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暖气空调,古人怎么取暖?最后一种方式真荒唐

数九寒天,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可以坐在暖气下、空调房里懒洋洋的吃雪糕,继续哈皮。古人没有暖气空调可怎么挨过这寒冬呢?不用担心,老祖宗有他们的智慧,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古人的取暖方式,最后一条奇葩且荒唐!

贫民:粗布麻衣,短褐穿结

富人有各式各样的取暖工具,但穷人家可能连炭都舍不得买,多穿点衣服是正经。粗布麻衣,短褐穿结,聊以稍稍御寒。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就有形象的写照:"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辛苦卖炭的人却享受不到炭火燃烧带来的温暖,可谓是"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没有暖气空调,古人怎么取暖?最后一种方式真荒唐

平民:北方火炕,南方火盆

火炕也叫火塘,是中国最古老的取暖方式,北方的民居一般都设有火炕,内有孔道,在冬季通过燃烧产生热量进入炕内通道来加温,炕面上铺上麦草,垫上褥子,晚上睡着很热乎。因为火炕产生的热量只集中在周围,所以北方人在寒冬,多置炕桌,这样吃饭、做针线活、看书时也能取暖。这种取暖方式,直到现在,北方农村依然在使用着。

没有暖气空调,古人怎么取暖?最后一种方式真荒唐

而在南方,常用的取暖工具是火盆,烧炭取暖。盆是铜或铁制成的,家境殷实的人家还会在外面再加上一个箱形透气的笼罩,防止失火或者掉进其他东西。

没有暖气空调,古人怎么取暖?最后一种方式真荒唐

诗人: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

寒冬腊月,红泥塑的小火炉上坐着新酿的米酒,酒面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斟一杯浊酒,唤上三俩好友,围坐桌前,谈论古今,针砭时政,吟诗作赋,好不逍遥快活。窗外白雪皑皑,桌上兴致正浓。酒能暖身,小火炉也散着热气,这正是文人墨客最喜欢的打发寒冬时光的方式。

没有暖气空调,古人怎么取暖?最后一种方式真荒唐

富户:"汤婆子"暖手脚

在清代古装宫廷剧中,常见妃嫔们在冬季里,手中抱着铜制手炉。这种手炉呈椭圆形,里边放火炭或尚有余热的灶灰,炉外加罩,可以放在袖子里暖手。其实早在唐宋时期,一些官员或富裕人家已经用上铜制手炉或者脚炉,脚炉比手炉大,可放在脚下暖足。此外,还有暖足瓶,里边灌上热水,晚上放在被窝里。明代文人瞿佑还专门为"足炉"写了一首诗,其中有句为,"困倚蒲团罢煮汤,一团和气有商量。生来不作闲云雨,老去偏多热肺肠。"这描写可以说很形象了。

没有暖气空调,古人怎么取暖?最后一种方式真荒唐

后妃:椒房温室,温暖芬芳

椒房,是西汉未央宫皇后所居殿名,亦称椒室,是用花椒树的花朵磨粉、和泥涂在墙壁上。花椒温中散寒,又能除湿,可使室内温暖、芳香。椒房殿的墙壁还挂有锦绣壁毯,地上铺着厚厚的西域进贡毛毯,设火齐屏风,还用大雁羽毛做成幔帐。在这样的房间里生活,冬天自然不会感觉寒冷。又因花椒多子,"椒房"后亦用为后妃的代称。后来达官贵族也效仿这种方法,晚唐诗人张孜《雪》中就有描述:"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没有暖气空调,古人怎么取暖?最后一种方式真荒唐

权贵:"妓围",以女子体温取暖

"妓围",即以妓女围绕作屏,软玉温润,触手生香。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妓围》中写到" 申王,每至冬月,有风雪苦寒之际,使宫妓密围於坐侧以御寒气,自呼为'妓围'。"申王是唐玄宗的弟弟,这种荒唐的行为在当时达官贵族中很盛行,就连他的哥哥唐玄宗也习惯这么做。李白一次撰拟诏旨时,正逢天寒笔冻,玄宗便令宫嫔十人轮流为李白呵笔。"力士脱靴、美人呵笔",玄宗皇帝对李白真是满满的宠爱呀。

没有暖气空调,古人怎么取暖?最后一种方式真荒唐

这么多种取暖方式,你最喜欢哪一种取暖方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