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国第一才子来访,这位皇帝为何派一个文盲接待?

敌国第一才子来访,这位皇帝为何派一个文盲接待?

宋朝是一个以“文治”著称的朝代,文人士大夫的地位十分尊崇。然而,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却是武将出身,他一面对文人优礼有加,一面又保留着浓厚的“武夫”本色:行事往往不拘常理,出人意表。

这样的背景让下面这个故事显得更加滑稽。

北宋初年,全国尚未统一,江南大片国土仍处在李煜的南唐统治之下。 李煜迫于北宋压力,不得不同意纳贡称臣,但依然内怀不服。他手下有位大臣叫徐铉,博古通今,才华横溢,而且口才绝佳,极善雄辩,不仅在南唐没有对手,连北宋的朝臣都对他犯怵。

这一年,徐铉受李煜委派,要前往北宋纳贡。按当时惯例,北宋要选一人作为“押伴使”,前往南唐迎接徐铉。虽然北宋也有很多满腹经纶又能言善辩的大臣,但一听今年的来使是徐铉,居然个个甘拜下风,生怕哪句话接不上来,丢了自己和国家的脸面,所以都不敢应这个差事。宰相选了半天,硬是挑不出一个合适人选,只好请示皇帝。

敌国第一才子来访,这位皇帝为何派一个文盲接待?

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沉思片刻,让太监传旨给殿前司:挑选十个不识字的侍卫,报上名单。殿前司是皇帝的禁军,殿前侍卫都是粗犷的军汉,这个时候皇帝为啥要找他们,还点名要不识字的? 殿前司不敢多问,很快就找了十个文盲侍卫,把名单呈上。赵匡胤看了看,从里面圈出一人,说:“这人我知道,他当押伴使最合适!”

消息公布,朝廷上下都诧异了。原来这个侍卫不但大字不识一个,而且老实木讷,不善言辞。让这样的人去接徐铉,不是被笑掉大牙? 那侍卫自己更是一头雾水,但既然是皇上钦点,他也只好从命。于是换上押伴使的行头,带上几个随从,渡江去接徐铉。

敌国第一才子来访,这位皇帝为何派一个文盲接待?

徐铉书法 私诚帖

徐铉一直以为北宋的押伴使肯定是位饱学名士,所以早早做好准备,要在言辞上压对方一头,最好是挑起几场大辩论,再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把对方驳倒,为南唐争一口气,让宋朝不敢小觑。

但宋朝的押伴使一到,徐铉就有点疑惑:眼前这位生得五大三粗,怎么看都不像读书人。然而人不可貌相,徐铉也没多想,就和他一起上了船,往中原而来。

船到江中,徐铉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话匣子,一会聊中原风土,评点人物,一会又触景生情,吟诗作对,一会又谈起天下形势,流露和宋朝分庭抗礼之决心…..一时滔滔不绝,“词锋如云”。同船的几位随从都为押伴使大人捏了把汗。

然而,无论他扯什么话题,这位押伴使就是不接茬:要么毫无反应,一声不吭,要么就微微点头,说几声“好”“对”(其人不能答,徒唯唯)。一开始,徐铉还以为他被自己的才华镇住了,心里颇为得意,但渐渐就开始不耐烦了,故意说一些有争议的话题,想激他和自己辩论。然而押伴使大哥还是不为所动,仍然面无表情,一言不发,静静地看着这位江南才子一个人表演。这种“尬聊”持续了几天,徐铉身心俱疲,也就懒得再说话了。而等到知晓押伴使的真实身份,徐铉这才明白:宋朝皇帝根本就没把自己放在眼里……

几年后,徐铉随李后主归降了宋朝。

敌国第一才子来访,这位皇帝为何派一个文盲接待?

李煜

试想一下,如果赵匡胤当初找一位能言善辩之士去迎战徐铉,结果会如何呢? 显然无外乎两种结果:一种是被徐铉说倒,颜面尽失;一种是说倒徐铉,折其锐气——但这种可能性很小,对于一个存心想和你抬杠的人,你是无法靠言语让他折服的,他宁愿强词夺理,也会继续和你纠缠下去。

而在赵匡胤看来,选择与徐铉正面交手,不论胜败如何,本身就有损大国的体面。而派一个文盲对付他,就是要告诉徐铉,你连跟我平等交锋的资格都没有。这等于实施了一次“降维打击”,让你有劲使不上,有话说不出,让你所有的词锋和傲气都化于无形。

这种做法,史家称之为“以愚困智”。

反观当下的生活,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徐铉式的人物。他们是朋友圈和办公室的“意见领袖”,喜欢高谈阔论,喜欢与人争辩,而且不占上风决不罢休。只可惜他们没有徐铉的才华,有时明明是满口歪理,却依然滔滔不绝。对付这种人,我们应该学学宋太祖和那位押伴使,来个装聋作哑,冷眼以对,时间长了,他就会自感没趣。

正如有人所说,世间最高贵的蔑视,是沉默。

参考资料:《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