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效應——貝勃定律:為什麼要在這個麻木的世界敏感的活著

01

一個女孩和母親吵架賭氣離家。

在外逛了一天,直到肚子很餓了,她才來到一個麵攤,卻發現忘記帶錢了。

好心的麵攤老闆免費煮了一碗麵給她。

女孩感激地說:“我們又不認識,你就對我這麼好!可是我媽媽,竟然對我那麼絕情……”

麵攤老闆說:“我才煮一碗麵給你吃,你就這麼感激我,你媽幫你煮了十幾年飯,你卻不曾感激?”

心理學效應——貝勃定律:為什麼要在這個麻木的世界敏感的活著

媽媽愛的水準從來都沒有降低,只是我們內心的敏感度提高了。

我們常常對陌生人的小恩小惠感激涕零;而身邊經常對我們好的人,卻視而不見。

情人節來臨前2周,有兩對戀人。

一對戀人中的男孩,每個週末都給自己心愛的姑娘送一束紅玫瑰;

而讓另一對戀人中的男孩,只在情人節那一天向自己心愛的姑娘送去一束紅玫瑰。

由於兩個男孩的送花頻率不同,導致了結果的截然不同:

那個在每個週末收到紅玫瑰的姑娘,只是抬了抬眼睛,不滿地說別人的花比我的美多了;

而第二個女孩收到玫瑰花時,欣喜若狂地與男友緊緊擁吻在一起。

心理學效應——貝勃定律:為什麼要在這個麻木的世界敏感的活著

是我給你的愛過了火

同樣的刺激,一個銘刻在女孩的心中,一個卻被忽視。

你只顧埋頭在手機裡,一邊搶著幾毛錢的紅包,恨不得在群裡磕頭跪謝。

那頭卻隨手接過父母遞給的厚厚一沓錢,連一句感謝都沒有;

這頭,覺得父母的嘮叨囉嗦又多餘,下一秒,卻因為一個普通同事隨口溫暖一整天。

......

這幾個故事之間有什麼關係?

他們背後都影射著同一個心理學效應——貝勃定律:第一次的大刺激能沖淡第二次的小刺激。

通俗地解釋一下:在相同的力的不斷刺激下,人們會逐漸變得麻木。

它告訴我們,強烈的、持續的長期的愛過後,你會認為理所當然,甚至還會覺得平淡。

02

父母如此,婚姻何嘗不是如此?

電影《夏洛特煩惱》,從心理學角度來拆解,其實就是主角夏洛因為貝勃定律而萌生的錯覺。

他看不到妻子馬冬梅的好,看不到妻子對他的包容,以及為這個家的巨大付出。

夏洛的眼裡都是抱怨,馬冬梅沒有女人味,身材不好,顏值不高,不懂浪漫。

別人愛玫瑰,馬冬梅卻只買向日葵,不為永遠向著太陽的寓意,只為了能吃。

就知道煮茴香面,味大又難吃,太俗、太不女人,這些都成了他厭惡馬冬梅的來源。

直至穿越回過去,功成名就,抱得美人歸,看到馬冬梅已經嫁給別人時,夏洛才終於念起曾經妻子的好。

心理學效應——貝勃定律:為什麼要在這個麻木的世界敏感的活著

謝謝你成就我

那碗魂牽夢繞的茴香面如今飄香四溢,那麼多玻璃罐,也像風鈴似的充滿美感。

心理學效應——貝勃定律:為什麼要在這個麻木的世界敏感的活著

原來茴香面這麼好吃

一直以為我的理想是遠離你,可是直到失去的那一天才知道,我的理想其實就是你。

原來1塊錢的報紙漲價到10塊錢,你氣得不肯再買;

而1萬元的電腦漲價100元,你卻樂呵呵地掏腰包。

消費9元和100元,我們竟然選擇了後者。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一個人右手舉著300克的砝碼,這時在他左手舉一個305克的砝碼,他也不會覺得有差別。

而如果右手舉的是600克,那麼左手的重量要達到612克才能感覺到重量。

砝碼越重,就必須加更大的量才能感受到差別。

心理學效應——貝勃定律:為什麼要在這個麻木的世界敏感的活著

砝碼越重,就必須加更大的量頂起

也就是說,家人日復一日的照顧,比不上陌生人突如其來的一次新鮮刺激。

因為對於親人朋友,我們對他們的關愛習以為常,而且期望值很高。有時他們少了一絲關愛,我們甚至會惡言相向。對於陌生人,我們沒有抱著多大的期望,因此,他們的一點點幫助,我們都感動不已。

這不是陌生人惹的禍,而是感覺這個味蕾疲軟了。

當身邊人的好已經變成習慣,當體貼入微太過密集,當兩個人太過熟悉,這樣的好就像自動隱身了一般。

明明就在身邊,可我們就是很難看見。


03

貝勃定律是一個“狡猾”的定律。它的效應在各個方面幾乎都能屢試不爽。因為,不論生理上還是心理上,人總是會有一種逐漸適應的機制。

有這樣一個故事,小甲和小乙同時進入了一家公司。

小甲,剛開始工作就拼命表現,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但隨著慢慢熟悉環境後,就鬆懈下來了,周圍人會覺漸漸地就覺得小甲這個人矯情,前面的表現都是假的,甚至對小甲的人品提出質疑;

而反觀小乙,從進公司開始就顯得一無是處,懶散不守紀律,而慢慢熟悉之後,小乙稍微懂得了些單位的規矩。

而僅僅只能做到按時上班的小乙竟漸漸受到了大家的褒獎,大家夥兒都認為小乙表現得越來越好了,直誇他要求上進,比小甲好多了。

但事實是,小甲已經做的工作總量不知道比小乙多了多少。

心理學效應——貝勃定律:為什麼要在這個麻木的世界敏感的活著

Why?

之所以小甲受到大家質疑而小乙飽受讚美,這就是“貝勃定律”的陷阱:當小甲一進公司就表現出了勤懇和敬業,大家對於他的期望值自然就高了,小甲之後稍有懈怠,就很容易打破大家的期望,從而給大家留下了前後不一的印象,而忽略他其實做的挺好的;小乙一開始給人的印象就是邋遢和懶散,大家對他的期望也不高,一旦小乙有點小進步,大家就覺得很難得,所以認為他上進又努力。

所以,在職場中,要麼一以貫之地堅持良好作風,要麼一開始就不能主動給大家設置一個過高的期望值,否則稍有不慎或做的不好的地方,就很容易讓人對自己感到失望。

其實,很多人也都在不知不覺地在生活中使用著這一狡猾的定律:

比如屢禁不止“標題黨”。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大家每天都通過微博、微信、抖音等平臺接觸了太多信息,也看過了太多各種各樣的故事,一般的“雞毛蒜皮”的小事已經吸引或者刺激不了大家,所以大家會傾向於打開標題誇張的文章,也只有離奇曲折甚至駭人聽聞的事件才能夠吸引網民的注意。

心理學效應——貝勃定律:為什麼要在這個麻木的世界敏感的活著

“出大事了”!

比如在處理兩性關係時,很多人都喜歡玩曖昧,保持若即若離的感覺,就能產生讓人慾罷不能的效果。

心理學效應——貝勃定律:為什麼要在這個麻木的世界敏感的活著

邁騰

當然,最精於此道的還是商家,比如國產邁騰上市之前,大眾汽車公司已經將進口邁騰引進中國,用進口車的高昂售價先拉高消費者的心理接受度,隨後再公佈國產邁騰汽車的價格,達到對市場的刺激。

如果把貝勃定律比喻成一個哨子,那麼這世上絕大多數人,這一生都要不止一次地聽到哨聲。

既然註定我們要與貝勃定律常伴左右,那麼應該報以什麼態度與它相伴一生?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曾說:“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替代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

在這個麻木的世界,如若能一直保持敏感的心緒,清醒的思考,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心理學效應——貝勃定律:為什麼要在這個麻木的世界敏感的活著

清醒的思考,敏感的活

日子過久了,難免覺得枯燥,或許我們做不了驚天動地的大事件,但至少對生活中細碎的小事保持敏感。用自己的觸覺、味覺、聽覺去溫柔地感受這個世界,讓自己充分體驗這世間的人情冷暖。

比起過得麻木,我們更應活得真切,我們無法改變潮水的流向,能做的,就是時刻保持敏感,溫柔地愛著身邊的一切。

在這個麻木的世界,敏感地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