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造車”一出,互聯網出行就劇終了嗎?未必

近日,滴滴“造車”的信息可能已經刷爆了業內人士的朋友圈,其實早在一週前,網約圈就已有相關報道(相關閱讀:《網約江湖》Ⅱ 互聯網出行的未來)。

“D1今年上1萬輛,明年計劃10萬輛。”有人說,這意味著,汽車行業“代工”時代正式開啟。

未來,互聯網出行平臺oem造車會成為常態嗎?“代工”是車企的終局嗎?互聯網出行平臺、車企,誰會成為未來出行領域的主導者?

市場在發展,未來我們並不可知,但,我們可以對未來做出一些簡單的猜想。


目前,“代工”是一筆好生意

去年,大約也是這個時間段,九月的下旬,有個車企的朋友和我聊了一個話題:作為傳統車企,在速變的出行市場裡,怎麼才能不被汽車市場所拋棄。

對,車企的朋友對出行市場以及未來的汽車市場大多都非常焦慮。但私以為,在目前,“代工”對出行平臺來說是一筆好生意,對車企亦然,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對於滴滴來說,大規模定製車、統一採購、租賃車輛、管理司機,不僅將進一步完善其出行生態圈的佈局,還將對其他網約車銷售市場造成巨大沖擊,蘊含著巨大的利潤空間。

滴滴“造車”一出,互聯網出行就劇終了嗎?未必

2020年,滴滴出行CEO程維在滴滴成立八週年時宣佈滴滴出行平臺司機規模達到1166萬,假設其中有10%的司機購買滴滴定製車,就將創造100多萬的銷量,試問,有幾家車企擁有如此穩定的銷售市場?

對於車企來說,這也不什麼壞事。近兩年來,中國汽車銷量連續下滑,越來越多的車企陷入虧損經營,汽車產能過剩問題日趨嚴重。

根據中國乘聯會最新統計數據,我國乘用車產能利用率從2017年的66.55%降低至2019年的53.74%,近一半的工廠產能浪費。

相當一部分車企在為消化產能找出路,互聯網出行平臺oem造車是效率最高和可能性最大的一條途徑。要知道給滴滴“代工”的比亞迪已成為僅次於富士康的全球第二大代工廠,服務於三星、華為、小米等多家國內外手機廠商。

市場下行的大背景下,穩定的現金流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連手機、口罩都生產了,何況是車呢。

另外,從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角度而言,我們有可能在出行領域打造出中國在汽車行業的新名片,快速的將中國的新能源產業發展壯大。


未來,車企的終局不會是“代工”

很多車企朋友都有這樣的一種擔心:互聯網出行平臺似乎正在改變汽車行業的遊戲規則,車企在未來會不會喪失在汽車產業之中的主導權?在未來出行的競爭中,如果出行服務商佔據主動權,則車企將失去話語權、議價權。

大家不只是想活下去,更想有尊嚴的活下去。

簡單的oem造車可能就是像現在這樣,比亞迪給滴滴代工,整個流程非常簡單:設計、代工、交付。

但在未來,這種代工將會轉變形式,雙方將可能以各種形式形成緊密利益的共同體,達成對市場和產品的基本共識,共同面對未來出行領域的挑戰。

滴滴“造車”一出,互聯網出行就劇終了嗎?未必

為什麼這麼說?

很顯然,在目前的出行領域,互聯網出行平臺毋庸置疑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這是由於他們掌控了運力池,其實最主要的是掌控了司機資源。

司機是這條生態鏈中非常重要的角色,運力是司機、汽車的租售量也來自於司機。但誰說,未來的出行市場還存在司機這一角色?

在未來理想化的出行場景中,將沒有司機,有的是無人駕駛、自動接駁。當司機這一不可控因素從出行佈局中消失,未來出行市場無疑將發生重大變革,彼時網約車平臺對於車企來說 還是威脅嗎?

互聯網出行平臺oem造車一出,互聯網出行劇終就了嗎?並沒有。現在的問題是,我們不知道,未來何時能來。

但它肯定會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