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反坦克導彈的發展

蘇聯對反坦克導彈的研究起步很早,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就成功研製了第一代反坦克導彈,並在1960年裝備蘇軍。同時蘇聯將反坦克導彈出口到中東,大量運用於歷次中東戰爭。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蘇聯衣缽,將反坦克導彈繼續發揚光大。

第一代反坦克導彈

AT-1甲魚反坦克導彈

AT-1反坦克導彈是蘇聯第一代反坦克導彈,在20世紀50年代研製,1960年裝備蘇軍,1964年裝備華約國家軍隊,南斯拉夫、埃及、敘利亞和阿富汗等國也均有裝備。由於該導彈體積大,飛行速度低,且操作性差,不久後即被小型化的AT-3替代。

AT-1反坦克導彈長1160毫米,彈徑140毫米,導彈全重22.25千克,戰鬥部5.5千克,尾部有十字形三角彈翼,翼後有空氣擾流片。制導方式為目視瞄準,手動控制跟蹤,有線傳輸制導指令,有效射程500-2300米,破甲深度380毫米。

反坦克導彈的實戰應用最早是在1967年中東戰爭中,當時埃及使用了蘇制AT-1導彈,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和敘利亞大量使用包括AT-1在內的第一代反坦克導彈。


蘇聯/俄羅斯反坦克導彈的發展


AT-2趾骨反坦克導彈

AT-2反坦克導彈是蘇聯努傑爾曼機械製造設計局於5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的第一代重型反坦克導彈,北約命名為蠅拍。1962年開始服役,裝備蘇聯的各型武裝直升機,並曾大量出口亞、非、拉及東歐各國。

AT-2反坦克導彈採用鴨式氣動外形佈局,2片三角形小舵面位於彈體頭部後方兩側,4片呈X形配置的切梢三角形大彈翼分佈在彈體中後部,每片彈翼後緣各有1片橫滾控制副翼。主要缺點是射程短,但戰鬥部重量大。

AT-2反坦克導彈長1160毫米,彈徑142毫米,翼展76毫米,彈重30千克,採用火箭發動機,最大速度170米/秒,採用半自動無線電指令制導,射程500-4000米,破解深度500毫米。

蘇聯/俄羅斯反坦克導彈的發展


AT-3嬰兒反坦克導彈

AT-3反坦克導彈是蘇聯涅波別季梅機械製造設計局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研製的第一代輕型反坦克導彈,北約命名為薩格爾,1961年開始服役。該系列導彈直到80年代初才停產,共生產20000枚,曾大量出口亞、非、拉及東歐各國,並轉讓生產技術,我國的紅箭-73反坦克導彈就是仿製該導彈而來。

AT-3反坦克導彈主要優點是體積較小,重量較輕,抗干擾性能好。主要缺點是攻擊盲區大,飛行速度慢,前兩個型號(AT-3A/B)目視跟蹤,手動控制,命中精度低;後一個型號(AT-3C)雖改用紅外跟蹤、半自動控制,進入第二代反坦克導彈之列,但射程、射速和威力均不足。

AT-3反坦克導彈長831毫米,彈徑120毫米,翼展393毫米,彈重11.4千克,動力裝置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最大速度120米/秒,採用手動有線指令(AT-3A/B)和半自動有線指令(AT-3C)制導,射程400-3000米。

蘇聯/俄羅斯反坦克導彈的發展


第二代反坦克導彈

AT-4塞子反坦克導彈

AT-4反坦克導彈是蘇軍70年代中期裝備的第二代反坦克導彈,用於取代AT-3反坦克導彈,主要用於打擊坦克和各種裝甲目標,也可用於攻擊野戰工事等。1975年開始裝備蘇軍,此後華約國家和其他國家也開始裝備。

AT-4反坦克導彈的結構和性能與米蘭導彈很相似,兩者都是採用紅外自動跟蹤方式。AT-4反坦克導彈系統全重23.5千克,彈長1200毫米,彈徑135毫米,彈重12千克,採用紅外半自動制導方式,射程70-2000米,破甲厚度500-600毫米。

蘇聯/俄羅斯反坦克導彈的發展


AT-5肩反坦克導彈

AT-5反坦克導彈是蘇聯發展的重型第二代反坦克導彈,1976年起蘇軍開始裝備,用於代替AT-3和AT-2反坦克導彈。

AT-5反坦克導彈長1300毫米,彈徑155毫米,採用紅外半自動、有線傳輸指令制導,巡航速度175米/秒,射程25-4000米,破甲深度600-700毫米。

蘇聯/俄羅斯反坦克導彈的發展


AT-6猛襲反坦克導彈

AT-6/9反坦克導彈是蘇聯涅波別季梅機械製造設計局研製的第二代反坦克導彈,北約命名為螺旋,改進型又被稱為AT-13,1978年服役,裝備蘇聯的武裝直升機以及坦克、裝甲車。

AT-6反坦克導彈在結構和性能上與西方的陶式和霍特第二代反坦克導彈相似。導彈長1300毫米,彈徑130毫米,翼展300毫米,彈重33.5千克,採用紅外光學跟蹤的無線電指令制導,最大射程6千米,破甲深度750-900毫米。

蘇聯/俄羅斯反坦克導彈的發展

AT-7薩克斯反坦克導彈

AT-7反坦克導彈是圖拉儀器儀表設計局1979年研製的輕型反坦克導彈系統,北約命名為混血兒,並且經歷了多次改進,性能提升明顯。

1992年改進研發出適用於城市作戰的AT-13混血兒-M便攜式反坦克導彈系統,1996年又根據車臣城市戰的經驗教訓再次改進。射程從1公里增加到1.5公里,導彈口徑增大到130毫米,採用串聯反坦克戰鬥部和溫壓戰鬥部,增加了帶有冷卻系統的熱成像夜視儀,採用半自動指令瞄準線制導,作戰反應時間8~10秒,破擊深度800-1000毫米。

蘇聯/俄羅斯反坦克導彈的發展


第三代反坦克導彈

俄羅斯研製的第三代反坦克導彈有AT-12、AT-14、AT-15、AT-16等,還研製了AT–8、AT-10和AT-11等幾種供主戰坦克、步兵戰車和反坦克炮發射的炮射反坦克導彈。

AT-8反坦克導彈

AT-8反坦克導彈是蘇聯為主戰坦克研製的炮射反坦克導彈,該導彈長1.2米,彈徑120毫米,採用無線電指令制導,最大射程5000米,破甲深度650毫米,可用於打擊敵武裝直升機和地面裝甲目標。

蘇聯/俄羅斯反坦克導彈的發展


AT-10刺客反坦克導彈

AT-10反坦克導彈是一種炮射反坦克導彈,發射方式採用100毫米火炮發射,最大射程5000米,破甲深度500~600毫米。

AT-11狙擊手反坦克導彈

AT-11反坦克導彈是一種炮射反坦克導彈,不僅能反坦克還能打擊直升機等低空目標。導彈總重量24千克(帶外筒),彈重17.2千克,戰鬥部重4.5千克,發射方式採用125毫米坦克炮發射,採用激光制導,命中精度80%,射程75-5000米,破甲深度850毫米。

AT-12旋風反坦克導彈

AT-12反坦克導彈是蘇聯希普諾夫儀器製造設計局研製的第三代反坦克導彈,於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設計,1990年開始服役。該彈在氣動外形佈局和結構上,與AT-6相似,均採用導管發射方式,導彈長2.4米,彈徑125毫米,彈重43千克,戰鬥部重5千克,最大射程8千米。

AT-12反坦克導彈的改進型為AT-16,彈長2.9米,彈徑130毫米,彈重45千克,戰鬥部重8千克,最大射程10千米。

AT-14短號反坦克導彈

短號反坦克導彈是俄羅斯的輕型第三代重型反坦克導彈,由俄羅斯圖拉儀器設計製造局研製,1994年首次亮相,雖然屬於反坦克武器,具有較強的破甲能力,但實際上卻是戰場多面手。

短號反坦克導彈長1200毫米,彈徑152毫米,翼展460毫米,採用鴨式佈局,前面有2片可以摺疊的鴨式舵,彈體為圓柱形,尾部有4片摺疊式梯形穩定翼。動力裝置由1臺起飛發動機和1臺續航發動機組成,起飛發動機把導彈推出發射筒後,續航發動機開始工作,使導彈獲得最大飛行速度420米/秒。短號反坦克導彈最小射程100米,最大射程5500-10000米,破甲深度1000-1200毫米,為對付不同的目標,配備串聯反坦克戰鬥部和溫壓戰鬥部。

蘇聯/俄羅斯是世界上研製和裝備反坦克導彈最多的國家,裝備了各種步兵用反坦克導彈、直升機載反坦克導彈和坦克炮射導彈,反坦克導彈的研發實力世界首屈一指,尤其是炮射導彈的研製,讓主戰坦克第一次對直升機具備有效的打擊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