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養人之心的赤小豆

5月,養人之心的赤小豆

初夏,天地的蒸騰感開始越來越明確。雖然“心靜自然涼”這句話有少許的誇張成分,但是如何在炎熱的煩躁中儘量保持心的寧靜,確實是個擺在各位吃家面前的任務。

5月,養人之心的赤小豆

我還是喜歡用小豆。每個中國人,大概最熟悉的紅豆食品就是以前甚為流行過一段時間的小豆冰棍。小豆也有叫紅豆的,也有叫紅小豆或者赤豆的。其實它們屬於一類,但形狀和功用略有差異,我們所說的其實都是赤小豆而不是紅豆。小的時候那五分錢的小豆冰棍,小豆顆顆紅潤,集中在冰棍的頂部,吃起來甚為冰爽香甜,直至今日,冰棍基本上已經退出歷史舞臺,有更為高檔的冰淇淋、雪糕等等,但是我還是很懷念那小時候鮮爽的美味,那種因為物質整體不豐富故而什麼單品都特別用心的心意,是現在的冰品所不能達到的。

李時珍稱赤小豆為“心之谷”,其功用為“生津液,利小便,消脹,除腫”,並可以“解酒毒,除寒熱痛腫,排膿散血”,我小的時候,一次在河灘草叢裡睡著了,等家人發現,身上已經被毒蚊子咬得滿是腫包,當時除奇癢難耐之外,並無其它不適,可是日後卻每年一度在初秋之際身上長滿皰疹,備受折磨。求醫問藥,大概毒素未能拔盡,便總難生效。我的母親便時時熬紅豆湯與我喝,當時只覺得在炎氣未消之時,一碗冰涼沁口的紅豆湯下肚,真的是人生一大快事;後來宿疾漸消,長大了略習中醫,才知道毒素誘發溼熱,紅豆恰好可以破除病根,也終於明白為什麼每一位母親都是世界上最為偉大的“食醫”。

5月,養人之心的赤小豆

平時在家吃的還有紅豆飯。就是將赤豆和米飯一同煮了,盛在白瓷碗裡,點點紅斑,分外好看。父親的農業知識比較豐富,便有時敘說赤豆的選擇之道。那顏色紅豔,還有油光的赤豆大部分是沙地上生長,味道香甜;那顏色暗紅,飽滿結實的赤豆多是土地上成熟,入口粉綿。所以,我們家熬粥的赤豆多用前者,煮飯的赤豆便用後者,而包豆沙包的便用了兩者混合。不過有藥效的以小而緊圓的為好。

豆沙包也是家裡常常蒸制的一種調劑生活的食品。將紅豆浸泡、煮熟,細細的碾為泥,有時還同時煮了蜜棗,增加豆沙的香甜,然後包在發好的麵皮裡,有的是光滑的半圓,有的為了好區別中間有一道褶,而在節日裡,通常會包成刺蝟、白兔等小動物的形狀,便成為節日裡我最好的點心。

5月,養人之心的赤小豆

端陽節裡,母親除了慣常包蜜棗的粽子外,也喜歡用紅豆。我喜歡蒸粽子的香氣,粽葉的清鮮、紅豆的香甜、大棗的甜蜜、糯米的清香混合著在空氣裡飄散,不多時,就在廚房玻璃上凝成誘人的水汽,一道道滑下來之後,露出我滿含期待的小臉。紅豆沙粽子很適合涼了以後吃,晶瑩的糯米,點綴顆顆紅豔的小豆,配了綠色的粽葉,蘸了星星點點的砂糖,甜、香、糯、粘,常常讓我吃個精光。

5月,養人之心的赤小豆

後來到了雲南,才知道雲南還有更為奇妙的吃法——酥紅豆。和四川的酥豌豆類似,也是將紅豆炸酥,用豬肉渣和酸醃菜末炒了,紅豆酥脆,味道酸辣,別有風味。但那個紅豆明顯是菜紅豆,和赤豆不沾邊了。

說了這麼多,我其實無意把食物複雜化。只是覺得紅豆要用中國人的做法才能更加香甜,因為,紅豆在中國是“心之谷”,這個心,是人心、仁愛之心、敬孝之心,沒有心,就沒有好的飲食。

5月,養人之心的赤小豆

TIPS:庖廚之樂:

赤豆湯糰——1、將湯圓粉加入適量的水揉勻待用。2、將湯圓粉製成小劑子,製片,包上適量黑芝麻餡;3、赤豆泡好,煮開,至軟糯;4、加入湯圓煮熟,略加藕粉,使粘稠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