再也不会去丽江

我在丽江做义工

再也不会去丽江

临近丽江,火车外的风景已然令人心醉

因为工作调动的原因,我有了两个半月的空档期可以自由支配,便计划着去向往已久的丽江呆上两个月,一来试着寻找一些发展的机会,二来算是实现自己长久以来的一个愿望:重走一次青春!

在北京呆久了,总想找一个安静又充满古韵的小城,跟随自己的内心,感受生活本该有的那份淡定。而那个众多文人草根笔下被赋予了童话色彩的“彩云之南”,那个一直以来成为众人心中乌托邦的丽江早已在我的心底生根发了芽。

再也不会去丽江

临近丽江,火车外的风景已然令人心醉

从昆明发往丽江的火车是分上下楼的双层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丽江是一座如此著名的旅游城市以至于发往那里的火车都与众不同。下了火车,站在丽江的站台上,我才感觉到天空的高远和云层的低悬,而在昆明,虽同处云贵高原,这种感觉并不甚强烈。

再也不会去丽江

临近丽江,火车外的风景已然令人心醉

为了更好地慢享丽江、深入丽江,我提前联系了一份作为义工的工作,这是一个小餐厅,跟《北京青年》里何东重走青春时的工作一样——餐厅服务员,我当然没有特意去附和片子里的情节。

再也不会去丽江

餐厅的小老板是云南大学丽江分校(现在这个分校好像已经独立于云大了)的大四学生,女孩,来自福建,很活泼,可以看得出她跟周围的客栈经营者相处得很融洽。餐厅里供应的东西虽不多,但种类还算丰富,涉及粥、米饭套餐、咖啡奶昔、果汁、三明治等等。

“叫我小青吧,之前的义工比我小,都叫我小青姐,但你比我大,叫起来不合适。你看吧,怎么叫都行”,小青俨然一副老板的架势。我们很快就熟了。小青很热心,凡人有事,她能办的准帮你办,甚至停下手里的烹饪先带路人去上厕所。

小青之前有个男友,听她说因为他太不上进,所以就分了,“丽江这边的男的都太花了”,然后举了一些例子,“所以不想在这边找,以后再看吧!”

小青做生意也看人的,对于那些看起来不是很有钱的客人,她会给做很大一份餐足够两个人分着吃,或者给打个折,“出来旅游的也不是个个都有钱的”,小青说。

再也不会去丽江

五月的丽江已经进入雨季,一天早上,两位英国美女来还伞。由于前一天下雨,这两位美女没有带伞,小青便借伞给她们。送伞之后,两人打算坐下来吃早点,小青英文不好,我就操着蹩脚的口语为她们点餐。她们点了两份鸡蛋三明治,只夹鸡蛋!

由于菜单上并没有这个,小青就尝试着做,做好端上去之后,感觉对自己的作品不太满意,便又免费赠送了她们两杯牛奶。“我觉得不太值的东西,一定会再送一点其他的东西,一定要物有所值”,小青坚定地说。小青的培根炒饭得到了很多客人的肯定,水果沙拉份量也特别大。

再也不会去丽江

因为学校就在丽江,所以她的同学经常过来。在她那做义工的几天,我就暂住在她的一个叫做阿木的同学家里,因为合适的房子并没有能够马上找到。阿木是四川人,虽然现在才大四,但已经在公司里工作一年了。阿木还和朋友在成都开了一家餐馆,但是经营惨淡,提起餐馆,他很无奈,“之前做火锅,翻桌率很低,然后又更新了菜单,加了一些菜品,但是成本依然比较高,现在除去成本,基本上没剩什么了,但是房租合同还有两年,所以只能继续维持。”

一天,小青突然对我说:“如果再给你找不到住的地方,恐怕我就不能雇用你了。阿木的朋友要回来了,所以到时候他那里会不太方便。我确实需要你,但是如果住的地方都给你找不到… …”这几天来,小青一直在给她的朋友打电话,四处找人联系住的地方,但结果都不理想。事实上,这几天我也一直在考虑自己来丽江的主要目的,也该到古城里转一转了。

第二天一早,我从阿木家里出来,乘车到了古城,因为小青也住在附近,所以之前每天都是她骑着电动自行车载我一起去店里。临近中午时分,我接到小青的电话,她说今天想休息一天,我跟她说这两天我在城里转转,然后思考下一步是继续留下来还是离开,小青没说什么。

我眼中的丽江古城

再也不会去丽江

丽江有好几座古城,通常所说的丽江古城所指的是大研古城。大研古城是丽江古城中规模最大的、也是最为商业化的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里,门挨着门的是各种客栈、餐馆、工艺品店。

再也不会去丽江

1996年,丽江发生过一起较为严重的地震,地震据说摧毁了很多泥石建筑,差点儿中断了丽江古城申遗的步伐。后来据专家考察,古城的大部分木质建筑在地震中得以幸存,规划重建后的古城仍具有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现在,即使古城的建筑仍是当年的建筑,但房屋的内部结构为了适应开店的需要都已经过了调整,古城的原住民多已搬到古城外,留下的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商业之城!

早上从古城口入城时,一位当地的大姐上来推销她的“拉市海”旅游路线,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人向我推销这条路线了,若是朋友推荐还好,这种当地人扎堆儿似的推销早已让我对其失去了兴趣。见我无动于衷,大姐便以她自己也要入城为由,一路跟随着我,偶尔介绍一下沿街的景物,旁敲侧击中重点还是在于推销她的路线。

早晨的古城分外安静,多数店铺都要晚些时候才会开张。“古城下午来逛才有意思,那个时候店铺都开了,上午可以去拉市海,到丽江怎么能不到拉市海走一走茶马古道呢?”大姐指着一路上大门紧闭的店铺说道。她怎么知道我更喜欢的就是这种古城本该有的安静呢,那种横七竖八、商铺接着商铺的一条条街组合成的不是一座城,而是一个集市。

不多时,我们经过一个画满东巴文字的墙壁,我问大姐:“您是纳西族人,现在还懂这些文字吗?”“只知道少数的一些字符,东巴文的字符本来也不是很多”,大姐答道,“不过现在这里的小学又有教授东巴文的课程了”。后面的这句补充让我本略有失落的情绪再次上升为些许欣慰。

再也不会去丽江

东巴文字

这时,前面迎来一座较大的古式大门,大门左侧竖排木质板上用汉语和东巴文刻有“丽江古城图书馆”,门框顶侧横排则是汉字“古流雨天”,其实应该是从右侧往左念的“天雨流古”,读起来挺好听却不解其意,大姐没等我发问便解释道:“‘天雨流古’,东巴文就是图书馆的意思!”

再也不会去丽江

再一会儿,我们经过了一片看起来已被烧过的废墟,倒塌的断石残垣已经被清理过,残存的部分可以看到它水泥砖石砌就的内壁和发黑的木头框架。以木头为主体材料的中国古建筑可以建造得非常美观并且抗震,中国古时的很多佛塔便采用砖石为内部主体,外部为了美观再用木质材料搭建柱子塔檐等结构。

在稳定性方面,远的如山西应县木塔历经数次地震而不倒、北京故宫角楼未曾用过半颗钉帽至今仍与其初建时无异,近的便是丽江古城的地震,虽破坏了砖石房却保留了木质房。但是,天灾比起人祸来发生频率毕竟要少,木质的建筑扛得过地震却逃不过火灾,大火对于成片的木质古建筑来说简直就是灾难。

再也不会去丽江

在大姐的引导下,我们很快就到了四方街,其时,街道上的游客渐趋增多。四方街的石桥旁,身着纳西族传统服装的六、七位老人在随着音乐跳着民族舞,此情此景,才是丽江的情景!

再也不会去丽江

已经到了城中心,我要了大姐的名片,告诉她如果有需要一定给她电话并感谢这一路上她的陪伴和介绍,大姐见我态度仍然坚决也就只好作罢。我便仍然循着古城的石板道一路走走看看。据小青的一个同学介绍,丽江的石板道上的石头如果全部是横向排列的,这条路就不是主路,如果路中间的石头是竖向排列的,这条路才是主路,是当时的官道。

再也不会去丽江

丽江确实是美的,如果你不计较什么商业化之类的东西。丽江的美在于它和谐的安排,不管这种安排是有意或是无意的。厚重的石道两旁,中国传统的棕红色木质古建筑整齐有序,瓦当屋檐错落有致,层峦叠嶂,檐角高高长长挑起,让人回味无穷。江南古镇特色的小桥流水,在丽江也毫不逊色,但比起江南,这里的水并不那么宽,石桥当然也更为小巧。城的一部分沿狮子山坡而建,地势的起伏也让古城多了一分别样的韵致。

再也不会去丽江

再也不会去丽江

再也不会去丽江

待到山坡较高处,会有很多观景的客栈,当然如果你不住在这家客栈里,观景是要收费的,你也可以买门票登到狮子山顶的万古楼。有没有免费的观景台呢,当然有!在通往狮子山万古楼的上坡路上,有一个三叉路口,左拐是去狮子山,右拐便可以到这个免费的观景地,在这里,群山怀抱中的丽江呈现出了她完整的面容,玉龙雪山也依稀可见。

再也不会去丽江

再也不会去丽江

去往狮子山和观景台的分岔路口

再也不会去丽江

我却更喜欢一些原汁原味的东西,对过度的商业嗤之以鼻,无奈于旅游业的过度发展往往造成这样的结果,至少在现在的中国是这样。历史上茶马古道上的重镇、神秘的纳西东巴文化、世界文化遗产之城… …众多的头衔成就了今天众所仰慕的丽江。熙熙攘攘的游客在古城的街道中摩肩擦踵,带来了丽江以旅游为中心的发展路径,各种客栈店铺相继开设。在古城边缘,仿古建筑仍在建设、客栈店铺仍在增多,竞争的加大让店铺成败参半,因此丽江的店铺转让频繁,流动性很大。

再也不会去丽江

再也不会去丽江

再也不会去丽江

再也不会去丽江

晚些时候,在四方街旁的一个酒吧,通过问路的机会我与里面工作的一个大姐聊了起来。大姐来自四川,也想过自己开店,无奈于大研古城高昂的房租和店铺间激烈的竞争,甚至于自营的收入都比不上打工。

再也不会去丽江

再也不会去丽江

再也不会去丽江

告别大姐,我继续漫步在雨季清刷过的湿漉漉的石板路上。去白沙看看吧!

民风变了?

白沙古镇位于丽江城北约10公里处。丽江有两大姓:“木”、“和”,从前,“木”氏是贵族,“和”姓则为平民,而白沙古镇便是“木”氏的发源地。

再也不会去丽江

马路边下车,穿过一个黄土砖砌成的纳西族村落,白沙古城的大门便赫然显现在眼前,穿过大门就是白沙城的主干道了。见过了大研古城,再一看白沙简直是又小又破落。低矮的古旧房屋仿佛好久未曾修缮了,新的则一眼就能看出是新的,崭新的木头内部纹理完完全全地显露在外,没有粉刷装饰的痕迹。三三两两的行人让主干道显得更加宽阔。

再也不会去丽江

一进城门,便传来一种完全听不懂的音乐,确切点儿说,好像是唱的什么戏。寻声过去,但见几位纳西族着装的老太太聚在不远处路边的一颗大树下,老太太们整齐紧凑坐于一排,每个人前边都摆着一小筐青菜,每种青菜都整整齐齐地被困成一小捆。坐在靠中间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个白色的收音机,这便是声音的来源了。

再也不会去丽江

或许是看到了我好奇的眼神,也或许是看到了我手中提着的相机,老太太们便招呼我过去。“这唱的是纳西语?”,我略提着声音问道。“哎,纳西语!”其中一位答道。之后,她们便要求我给她们集体合影,本来想拍却不好意思,这下人家都主动了,我当然欣然同意。几位老太太整理了一下队列,有的手里还举起了菜叶。

拍毕,我把照片端给她们每个人看,还抱歉着不能给她们每人冲洗一张。坐在边上的那位老太太用极有地方民族味儿的汉语叽里呱啦地说了好多我没听懂的东西,但最后几句话的意思我听得很明确:要钱!我顿时大失所望,顺口找了一个最不应景的理由推诿了一句:“不好意思,我没零钱了!”“我可以找给你”,老太太丝毫不让步。

看着这几位口无全齿的老人,我也不好再次推诿… … 城市开放了,旅游发展了,民风也变了?

再也不会去丽江

白沙真的是很小,小得只有两条主要街道,街旁破落陈旧的房屋多数仍是商铺,但游客极为稀少。白沙比较有名的是壁画,从明初到清初绵延三百多年。

再也不会去丽江

再也不会去丽江

明朝时期,丽江木氏土司正值鼎盛之时,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故而大建宫室,并绘以壁画。壁画融汉、藏、纳西文化一体,众教合一,展示了藏传佛教和儒、道等生活故事。

再也不会去丽江

在快要离开的时候,我结识了来自三个不同地方的六位朋友,他们彼此也都是在丽江认识的,其中包括一位来自四川的导游小慧,小慧后来给了我很多游云南的建议。

从白沙返回丽江大概是下午五点钟,在小慧的带领下,我们在象山市场品尝了丽江特色菜——腊排骨。饭毕,天气尚早,小慧便带我们去龙潭湖。

再也不会去丽江

“以前有湖水的时候,可以看到玉龙雪山的倒影”,见大家失落于干涸龟裂的湖底,小慧回忆道。两个月后当我到成都工作时,又与小慧聚过一次,第二天,她便独自去了日喀则。天色渐暗,大家合了影,行至大研古城后,便各奔前程了。

再也不会去丽江

再也不会去丽江

当晚,我去小青的店里拿了行李并向她辞行,在古城口寻得了住处,随后单拿了相机再次踏入这个艳遇的不夜城 ... ...

再也不会去丽江

丽江,今夜请将我遗忘

再也不会去丽江

我从大研古城的标志——大水车旁边的小路入城,一路逆水流前行,真的不知道该如何称谓这浅浅细细的水。水流的两边便是酒吧街,这里是大研古城晚上最热闹的地方,几乎汇聚了城里一半以上的游客,使本来就不宽的小路变得更加拥挤不堪。

再也不会去丽江

酒吧内,霓红灯炫彩夺目,驻唱歌手或一身民族服装演绎着民族风,或吉他摇滚传达着激情无限,或深情款款缠绵不绝。酒桌上的男男女女或大侃畅饮,或默默寡言,灯红酒绿的背后这被称为“艳遇之城”的丽江今夜不知又会发生多少风流韵事。

再也不会去丽江

喧嚣的酒吧街上,经营的两极分化现象尤为明显,人气旺的可见弥红灯下人头攒动,云雾缭绕,歌声叫声沸沸扬扬,人气差的则干脆空无一客,只有三三两两的服务生在门前无奈地张望。

没有在此过多地停留,便一路到了四方街。四面的商铺灯光把四方街映得通亮,在四方的街面上、树下的长凳上、拱起的石桥上,或有成双情侣深情相拥,或有独自一人静候时光,或有默默倚栏翘首以盼,贫穷的、富有的、满怀憧憬的、悠闲度日的,此刻都汇聚在了这夜不能寐的丽江。

再也不会去丽江

为领略夜晚的丽江全景,我仍然取道白天登山的路线。行至古城深处,依然可见稀稀疏疏三三两两的酒吧,不过都在二楼,这里少了一些酒吧街的喧哗,透着粉红色昏暗灯光的窗口,驻唱歌手的身影和自弹自唱清晰可辨,或许他们也与大多数北京夜店里的驻唱一样,也是怀揣着梦想来到这里的吧。

再也不会去丽江

再也不会去丽江

我拾阶而上,再经过一段暗夜里无一线灯光的小路来到了白天的到过观景台。圆圆的月亮底下,泛黄的灯光点亮了古城的夜色,应该是十五左右了吧,出门在外,早已忘了时间。

再也不会去丽江

这便是丽江了,期盼已久的丽江,真实的体验与想象中的模样失之毫厘,却谬以千里。这是一座不能再普通了的古城,一座完全商业化的古城,一个因各种名片被捧上了天的古城。艳遇?虽然期待,但总觉得不靠谱。在这个喧杂的不夜城,我似乎只是个旁观者。丽江,今夜请将我遗忘!

第二天上午,我象征性地打卡了束河古镇,下午登上了开往大理的列车。

再也不会去丽江

束河古镇

再也不会去丽江

束河古镇

-END-

图文原创:小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