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想看消防車如何滅火?孩子的做法亮了,警察叔叔被氣暈……

提到“好奇心”,往往讓我們聯想到一個小不點坐在地上拆解父母新買的玩具;捉住一隻螞蚱卻把它五馬分屍;把剛換上的鞋子裝滿泥水拍得到處都是。

總攪得大人們一個頭變兩個大,於是大人一邊清理一邊戲稱他們為“破壞王”“搗蛋鬼”。

不曾想,長著長著,“小搗蛋”竟會變成熊孩子,惹出的事兒竟然驚天動地的響。

前不久,一則新聞驚掉一眾人下巴:

想不想看消防車如何滅火?孩子的做法亮了,警察叔叔被氣暈……

據馬來西亞《光芒日報》9月16日報道,在馬來西亞哥打巴魯的Kampung Badang村莊,今年伊始,出現了好幾次莫名其妙的房屋失火事件。

火勢並不嚴重,但鬧得村民人心惶惶。

一共燒掉了12間房屋後,警察來了,經調查,竟然是兩名10歲和11歲的孩子乾的,而放火的原因,只是他們想看看消防員滅火的場景,想知道他們是如何工作的。

好奇害死貓,調查出這樣的結果,警察恐怕只好搖頭嘆息,而村民義憤填膺:這熊孩子,真該好好管管!

講真,你一個好奇,差點害死鄰居。好奇心,有的時候,看起來還真沒那麼美妙有趣。

近日,廣東就有一名11歲的男孩,因為酷愛汽車,想體驗開車的感覺,就在晚上趁父母熟睡的時候,偷偷拿走了家中的車鑰匙,還反鎖了家門,偷溜出去開車了。

從未親自駕駛過汽車的他,憑藉平時觀察爸爸,順利的啟動了車子,但在倒車出庫時還是刮到了鄰居的車。

隨後,他一路歪歪扭扭的開著車上路了,因為不熟練,車子有如蛇形前進,幾度讓交匯的其它車司機驚出一頭汗。

就這樣行駛到8公里外才被交警攔下。

想不想看消防車如何滅火?孩子的做法亮了,警察叔叔被氣暈……

想想這個過程就讓人害怕。孩子的好奇心是滿足了,卻給不相干的人帶來了潛在的危險。

這兩則事例中的小孩子,都涉嫌犯罪。雖然因為未成年,免於處罰。但危害性卻有目共睹。

我們不禁疑惑了:被譽為知識萌芽的好奇心犯了什麼錯,一夜之間變成人人喊打的詞兒了?

其實,好奇心本沒有錯,錯在用的人,和用的度上。



(1)好奇是柄雙刃劍

愛斯坦說:“我沒有特別的才能,只有強烈的好奇心,永遠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遠進步的人。”陸登庭說:“如果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慾為動力,不可能產生那些對人類和社會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創造。”

沒有好奇心就沒有人類的進步。保持好奇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想不想看消防車如何滅火?孩子的做法亮了,警察叔叔被氣暈……

200多年前,伐木工人德萊斯每天都要在林場伐木,把樹砍倒,清理掉樹枝後,把樹往山下滾。有一天,他忽然感到很好奇:為什麼圓的樹木能夠快速地滾動?受此啟發,他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輛自行車。

當時德萊斯發明的自行車是沒有充氣輪胎的,只有兩個木輪子,騎起來很顛簸。

這個時候又有一個好奇心特別重的人出現了,這個人就是鄧祿普,他在想怎麼才能夠不讓自行車顛簸呢?

有一天,鄧祿普家的牛生病了,牛肚子被氣體漲得特別大。他突然想到,如果把自行車的輪胎充滿了氣,是不是就能解決自行車顛簸的問題。

後來鄧祿普發明了輪胎,併成為了全球著名的輪胎品牌,全世界很多汽車都用鄧祿普輪胎。

可見,對所見事物保持新鮮感,產生有益的想法,並通過合理的實踐去實現。這是好奇心的正確打開方式。

想不想看消防車如何滅火?孩子的做法亮了,警察叔叔被氣暈……

但有的好奇的原動力,卻是不光彩的,卑鄙的。

15歲少年阿健對性產生了好奇,遇見一名12歲女孩在同村朋友家玩耍,頓生歹念,便和女孩同坐在朋友家臥室炕邊看電視。

後來,阿健突然強行把女孩推倒在炕上,將臥室門關上,不顧女孩反抗,對其實施性侵犯……

通過不正當的途徑來滿足好奇心,嘗試不在法律和道德範圍內的事物,最終只能被自己的好奇禍害

想不想看消防車如何滅火?孩子的做法亮了,警察叔叔被氣暈……

北京石景山曾發生過一起震驚全國的“四少年綁架殺人案”,四名10多歲的少年人,因沒錢去網吧玩,就聚在一起想辦法。

其中一人提議說:不如做個大案,反正我們都不到18歲,法律不能判死刑。

之前他們只在電視和小說裡看過案件,對綁架殺人也是充滿著好奇,也想挑戰下法律。於是欣然同意。

他們把認識的同學小雨騙到偏遠地方,並殘忍殺害。並向小雨家人勒索150萬贖金。

最終被警察抓獲,分別被判無期,15年和3年。

而聽到判決後,四少年竟相視而笑:果然,沒一個判死刑。

這四個少年人,好奇的對象是案件,是法律;本身抱著的目的又是想得到錢。最終那一笑是滿足了他們挑戰法律的好奇,可這滿足,同時也毀掉了自己的後半生。

繆塞有句名言:“對壞事的好奇心是一種可詛咒的毛病,是從一切不潔的接觸中產生的。”

孩子的好奇心出自天性。他們通過模仿和嘗試,擴大對世界的認知。在對世界的接觸中,善的,惡的事物都會接觸到。

懵懂無知的孩子正需要家長給予及時正確的引導。當孩子好奇心被激發的時候,看看他產生好奇的目的是什麼,好奇的對象是什麼,以及打算用何種方式去滿足好奇。一環不對則全盤皆輸。

分辨和遏止惡的好奇心,保護和發揚善的好奇心,鼓勵帶有創新的嘗試和探索。這樣,好奇才能給個人帶來長遠的好處。

(2)善意的好奇,未必有善意的結果


據說,消防員一到寒暑假就開始緊張戒備,因為經常會接到各種孩子被卡被夾的報警。

為什麼孩子好奇起來無所畏懼?

6歲男孩好奇洗衣機怎樣洗衣服,揭蓋研究,結果被高速旋轉的衣服纏住,生生扭斷了胳膊;

3歲小孩想自己變成泡泡機吹出美麗的泡泡,就吞下一大口泡泡水;

7歲男孩好奇鑰匙怎樣打開鎖的,就把手指伸進球形鎖內,導致手指被卡;……


這裡的每一個想法都是純真美麗的,結果卻是危險可怕的。

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家在研究“好奇”對應的大腦神經元變化時發現,當參與者的好奇心被激發時,大腦中期待犒賞的區域被激活了。所以會產生促使人產生行為的衝動。

成年人在要行動時會不自覺得考慮下後果,而孩子因為發育不成熟,大腦回路連接比較少,有衝動發生時往往難以激發下一步思考,大腦中腹內側前額葉皮質(vmPFC),即能夠抑制自身行為的區域,在孩童的那裡波動得較少。

如此一來,孩子的行為就好解釋了。

但是5、6歲的孩子做出不計後果的事來,還好理解;10幾歲的孩子仍然這樣,就不免令人質疑了。10幾歲的孩子已經可以預見到產生行為的後果,而之所以沒有抑制,只是

因為後天習性,放縱了自己的行為。

想不想看消防車如何滅火?孩子的做法亮了,警察叔叔被氣暈……

暑假裡,浙江湖州南太湖新區濱湖派出所接到報警,原本停在太湖邊臨時機庫內的兩架小型水上飛機,不知被誰給偷開出來了。

一架停在了機庫前的道路上,另一架撞在了路邊的欄杆上。

警方很快展開了調查,最終結果讓人大吃一驚,偷開的飛機的竟然是一個13歲的少年。

自從他見到這裡的飛機後,就非常好奇,想嘗試駕駛飛機的感覺。

他在機庫暗中觀察過很久。然後在夜裡凌晨一點左右,騎電動車來到這裡,偷偷潛入機庫,並操縱駕駛了飛機。過把癮之後,便悄悄回家了。

想不想看消防車如何滅火?孩子的做法亮了,警察叔叔被氣暈……

孩子在觀察和操縱飛機上都表現出縝密的思維,但唯獨,缺少對後果的預見性。或者說,孩子知道會有什麼後果,比如飛機受損,警察問責等。但對於結果他沒有重視。

未成年人犯錯、犯罪的成本較低,大多數經歷一番責備後就不了了之,後續產生的金錢處罰也是背在了父母身上。孩子體會不到處罰帶來的痛苦,自然感受不到責任,也不會引起對犯錯的重視。就更不容易建立起顧及後果的思維方式。

(3)好奇心如何保護

在種種意外發生後,家長們的口徑出奇一致:“不許再做**事!”

孩子那點好奇的小火苗,頓時被掐得一絲煙都不剩。

其實,好奇與安全,並非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做好正確的引導,讓孩子的好奇之花遍野盛開。


一.教會孩子區分善惡,培養同理心

孩子在認知動物,認知生死的時候,往往表現的很”殘忍“:折斷螞蚱的大腿,用鐵絲串金魚,解剖青蛙……但是成年人卻不再會這樣做。因為成人看到這些行為會折射到自已身上,感受到”疼“,所以不願意去做。這就是”同理心“。

孩子在探索的時候,家長不妨告訴孩子,如果是你是它,會怎麼樣?當孩子能感同身受時,他自然會避免這些行為。


二。培養”行為+後果“的思維方式

萬事萬物先有因後有果。孩子們需要知道他的任何行為都會產生相應的結果。

比如,研究雨水噴濺的狀態時,勢必會打溼衣服,衣服打溼容易生病。理清關係後再讓孩子選擇是否看雨水以及怎樣做不容易生病。

再比如,闖紅燈,讓孩子想想會發生什麼後果,然後再思考怎樣過馬路是安全的。。

可以引導孩子做發散式思維,從後果上讓孩子自己判斷這個行為是否正確,或是如何改進。


三。強化責任感訓練,制定錯誤的責罰

有個孩子把鄰居家種的菜踐踏了,他媽媽的處罰方式是寫道歉信並做一個月的勞動。

責罰需要讓孩子感受到辛苦,更要讓孩子明白錯誤在哪裡,造成的危害是什麼。責罰行之有效才能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


四。對幼齡兒童加強看護,對少年人加強溝通

幼兒被丟在一邊自己玩是不妥的,畢竟行為能力還沒有達到獨立的時候。至於少年人,少對他說”不“,他願意分享想法時,大人就能夠及時幫助到他。

總之,參與到孩子的好奇世界來,以孩子的好奇為好奇,同孩子一起探索世界,感受世界,相信孩子能夠創造出不一樣的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