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ICU里患者只能躺着?他站起来了

谁说ICU里患者只能躺着?他站起来了

杨晓龙

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治疗师,中共党员,获肌内效贴扎技术、NJF(神经肌肉关节促通术)、RFE(反复促通疗法)、国际呼吸重症康复治疗技术等多项国际认证。擅长ICU患者的早期活动评估及精准化训练指导、脑卒中后呼吸功能训练及神经系统损伤后上肢功能、步态姿势的个性化训练。

人们习惯称呼的ICU,其专业名称是“重症监护室”,ICU则是它的英文首字母的缩写。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平时大门紧闭、甚至常常被大家称为“与世隔绝”,在一般人看来多少有些神秘感的地方。但专业人士都知道它更是一个视生命如一切的地方。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一旦进入重症监护室,很有可能渐渐被死亡所吞噬,内心的恐惧总会让人不寒而栗。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冰冷无情的地方,总有一群人饱含深情、不舍昼夜地与死神博弈,竭尽全力地延长着每一个生命,让生命的每一段岁月找回尊严,绽放光彩!

“您好,我……”

“我……不想……活了,你……走吧。”老张干燥得有些起皮的嘴唇开开合合,短短几个字,似乎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为了听清他说了些什么,我只能俯下身把耳朵尽可能地贴近。

老张是住在ICU的一位男性重症患者,他刚刚50出头,正是好日子开始的岁数,可是在疾病的折磨下,他苍老的有些过分,原本象征着健康的黝黑皮肤也显得暗淡无光,粗糙的双手如同干枯的枝桠,整个人躺在病床上,了无生气。他全身插满了大小粗细不一的管路,治疗设备像围城一样将他层层包裹。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老张的场景,压抑地让人喘不过气来。

谁说ICU里患者只能躺着?他站起来了

我赶忙用手示意他不要激动,“您别担心,我叫晓龙,是您的康复师。现在,咱们病情平稳了,我呀,是专门负责来给您做康复的,咱们得好好配合,共同努力,争取早点站起来呀!”

我看到他的手动了一下,似乎是想要对我摆摆手,但是努力了几次,胳膊还是纹丝不动,老张似乎放弃了,他对我摇了摇头,然后再无其他动作。

为了打破这样的沉默,争取老张能积极配合治疗,我根据自己前期了解到的情况,决定给他下一剂“猛药”。

“张叔,您可别乱想,家里人可都等着您回家呢,我听说,您为了女儿10月份的婚礼连西装都买好了,咱可一定得积极康复,争取潇洒的出现在婚礼上!这一辈子就一次的婚礼,您家女儿肯定也特别希望您能亲自将她交到她爱人手中。”

想到自己最疼爱的女儿,老张此时有些动容,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个面对病魔都没有哭过的“顶梁柱”,眼泪瞬间涌出。恸哭过后,他终于决定不再就此消沉,愿意再为家庭、为女儿、为自己努力一次。

“对,非常棒!加油!”“哈哈,你看,咱们又有进步啦!”的确,康复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痛苦的,看着老张咬牙完成每一个动作,我由衷的为他感到高兴。慢慢的,随着康复治疗的持续推进,我看到了他逐渐自如的手臂,看到了他慢慢坚定的脚步,看到了他逐渐放松的表情……我知道,我们距离成功的日子不远了。

直到有一天,老张终于撤去了全身的管路,不需要再借助里外三层的治疗设备,能在ICU的病床边站起来了。这时,我第二次看到他哭,但泪中却带着笑意。

谁说ICU里患者只能躺着?他站起来了

很快,老张转出了重症监护室接受后续的治疗。后来,我听说老张如愿参加了女儿的婚礼,幸福地牵着女儿的手步入婚礼殿堂。我能想象得到,他黝黑的脸上当时肯定挤出了不少褶子,不过,那是最美的笑容。

这就是我的工作——重症康复。也许很多人对此了解不多,简单来说,就是在疾病的危重阶段超早期地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预防并发症并进一步改善身体整体功能。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康复治疗让ICU里的危重症患者病情尽快得以好转。我更喜欢将它比喻为茫茫黑夜中的一座灯塔,可以为在狂风骤雨中摇曳的船只指引方向,保驾护航。

我们康复师在ICU引导了无数像老张一样的患者走出黑暗,重见光明,给他们带来希望,让他们重新拥抱生命的阳光。尽管他们曾经一次次在死亡的门前徘徊,但随着ICU团队的精心治疗和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让ICU里的重症患者重新站起来已不再是天方夜谭。这其中,离不开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离不开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也少不了康复师们倾注的心血与汗水。有时为了帮助患者完成一次站立动作,甚至需要多达4名康复师共同协作,一身的汗味也成为了我们康复师的“名片”,尽管如此,但只要想起患者脸上的笑容,我就觉得“太值了!”

医学人文点评


“仁心仁术”、“医德高尚”,这几乎是人们称赞医者最常用的词语。的确,医学是一门医治人的伤痛的学问,可以说既是“科学”,又是“人学”。医学从诞生起,就充满了“人文”气息。“医德”和“医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作为医务工作者,确实不仅仅需要有高明的医术,还需要有高尚的医德,有那么一种人文精神,就是懂得去换位思考,善于给患者以抚慰和希望,并兼顾对患者生理与心理的关怀。正如我们在本文中所见到的,即使在看似冰冷的ICU,也可以让重症患者重新找回生命的尊严,再次见到希望的曙光!当然,和谐的医患关系还需要医患双方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同努力去打造。

点评人:周经志

北京世纪坛医院党委委员,机关第四党支部书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