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2020年清華大學本科生特獎答辯入圍名單公佈【附候選人簡介】

來了!2020年清華大學本科生特獎答辯入圍名單公佈【附候選人簡介】

經學生申請、院系資格審查、院系內初評和學校第一輪評選,共15名候選人入圍2020年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本科生)答辯會。

清華大學本科生

特獎答辯入圍名單

序號

院系

姓名

1

土木系

李文琪

2

水利系

劉素嘉

3

環境學院

許晨陽

4

能動系

解海鵬

5

車輛學院

毛爍源

6

電子系

劉泓

7

計算機系

張晨

8

自動化系

蔡燁怡

9

工物系

王佳恆

10

化工系

李西堯

11

物理系

陳逸賢

12

交叉信息院

呂欣

13

人文學院

謝廷玉

14

社科學院

宮棟宇

15

新雅書院

王雷捷

注:名單按照院系順序排序。

候選人簡介

李文琪 土木系

楓葉可染千林赤,經霜猶且照丹心。

高中畢業於廣東省順德國華紀念中學

女,建管7班,前三年推研成績年級2/35,入選“林楓計劃”第七期。曾任土木17第二黨支部宣傳委員,現任土木17第二黨支部書記,土木系、建管系TMS分會副會長。曾獲國家獎學金、學業優秀獎、社會工作優秀獎學金。以第二作者身份online發表論文一篇於SCI收錄期刊《Engineering》上。

我腳踏實地,認真學習專業知識,三年來成績保持進步,從以超分數線一分之差進入清華,到大二大三學年保持班級第一名,推研綜合學分績第二名,並以面試第一的成績獲得免試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

井岡山市神山村的調研讓我將目光移出象牙塔,投射到更廣袤的社會百態中去,清晰地認識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

在導師的支持與指導下,我決定結合自己的專業優勢,從疫情防控中嚴峻的倫理衝突入手,從管理科學的角度反思災害來臨時各利益相關者的責任踐履,探索城市應急管理中倫理問題的應對之法。

劉素嘉 水利系

從挫折中學習,在堅韌中成長。

高中畢業於黑龍江省鶴崗市第一中學

女,水工72班,前三年推研成績年級2/77,入選清華大學“未來學者”計劃。曾獲錢正英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曾第一作者獲SRT計劃優秀項目一等獎、第三十八屆“挑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第十二屆水利創新大賽一等獎。以第一作者身份online發表SCI期刊論文1篇,EI論文1篇。

還記得第一次敲開老師辦公室的門,我有些膽怯地向老師提問,老師熱情的解答出乎我的意料,也使我更願意與老師交流我的想法。……從大一到大三學年,我的成績與排名逐漸上升……學科基礎與專業核心課程排名年級第一,土力學等11門課程取得A+的成績。

我還清晰的記得,老師不止一次指出我的試驗存在的問題、學姐多次糾正我的數據分析錯誤。而我在發現自己的不足的同時,也感受到自己的提升。……經過一年的探索,我的科研興趣倍增,進一步深入分析了邊坡的破壞機理與抗滑樁的加固機制,並提出一種新型抗滑樁,探究樁土相互作用。

與其他同學相比,我在三年大學生活中遇到的失敗與挫折可能是比較多的,但這也給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穫。我從挫折中學習,在堅韌中成長,也更加堅定了自己對未來的規劃。我從挫折中學習,在堅韌中成長,也更加堅定了自己對未來的規劃。經過慎重思考,我選擇了攻讀岩土工程博士學位,並計劃讀博期間在新結構與土體相互作用的研究方向開展深入的試驗與理論研究。

許晨陽 環境學院

努力做有多元視野的環境人

高中畢業於北京市北方交通大學附屬中學

男,環74班,前三年推研成績年級1/13。現任環境學院第39屆科協主席,曾任清華大學學生清源協會副會長、環74班團支書。曾獲國家獎學金、第十五屆全國環境友好科技競賽一等獎、第38屆清華大學挑戰杯一等獎,清華大學優秀學生幹部。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第十屆全國膜與膜過程學術報告會”發表會議論文。

無論環境問題多麼紛繁複雜,其解決的根本推動力都是科學與技術上的創新突破。……在兩年間,我從零基礎開始努力探索,完成了兩個基於g-C3N4與碳纖維的光電催化功能材料研究。相關成果曾獲得清華大學第38屆挑戰杯一等獎、第37屆挑戰杯二等獎與最佳新秀獎、第十五屆全國環境友好科技競賽一等獎等榮譽。……在參與科研探究的過程中,我也逐漸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我選擇在環境學院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為研發新興汙染物與病原微生物高效控制技術而繼續努力,貢獻自己的力量。

環境問題的解決需要科技的助力,但單純的依靠科技卻也很難解決好環境問題——因為多元化的視野與知識背景至關重要。在意識到這一點後,培養多元環境視野成為了我另一個重點努力的目標。

入學時,我曾聽到這樣一種說法並深感認同——在清華,“共同精彩”比“各自優秀”更加來之不易。於是,我開始嘗試承擔社會工作,在集體中追求“共同精彩”。

解海鵬 能動系

勇敢的心

高中畢業於內蒙古自治區扎蘭屯市一中

男,能動72班,前三年推研成績年級2/75,入選2018年能動系“學術優才計劃”。曾任班級學習委員。曾獲學習進步獎、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獎學金。曾赴印度金達爾大學、俄羅斯等地區進行文化交流和社會調研。

第一個學期,我雖在學業上付出了比周圍人更多的努力,但仍處在落後的位置。那時的我,受挫是常態,甚至有時身心俱疲。但是,我沒有停留在原地,也沒有被挫折壓倒。我仍然保持著對進步的積極渴求,保持著生活的新鮮感,也保持著自己的銳氣。

我於2018年入選了系內的“學術優才計劃”,以期通過相應的科研訓練體會“科研是什麼”並培養科研基本素質。我所研究的課題是“頁岩損失氣評估方法的數值模擬研究”,目的是為我國頁岩儲層含氣量評估提供更準確的方法。

清華有著優秀的社會實踐平臺,為我提供了走出去探索的信心和機遇。我利用寒暑假的時間積極參與海內外社會實踐,拓展自己的實踐邊界。

毛爍源 車輛學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高中畢業於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二中學

男,汽71班,前三年推研成績年級1/42,入選“星火計劃”第十三期,獲四項專利授權證書(兩項為第一發明人)。曾任汽71班學習委員,現任行健書院團工委副書記。曾獲國家獎學金、綜合優秀獎學金,第十六屆全國“挑戰杯”特等獎(集體作者,排序第六)、第十屆首都“挑戰杯”特等獎(排序第六)。

初入大學,聽不懂的微積分和排名中下游的期中成績讓我自卑焦慮。我暗下決心,勤能補拙,無論如何要把知識學會。……我走遍班集體自習、系內講座、校答疑坊,一步一個腳印,一年拼搏後大一成績達到班級第一。持之以恆,三年過後,推研成績排名年級第一,20餘門課程獲得A及以上成績。

“無體育,不清華”的精神激勵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大一入學偏胖,立志減肥,在學長鼓勵下加入長跑隊。奔跑路上有人陪伴便不覺得累,第一年,我堅持跑步一千兩百公里。……持之以恆,我變輕了,也變快了:減重15斤,三千米跑進10分20秒,馬約翰杯乙組,萬米接力、1500米(非特長生)、4×800接力等多項比賽,取得了兩項冠軍四項亞軍的成績。

我渴望全方位瞭解汽車領域,大三我投入車輛底盤方向的探索,作為集體項目作者之一開展“新型輪轂電機車輪設計及整車應用”項目。我們的作品參加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終奪得特等獎,幫助清華捧起代表最高榮譽的“挑戰杯”。我愛汽車,我曾是校方程式車隊隊員,二十多個本科生用一年的時間打造一輛載人馳騁的賽車,一八賽季我所在的電池組自主設計自主製造了一個完整電池包——是團隊給予我奮鬥的力量。

劉泓 電子系

讓求真求實成為自己的底色

高中畢業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三中

男,無75班,前三年推研成績年級2/278。曾任電子系無75班學習委員、電子系科協軟件部副部長。曾獲蔣南翔獎學金、學業優秀獎、科創優秀獎。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CML 2019 、CVPR 2019 等主會議上發表論文。清華大學計算機學科推薦A類學術會議期刊審稿人。

想做出高水平的成果,就一定要一步一個腳印,用嚴謹求實的態度做原創性的研究,完善每個細節。……我開創性地將對抗樣本和遷移學習結合起來,這個工作在機器學習CCF A類會議ICML以Long Talk形式被接收(第一作者),得到了審稿人的一致好評“novel and creative”。雖然我還只是機器學習研究中的新人,我的工作已經有了累計75次引用(根據Google Scholar),在領域裡產生了積極影響。

汪玉教授在一次討論中提到,遷移學習不僅是一種科學理論,如果將理論落到實處,就可能幫助彌補我國在機器學習理論和實踐結合的短板,在改善國計民生的事業上做出貢獻。當前遷移學習算法對於實際應用(如自動駕駛)中常見的數據連續變化問題存在空缺。我從這個問題出發,在汪玉教授和龍明盛副教授的指導下,開始研究連續目標數據的適配問題。最終在經歷了一年多零產出的瓶頸期之後,這篇文章在機器學習CCF A類會議NeurIPS 2020被接收(第一作者)。

第一次走出國門,對我來說是難忘的經歷也是挑戰。前往ICML現場做20分鐘口頭報告,給臺下的上百個同行們講解自己的工作,讓我有一種代表清華精神的使命感

張晨 計算機系

因為熱愛,所以追求

高中畢業於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

女,計71班,前三年推研成績年級1/205。曾任計算機系計71團支書。曾獲國家獎學金、清華大學綜合優秀獎、中國計算機學會“CCF優秀大學生獎”、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譚浩強教育基金會優秀學生(團體)獎”。論文被計算機領域期刊TC接收,與同學合作獲SC19 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冠軍。

在清華濃厚的體育氛圍薰陶下,我深知健康的體魄對於長期發展的重要性,因而一直積極參加體育活動。我是校跆拳道隊的一員,多次代表學校參加北京市跆拳道比賽,取得了2019年首都高等學校跆拳道錦標賽個人競技亞軍等優異成績。

去年秋天,我作為超算團隊核心成員,參加了在美國舉辦的 SC19 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我們戰勝了國內外眾多計算機強校,取得世界冠軍。

在國慶70週年群眾遊行上,我有幸被分配到了推車中隊,負責將立有“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標語車推過天安門。這輛車重達3噸,長達30多米,是整個群眾遊行中最長的一輛。

蔡燁怡 自動化系

博採並蓄,篤思躬行

高中畢業於浙江省寧波市效實中學。

女,自75班,前三年推研成績年級3/181。曾任自動化系學生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本科生課程諮詢委員會委員。曾獲國家獎學金、蔣南翔獎學金、清華大學好讀書獎學金,清華大學優秀共青團員。2018年出版長篇小說《分享讓我更快樂》,被晨光出版社列為2018年最值得期待的20種圖書之一。

寫作是從小的興趣,工程是新進的愛好,所幸兩者並行不悖。2018年,我的第三本長篇兒童文學作品《分享讓我更快樂》由晨光出版社第二版再版發行,並被晨光出版社列為2018年最值得期待的20種圖書之一。與兒童的對話讓我重溫童年時對成長的期許,成長為令自己敬仰的人。

我曾前往鶴壁進行支教,我給小鎮的孩子講授植物解剖、分類知識,卻驚訝地發現他們其實比我認識更多的田間植物。在給他們講課的同時,他們也教給我另一種鄉野間的童年樣貌。後來,我以這段經歷為靈感,在文學創作中塑造了一個遠離我慣常生活的小鎮孩子的形象。

在工程與人文、理論與實踐的交叉口上,我廣泛學習,積極思考,尋找有趣的問題,做少有人做過的工作。在中文系“詞與音樂”的課程論文中,我嘗試用現代統計學研究古典詩詞中的“拗救”規律。

王佳恆 工程物理系

在最好的大學,成為最好的我

高中畢業於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一中學。

男,工物73班,前三年推研成績專業8/278。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定向生,入選清華大學“未來學者”計劃,“星火計劃”第十三期。現任校學生科協副主席。曾獲蔣南翔獎學金、一二·九獎學金,2018年、2019年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物院定向生獎學金”,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一等獎。

進入清華園,我把“學好知識,打好基礎”看作最重要的事。……在書海里遨遊的一千多個日夜裡,我紮實了自己的數理基礎,取得了幾乎全部數學類和物理類專業課程的滿績,並在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中獲得一等獎,在大學生物理競賽中獲得二等獎。

作為中物院定向生,在選擇研究方向時,我積極尋找能將個人興趣和國家需要緊密結合的科研方向,我有幸遇到自己真正喜歡、且屬於國家戰略的前沿領域——量子計算與微納器件。2017年我在新生研討課上遇到了現在的導師劉玉璽老師,當時劉老師帶我們走進量子計算的最前沿去欣賞量子之美。

在課程難度高的電子系學習,在艱深的量子物理領域探索,都離不開強健的體魄,三年的時間裡我養成了堅持運動的習慣,在三年6門體育課中均取得滿績,每年刷新著自己的長跑和引體向上的記錄。

李西堯 化學工程系

在清華,讓1+1大於2

高中畢業於陝西省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

男,分7班,前三年推研成績年級4/26。入選清華大學“未來學者”計劃,“星火計劃”第十三期。現任化學工程系學生科協主席。曾獲清華大學第三十八屆“挑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H獎、綜合優秀獎、學業優秀獎等。

從“納米能源”課程,到美國數學建模大賽,再到化工雲實踐,向老師請教、跟工程師學習、與同學探討、讓知識交融、實現學科交叉,每一次的交流與探索,都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只要勤奮、認真、執著、不懈,學習中總是充滿著“1+1大於2”的魔力。

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受捕蠅草應激相應特性的啟發,通過控制丙烯酸(AA)和N-異丙基丙烯酰胺(NIPAM)的單體配比、交聯方式、鍵合方式、反應條件等諸多因素,以梯度複合與共聚並用的方式,完成了水凝膠的製備並實現了其良好溫度響應性與力學性能。這段經歷讓我發現科研是一件充滿挑戰但趣味橫生的事。

在學習科研之餘,我力求全面發展,在班級、院系和學校的社會工作中都貢獻過自己的力量。在擔任系學生科協主席期間,我積極對接老師,通過線上推送等方式儘可能減少疫情對於同學們科創生活的影響。

陳逸賢 物理系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

高中畢業於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濱江校區)

男,物理72班,前三年推研成績年級8/49。曾任班級文藝委員。曾獲清華大學一二·九獎學金、蔣南翔獎學金、科技創新優秀獎,第24屆“21世紀杯”英語演講比賽大學組全國總冠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pJ發表學術論文兩篇。

大二期間,在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高研院林潮教授的交流中,我對一個重要問題產生了興趣:行星核心停止生長時需將大型固體顆粒“拒之門外”,但這些大顆粒可以相互撞碎成微小的顆粒,通過強擴散作用來到行星周圍——這些灰濛濛的“霧霾”會怎樣影響行星大氣生長的熱學過程?經過數月研究,我們發現這些“霧霾”可以有效地阻止超級地球演化成巨行星,從而解釋超級地球的普遍性。

大三,我在行星物理方向進行了更系統的理論學習,也通過國際交流找到更多合作者推進之前的課題。最終,我對“霧霾”機制影響下的行星分化過程進行了詳盡而嚴謹的討論,完成一作文章發表在一流國際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ApJ)上,得到國際同行認可。

英語演講是我堅持九年的個人愛好,進入清華後,我也保持閱讀英文原著的習慣,積極鍛鍊自己英語的思維、演說能力。2019年,我通過校內選拔,代表清華大學參加中國日報社舉辦的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獲全國總冠軍,登上清華新聞網——同一賽事曾走出央視主持劉欣、主席翻譯孫寧等著名冠軍。

呂欣 交叉信息研究院

砥礪前行,遵循初心

高中畢業於甘肅省西北師大附中

男,計科 70班,前三年推研成績年級1/42。曾任交叉信息院本科生聯席會副主席。曾獲國家獎學金、綜合優秀獎、新生獎學金、學堂獎學金,ICPC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東大陸聯盟總決賽金獎。

就在大一下學期,我在姚班必修課程《計算理論》課上,聽段然老師娓娓道來計算理論研究的對象,以及這個領域的終極問題:探究計算機能力的邊界。我深深地被課程的內容所吸引,清醒認識到人類已經從數學上證明了計算機的能力是有邊界的,存在一些計算機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是我接觸“計算理論”這一個學科的開端。帶著強烈的信念衝擊,我迫不及待地希望能夠參與到這個領域的研究中。

2020年春季,我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Ryan Williams 教授組裡做學術訪問。得益於在清華打下的紮實基礎知識,我在這裡收穫良多。在短短兩個月時間裡,我和 Williams 教授的博士生、姚班校友陳立傑學長合作,一起回答了 Williams 教授在2010年一篇突破性工作中留下的一個重要開放問題,成功將該問題的複雜性證明從“在無窮多處的輸入規模成立”擴展到“對任意大的輸入規模也成立”。

於我而言,這是把社工和學術結合起來的最好的一次嘗試:作為一個組織者,我們力求搭建一個平臺,讓同學們可以方便地討論學術;作為一個參與者,互相交流、增長知識的活躍氛圍讓我也從中獲益匪淺。

謝廷玉 人文學院

以文為杖,

行走在理論與現實之間

高中畢業於湖南省麓山國際實驗學校

男,人文7班,入選“林楓計劃”第七期,清華大學“英華學者”計劃。曾任班級團支書,人文學院學生會內聯部部長、學生會主席,校團委學生科創中心學推組組長。曾獲一二·九獎學金,大成國學人才獎勵基金、清荷獎學金、清華大學優秀學生幹部等榮譽。

哲學系夏瑩老師曾教導我,要關注現實問題,先要找到理論志趣,厚積薄發。在學習過程中,倫理學和馬哲逐漸成為了我最關注的方向,我也在學習和科研中不斷深化對它們的理解。

大三時,我在李義天老師的指導下主攻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研究“塔克-伍德命題”。在此期間撰寫的《塔克-伍德命題再討論》獲選為林楓計劃第七期優秀結業論文,以第二作者身份與老師合撰的《塔克-伍德命題的後半段》發表於《倫理學研究》(CSSCI收錄),該文也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研究”的成果。

在大三,我與同學立項研究飯圈文化,其階段性成果《飯圈文化的哲學省思》發表於光明日報客戶端,在知乎、微博等平臺引發了一系列有關飯圈的討論。大三暑假,我成為新京報實習記者,為新京報書評週刊公眾號撰寫了《“晦澀而深刻”的滿分作文,是如何誤解了哲學?》;在本雅明逝世八十週年之際,我與新京報的同事舉辦圓桌筆談,讓公眾領略他的愛與思。

宮棟宇 社科學院

學術作為一種志業

高中畢業於安徽省太和中學

男,社科74班,前三年推研成績年級1/31,入選清華大學“未來學者”計劃。曾任社科學院學生科協主席,清華大學本科生課程諮詢委員會委員。曾獲清華大學第38屆“挑戰杯”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國家獎學金、科技創新優秀獎、學業優秀獎、綜合優秀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北京賽區二等獎(團隊獲獎)。

大一上學期的一門大類平臺課為我打開了心理學的大門,從那時起我便對人類的大腦充滿了好奇:大腦中的神經元如何表徵時間?控制睡眠與覺醒的中樞是如何運作的?視覺注意的控制受到哪些因素影響?…對諸如此類問題的強烈好奇心最終驅使我在大一下學期專業分流時選擇了心理學專業,並立志投身到對腦科學的探索中。

2019年11月,我在注意捕獲領域的研究成果被國際心理規律學會年會接收,我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前往加拿大蒙特利爾做了海報展示,並且非常驚喜地遇到了同來參會的Jan Theeuwes院士。受Theeuwes院士的邀請,我於2020年1月至3月前往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研修,期間我獨立完成所有實驗程序編寫、數據收集和分析,最終在實驗中發現視覺系統存在一種獨特的干擾物抑制機制:根據干擾物顯著性的高低,視覺系統可以通過統計學習的方式對干擾物出現的高概率位置施加特定水平的抑制,從而達到最優化視覺搜索任務表現的目的。今年9月,由我作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的這項研究被注意領域的重要國際期刊Attention,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接收發表。

我深知自己受益於清華的培養,也希望能夠在社工崗位上儘自己的一份力,努力發光發熱。

王雷捷 新雅書院

做文理通識的踐行者

高中畢業於浙江省諸暨中學

男,新雅71班,前三年推研成績年級2/73,入選“思源計劃”第十七期,“英華學者”計劃。曾獲蔣南翔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新生獎學金、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F獎。

作為“英華學者”的一員,我遠赴牛津大學交換,對通識和計算機的熱愛促使我選擇“計算機與哲學”作為專業。我共修習五門哲學課程——每週一篇近兩千詞的論文寫作和高強度閱讀,對於非英語母語、工科生的我而言,是不小的挑戰。多少次的挑燈夜讀,方換來全部哲學課程A-及以上的成績。我在計算機課程中的學術表現更深受導師肯定,五門專業課程中獲得四門A。

我曾入選計算機系學術新星計劃,在唐傑教授指導下,研究基於社交網絡的推薦算法。在研究中我注意到:一方面,人工智能算法因追求準確和高效而日益複雜,其可解釋性變弱;另一方面,隨著推薦算法的廣泛應用,人們迫切要求對推薦算法的機制更多解釋,從而更好地界定數據來源、保護個人隱私。算法需要放在社會的語境中考量,方能更好地服務於社會。

一路走來,我深感教育機會之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新雅以育人為先的宗旨,也促使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教育這個話題。

今年的特獎候選人們都有哪些特點呢?

讓我們看看候選人的數據分析結果!

候選人數據分析

No.1 GPA排名分佈

特獎候選人的成績一向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我們分析了特獎候選人的推研GPA作為參考。特獎候選人的推研GPA主要分佈在3.49-3.89之間,最高為3.89。

來了!2020年清華大學本科生特獎答辯入圍名單公佈【附候選人簡介】

No.2 年齡分佈

特獎候選人們的年齡集中於21週歲上下,其中3人20歲,10人21歲,2人22歲。

來了!2020年清華大學本科生特獎答辯入圍名單公佈【附候選人簡介】

No.3 性別分佈

15位特獎候選人中有11位男生,4位女生,男女比為11:4。

來了!2020年清華大學本科生特獎答辯入圍名單公佈【附候選人簡介】

No.4 科研狀況

科研一向是特獎候選人的一大特色,今年也不例外,特獎候選人有著各式各樣的科研經歷。彙總來看,候選人有5人以第一作者身份(含共同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相應領域發表論文,3人曾在國際會議上進行報告。有1人獲得過挑戰杯全國特等獎,1人獲得過挑戰杯首都特等獎。

No.5 政治面貌

“又紅又專,全面發展”是清華大學的教育理念,本屆特獎候選人中有9人是黨員身份。

來了!2020年清華大學本科生特獎答辯入圍名單公佈【附候選人簡介】

No.6 獲獎情況

15位特獎候選人中,有8位候選人曾獲得過國家獎學金,5位獲得過蔣南翔獎學金,3位獲得過“一二·九”獎學金,4位獲得過綜合優秀獎。有3位曾獲得過清華大學優秀學生幹部或優秀共青團員稱號。

來了!2020年清華大學本科生特獎答辯入圍名單公佈【附候選人簡介】

(以上候選人簡介整理自清華大學信息門戶公示材料,本文僅做歸納概括,請以公示材料為準。)

文章來源:公眾號“清華小五爺園”整理及編排:高倉惠 王淏玥 吳坤強

責編:李亞東 張岱渭 苗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