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述要义|尚武之事

拳述要义|尚武之事

肖力行老师 心意六合拳 四把拳组 第二十一式 虎扑

编者按:

本文节选自《男人之歌》,作者朱全弟先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又是心意六合拳的高手,如文中所言“为文为武,都是一种艰苦而漫长的修炼过程”诠释了何为尚武精神,严谨认真、坚持不懈、谦虚好学,实为我辈之楷模。

学过武术,就是武林中人?发过文章,就是文化中人?提笔之先,问自己,问别人,两者皆不是,只有心意六合拳。

事情源于近日,福贵寄来一本北方武术杂志,他忿忿然而告诉我,其中一篇《云遮月把》文章,除头尾外,当中全部抄袭我师拳谱。我取出凌汉兴所著《心意六合拳艺传真》一书,先查找“云遮月把”及盘法、劲意、用法,而后一一核对,发现情况果然如此,除增删个别字,其余和凌师原文完全相同。间或还有谬误,抄袭没有“商榷”资格,在此不论。只是福贵兄注意斯人久矣,先是“零星作业”,继之“全文播送”,可谓是得来全不费功夫。遥想八年前,为此书付梓,我曾数次往返于母校华东师范大学。再往前追溯,1979年5月,我在鲁迅公园,由人引领拜见凌汉兴。当时先生年逾六旬,演练示范,身法敏捷,姿势优美,鲜有能出其右者。犹记得,先生教拳第一课,用了一个比喻,五官长得端正,漂亮;做人品行端正,高尚。因此,打拳架子务必中正。我练“踩步摇闪把”,每天少则一小时以上,来回反复左右转换,竟然一点不枯燥,日积月累,更觉有奥妙无穷在其中。如拳术云,欲左先右,发力犹如张弓耳;欲下先上,大劈同于举石也。一招一式,充满辩证,融会武术,可以贯通人事,存乎心上,大有裨益。

每个人,不管所学成败都有师,及至好学如“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者,当不可胜数焉。然而,我钦佩出租车驾驶员吴福贵,尊师专情,足以让我汗颜。其实先生,古文根底故厚,英文程度很高,在授艺时,教拳又教做人。也许先生有所不知,但是弟子应该承认,当初爱好文学,开窍始于练武。到而今,重翻《心意六合拳艺传真》一书,通篇文言,辞约义丰,斐然而有文采,俨然而有奥秘,能读之而未必能尽知也。由是观之,武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师傅领进门,造化靠自己。心意六合拳,乃先哲仰观鹜鸟掠食之势,俯察猛兽搏斗之形也,遂象形取意,再以意立拳。此拳相传创自宋代岳飞,著有《心意六合拳经》,是为《旧谱》。至元明两代,几近失传,到明末清初,有姬隆风游终南山而得《旧谱》,于是阐述精微,发掘奥妙,拳术由晦而明。近代则有河南人氏卢嵩高传至上海。卢当时授徒甚众,凌师即为得其传者之一。及至吾辈,忝列门墙,实乃武术普及之恩泽,也是“扩大招生”受益者。此拳俗称“十大形”,然考《旧谱》所载,其术易简,象形仅六:鸡腿、龙腰、熊膀、鹰爪、虎抱头、雷声,六者为心意六合拳艺之身法。凌汉兴先生深谙此道,早年就一言以蔽之:“先哲所守者约,故习焉而功深。”到了晚年,先生进而概括之:拳术要义,“束长”两字而已。习艺或为得道者,或为过路人,关键在于勤奋与悟性。

尚武之事,为我所酷爱。不过,体力消耗之大,时间投入之多,今日已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既学艺不精,且荒疏久矣,乃至平时不敢僭称练拳人。然而,习武可以参照做人。学过武术不等于获得本领,发过文章不等于拥有名声,为文为武,都是一种艰苦而漫长的修炼过程。“引进”或“组装”,只是徒留笑柄耳。我想,缘事而发,可以而且应该,承蒙同好期望有加,无论为人为学生,都应该说句公道话、良心话。

2001年6月2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