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对惠州的破坏

康熙十二年(1673年),撤藩引起三藩兵叛,十一月,吴三桂起兵反清,消息于十三年春传到惠州。三月,耿精忠叛清于福建,潮州总兵刘进忠依附耿精忠叛清,潮州恢复明制,并引台湾郑经渡海进兵福建漳州、泉州和广东潮州。惠州府的海丰县也情势急变,惠州府县两城官府加紧修城、储粮、练乡勇;城中设置炮台以应事变。五月,出兵征潮州,尚之信奉尚可喜之命派兵出征,驻守惠州的大兵受命参与征漳、潮,而屡战屡败。

三藩之乱对惠州的破坏

三藩兵叛

康熙十五年正月,驻普宁的清兵尚之孝部,在刘进忠的强攻下感到力量悬殊而无法抵抗,故自焚县城和粮食等物资,然后连夜撤走。尚之孝、固山、王国栋、严自明被迫领兵退至惠州,四周百姓惊慌奔入城中。大兵于府县两城募民夫挖濠筑墩、建筑工事,民力已竭。二月,刘进忠领刘国轩、何佑等二十多镇标官兵追至惠州,围府县两城。布兵将自北网岭至百田,连延四五十里地方,日夜炮攻,喊声震天。尚之孝、王国栋、严自明固守府城;总兵施风、班际盛等守县城;由水师张国勋应援府县二城。而二城电兵近十万,城被围后粮草不能支持一月。三月,尚之信于广州叛清,接受吴三桂“招讨大将军”、“辅德公”等封号。两广总督金光祖、广东巡抚佟养钜、广西巡抚陈洪明、总兵孙楷宗等俱叛降而附之。接到文告后,惠州城中藩属官兵全体叛清,但不愿降刘进忠而向吴三桂乞降,吴三桂命撤师回广州,让出惠州府城、归善、博罗给刘进忠,并遣使通好。刘进忠遣罗纬人城安民,固山提督师回广州。至此,惠州恢复明制,下令束发。五月,郑经任刘国轩镇守惠州,刘进忠等则回师潮州。

三藩之乱对惠州的破坏

清朝广东形势图

刘国轩守惠军纪严明,不准兵士扰民,每日只许一营的兵士入城住原来经抽检的民居。百姓都不知道驻惠总共有多少兵。郑经也先后短期委任了惠州几任地方官,多不足二月,时局变化无常,连郑经自身都难保。清军加强了攻势,又收复了福建漳、泉等地,郑氏大势已去

康熙十六年六月,清福建布政使司姚启圣到潮州劝降刘进忠。因康亲王大兵收兴化、取泉州,郑经退踞厦门。刘进忠孤守潮州,感到走投无路,遂令士庶剃发,以潮州降清。驻惠州的刘国轩原与刘进忠共约守御惠、潮,得知刘进忠降清,知惠州难保,即率亲信众人弃惠州回厦门。六月十日,清朝廷派遣官员陈琏、曹应鹄到惠州接管,十二日,出示剃头令,惠州复归清朝。至此,为害惠州三十余年的兵燹之灾才宣告结束。

三藩之乱对惠州的破坏

惠州古城墙

“三藩之乱”导致惠州人民大量死亡,家园被毁。幸存者的伤痛和恐惧难以平复。当时归善秀オ李天瑞在乱后写下一首题为《宿避世楼寄友人》诗,末四句云:“乱后怕听邻犬吠,梦余不见晓鸡鸣。昇平屈指知何日,徒向长天忆马卿。”写出了惠州人在长期战乱的祸害之后心有余悸,徬徨无计的心情。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王煐以天子近臣尚书郎出守惠州,他在一首《至日书怀》诗中详细描述了惠州兵灾后的状况:“此邦兵燹后,间阎苦残暴。江海潜鲸鳄,林莽聚虎豹。横征田畴弃,安望五月粜。十室九磬悬,饥寒迫为盗。譬彼流离子,半生失怙冒。病而入膏肓,非止溃小疱。”在王煐的眼里,惠州的灾情相当严重,已是“病而人膏肓,非止溃小疱”,没有长时期的休养生息和妥善的政策帮扶,很难恢复过来。事实也的确如此,直至雍正年间,惠州农业生产仍未能恢复元气,“出产之米,不足供民间食用”。以至于当时的广东巡抚杨文乾上奏朝廷:“唯惠、潮、琼三府僻处海隅,产米甚少,请酌增谷石分贮各属县”,以应不敷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