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具有我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规律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虽非我国独创,却是现在区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和西方高等教育体制的一个明显形式。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上一级系统是高等教育,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我国的高等教育规律。而我国高等教育也有着自身的特色,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其中的特色之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具有我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规律

但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三个十分严重的问题。第一是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不畅,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时,教学手段落后,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第二是主阵地(第二课堂)不牢,主要表现在第二课堂缺乏系统设计,活动经费紧张,活动数量偏少和规模偏小,使参与学生人数偏少;第三是新阵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吸引人,主要表现在网页设计过于严肃和呆板,在线即时交流欠缺,内容偏于理论说教和日常事务处理。这些问题往往又被相关工作者归因于“现在的大学生思想复杂,不好教和不好管”而忽略,一部分教师甚至拒绝反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遭到学生排斥甚至反感的自身原因。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具有我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规律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在和平崛起,国际环境在日渐好转,世界秩序在向多极化转移,科学技术在突飞猛进,大学生的求知渠道日渐开阔、获取信息日渐迅捷……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也应该做出与时俱进的调整,因时而动成为势所必然。“导向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激励功能和调适功能”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功能。在多元价值观激烈冲撞、网络技术正在改变生活的当今世界,采用灌输型、经验型、共性化、平面化的教育策略在节约了教育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教育效果、失去了教育质量。现在,我们必须思考如何通过引导型、开放型、科学型、个性化、立体化的教育方法,首先帮助学生获得严谨的思考方法,然后引导他们自主的在问题、兴趣和探究中广泛学习,从而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心理上成为具有全面发展追求的现代人,成为高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具有我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规律

显然,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转型,它要求我们摆脱“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灭“火”方式,摆脱“以我为主、居高临下”的说教方式,摆脱“指手画脚,说一不二”的命令方式,摆脱“发文布置工作,开会传达精神”的脱责方式;也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工具,运用“新瓶装旧酒(新瓶是指新的大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旧酒是指人类文明的优秀文化积淀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形式,依托时代热点,追踪学生特点,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心交心,以智慧为学生导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