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辛苦的錢,我建議你不要掙

什麼是掙辛苦的錢?

就是為了掙錢而掙錢,你在掙錢的過程中享受不到一絲樂趣、成就感、滿足感,只有厭倦和疲憊(請對號入座...)。

這種錢可以短期掙一下,前提是你太窮或者能掙得多,文章後面有寫,但不建議長期掙。

1/ 多做順便把錢賺了的事

我一直都不太喜歡做直接賺錢的事情,什麼是直接賺錢的事情,就是做這件事情,我直接奔著錢去做的。

例如下半年挺多知名的企業在港股上市,有一個賺錢的方法就是,開多個賬戶進行打新,利潤應該挺豐厚的。

但這種事情明知可以賺錢,我就是不太願意去做,除非真的是太窮了或需要第一桶金。

包括以前我媽在我讀書時期經常叫我去做兼職,我也很不願意為了錢去工作,唯一有一次有動力的甜品店做了會兼職,是我想去看看甜品是怎麼做出來的...

我更喜歡的是順便賺錢的事情,很多人看投資股票好像是和錢直接有關係,但對我來說最原始的動力是透過買賣股票去分析企業和了解商業世界,提升自己這方面的認知,然後順便在投資中賺到錢。

不過,雖然我不是奔著錢去的,但能驅使我做的還是最後一定要能掙點錢,讓他成為我做事情的副產品:

一是這樣可以填補我付出的時間價值。

二是金錢算是一個計分卡,看看我的成績如何。

寫作和拍視頻也是一樣,我都不是奔著掙錢去的,雖然我知道這最後一定能給我掙錢。

習慣去選擇順便能掙錢的事情最大的好處在於:

就算你真的掙不了錢(互聯網時代一般不太可能),你起碼有保底的收穫,例如學會了如何做甜品、提升了表達能力、瞭解了商業的運作。

包括很多人就算薪資比較低也選擇這份工資,背後的邏輯也是他能在這份工作中獲得其他收益,例如純粹的做的開心或者是個人成長。

2/ 奔著錢也可以,但別花掉

當然,年輕人最開始的階段,奔著錢去做其實也不是不可以,因為太窮了,這是積累原始資金的過程,用新媒體的話就是冷啟動,管不了喜歡不喜歡的事情了。

但一定要懂得把「奔著錢去做所獲得的錢」存下來,這樣才有意義,為了彌補在工作中缺失的樂趣,一般這種工作也會相對更高薪,才會有做的理由,因為能存更多錢。

如果你奔著錢去做,發現身心疲憊,然後用消費更多來填補疲憊,你會陷入無限的死循環當中,永遠都逃不出來。

把奔著錢去做所獲得的錢留下來,就是為了讓你擁有選擇權,一個人越有錢,他越有選擇熱愛或成長但不高薪工作的選擇權。

等你存的錢足夠多,就算將來想辭職,別人質疑你:

你為什麼要放棄這份高薪工作?

你也可以爽快地說:

老子有錢。

就好像當初我甜品店打工掙了一萬多,掙來的錢一分都沒花過,給了我媽一點,剩下的就存了起來,後來又扔進了股市錢生錢。

一旦你把「奔著錢去做所獲得的錢」消費掉,那真是虧大了,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你沒有產生長期價值,你只是單純地浪費了時間,存下來的錢起碼以後能拿去投資形成長期價值。

相反,如果你把「順便賺來的錢」消費掉,其實也不太虧。

因為這種事情是在提升你某方面的能力,好處會伴隨一生的,就算是每年就有10%的收益,但20年後隨著複利的增長,這10%的收益也會變成6.7倍的收益。

這也是為什麼要終身學習,越早學習越划算,因為他的價值是伴隨終身的,不一定幾年會收穫,但幾十年收穫會相當明顯。

3/ 心態上不強求掙錢,但結果一定要掙錢

多數不強求掙錢的人,實際上他們卻又是最掙錢的,因為現代社會很發達,底層需求透過高效的機器都能完成,我們不需要像原始人滿足溫飽而去狩獵。

人更應該追求喜歡的事情,一是喜歡的事情所處的行業屬性可能會更掙錢,二是你的驅動力更強,加倍努力,所以更掙錢。

雖然說心態上不要奔著錢去做事,但是如果你堅持長期做一件事,還沒有帶來金錢副產品,那就要小心了。

要麼就是這件事情本身是不賺錢或變現就是很難,要麼就是你做這件事就是沒什麼價值或你找不到變現的方式,所以不掙錢。

如果是前者那就是純粹樂趣,如果是後者,那就要檢討一下,金錢收穫是你價值的體現。

很多人最容易陷入的誤區就是沉迷讀書學習,長期讀書一點功利心都沒有,讀了好幾年都沒有掙更多的錢,這就有問題了。

學習的價值不是空有一肚子的知識,而是能把學習到的東西實踐出來,提高了你工作的效率或價值,間接為你掙更多的錢。

或是,你把學到的東西分享給別人,為別人帶來價值,你也能夠掙錢,我在做的事情就同時滿足了這兩種掙錢的屬性。

不要為了掙錢而掙錢,工作和生活不能分開,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主要途徑之一。

不要為了學而學,為了避免陷入這種誤區,在讀書前一定會先思考,我需要學什麼,我才去讀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