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料控榜单——杭州日料史-杭州日料白银时代的餐厅,吃过几家?

这是杭州日料史的第二篇。

杭州的日料从1987年萌发,到1999年福港小实牛刀,再到2007年前的第一波小高潮,有了前20年的铺垫,才有后续日料在杭州的深入和爆发!

日料控榜单——杭州日料史-杭州日料白银时代的餐厅,吃过几家?

加拿大北极贝滋味鲜甜

到了2008年,连喜士多这样的便利超市也有寿司出售。

2009年,三上在杭州大厦开设了第一家门店。同年,日剧《深夜食堂》开播。现在看来,这一年是杭州日料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

日料控榜单——杭州日料史-杭州日料白银时代的餐厅,吃过几家?

在杭州 与深夜食堂老旧温情的气质最为契合的街区是中山北路

先后开设了九家门店的三上让杭州的吃货圈第一次感觉到日料扑面之势。

之前寄生于酒店、开设在临街商铺的日料进入到大型百货、商业体内开店的新阶段。

2011年,《寿司之神》在世界各地先后上映。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杭州的日料开始加速发展。那一年,曾在日料店打工的小杨跑到吴山夜市,开始摆摊卖寿司,后来便有了以性价比闻名杭城川寿司

在媒体圈、吃货圈颇有知名度的勇日料就是从这一年之后逐渐扩张,最后达到6家门店。老板兼主厨、陕西人张佩勇是杭州日料圈对食材流行趋势敏感、在经营上较有理念的一位店主。其一店一品,小店多开的实践在未来几年仍然值得受限于资金的同行参考和借鉴。在经常飞的往来杭州日本的高段位吃货心中,

如果要把日渐泛滥的杭州日料砍剩三家,他们会止步于勇日料的台阶前。

与勇日料同年起步的山葵家在京杭大运河西侧的大兜路开设了第一家门店,那一年,大兜路作为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配套街区开街不久,山葵家依傍着运河——这条曾左右杭州城命运的河道,在随后的6年时间里,迅速扩张到11家门店,成为目前为止杭州扩张最为成功的日料品牌。

日料控榜单——杭州日料史-杭州日料白银时代的餐厅,吃过几家?

山葵家是杭州日料的基准,丰腴饱满的鹅肝手握,其口感和滋味则在“山葵家的基准”之上

后来居上的山葵家在门店数量和总营业面积上成功取代早它2年、2009年起步的三上料理,不过,三上的萧山店在吃货当中仍然有着很好的口碑。在杭州已拥有10家门店的山葵家占杭州综合日料份额头把交椅,规模效应使得各色刺身的新鲜度得到保证。

山葵家是杭州日料的一条基准,只有跃过了这条准绳,才可能跻身于专业吃货的视线之内。

杭州日料的另一巨头御牛道的出现则要等到三年之后。

在《寿司之神》上映几个月后的2012年,《孤独的美食家》开播,这两部影视后来传入中国,如同两剂输出日本饮食文化的强心针,尤其是后者,对杭州日料的勃发和2014年2015年日料业的深入发酵影响深远。《孤独的美食家》在资本圈激起涟漪、撩动吃货,成为了改变杭州吃货圈饮食风尚的风标。4个月后,《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 开播,这部机杼别出、叫好叫座的片子对产业的推动却远不如日片。

2012年下半年,在经历钓钓岛反口口潮的一段停滞之后,日料在杭州继续发展。

直到,杭州日料的黄金时代开启!(未完)

不同于青铜时代,白银时代的日料大多存活至今,不少已成为老店,在这些日料中,谁曾给日料控留下过饮食记忆?谁最终能在杭州不断向前迭代的日料史上留下活色生香的味觉记忆?

日料控榜单——杭州日料史-杭州日料白银时代的餐厅,吃过几家?

吃货都督原创谈美食第74期|以直立人为时间轴起点,以四万公里的赤道为地理轴,纵横人类饮食大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