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拆真建假被亮“黃牌”,真實的古建修復到底有多難?

提到山西大同,想到賈樟柯電影中的那些鏡頭。也想起如火如荼的再造古城運動。

有人說今天的大同古城和橫店有點像,“都是仿古建築嘛”。


大同古城拆真建假被亮“黃牌”,真實的古建修復到底有多難?

賈樟柯電影《任逍遙》中的大同

大同古城拆真建假被亮“黃牌”,真實的古建修復到底有多難?

大同古城牆


現在,大同古城被亮了黃牌,面臨被“紅牌罰下”的危險。

《中國新聞週刊》發佈了一篇報道,稱大同古城原本著名的“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條綿綿巷”,在近年的大規模“修葺”過程中,有超過1/3的街巷徹底消失。

讓人無奈的是,這種人為的破壞,是以是以“大同古城修復與保護工程”的名義展開的,表面上是修復保護,實際上是推倒重建,甚至拆真建假。這簡直是赤裸裸的毀滅!

對於大同消失的古建築,專門研究大同四合院的張呈富有清晰的記錄,古城建築幾乎每10年就遭受一輪破壞:上世紀50年代,大同拆除了海會殿、鐘樓、城中心的四牌樓。60年代文革期間,又先後拆除了南城門樓和甕城的文昌閣。1979年,全城唯一倖存的南城門洞和登城馬道,亦被拆除殆盡。

讓人扼腕的是,在我們對古建保護的認知已經愈發成熟的今天,損毀古建築的事情還在發生。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張松曾公開批評大同的古城改造。

“名為保護,實為建設性破壞。我們需要留住古蹟和遺存,而不是將其變成一個所謂的完美古城,這只是執政者臆想中的古城。”

被通報批評後,相關部門給大同古城三年的整改期,這三年相當於黃牌警告,整改不力就給你紅牌罰下。

其實無論政府如何處理這件事情,被拆除的古建築,那些歷史痕跡,就是不存在了,這深深刺痛了很多熱愛文化人的心。

被無辜拆除的古建築,隨便數數,就能找出很多。

始建於1420年的北京地安門,被拆於上世紀50年代:


大同古城拆真建假被亮“黃牌”,真實的古建修復到底有多難?


北京慶壽寺雙塔,始建於金朝,後多次毀於戰火又多次重建,於1955年被拆除:


大同古城拆真建假被亮“黃牌”,真實的古建修復到底有多難?


南昌萬壽宮,始建於312年,民國時失火被焚,後經各界籌資費時五年重建,上世紀60年代被拆:


大同古城拆真建假被亮“黃牌”,真實的古建修復到底有多難?


我們對於古建築的“拆”,是簡單粗暴的。非常羨慕鄰國日本,他們是在以“拆”的方式保護古建築。

日本有個古建築保護制度,叫做“式年遷宮”。也就是每隔每隔二三十年,就把這些建築從頭到腳全部給拆了。拆不是毀壞,而是把建築分解成很小的模塊,然後仔細檢查這些模塊的質量,如果發現有破損,就立刻換新的。


大同古城拆真建假被亮“黃牌”,真實的古建修復到底有多難?


在日本有很多古建築可以說在幾百年中拆了幾十遍了,這個方法真的非常聰明,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古建修復的難度。

在我國,也有很多用心保護古建築的人。古建築修復需要極大的耐心,其難度是難以想象的。

比如北京香山寺的修復。香山寺是中國古典造園藝術中,堪稱上乘之作的皇家寺廟,始建於唐代,後來和圓明園一樣,被英法聯軍付之一炬。直到2014年,才開始進行修繕。

香山寺原本佔地5萬5千平方米,由十幾個建築和園林組成,是一個皇家寺廟建築群,但是它被損毀得只剩下了一片空地。修復者要做的工作,是像變魔法一樣,讓過去的香山寺穿越時光隧道回到今天。


大同古城拆真建假被亮“黃牌”,真實的古建修復到底有多難?


最初成為修復工作重要線索的,只是一些碎片,也就是房屋的地基,雖然上層的建築全部損毀,但地基還在,這樣修復團隊可以知道原先哪裡有房間,房間有多大,就相當於擁有了一張平面圖。 當然,光有框架還遠遠不夠,還要知道建築的具體細節、環境佈局等等,這些信息都是從歷史文獻中找到的。光是圖紙上的復原,就花了整整2年多的時間,而這才僅僅是修復的第一步。

在古建修復的施工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修舊如舊。這裡的“舊”不是指把修復的部分做舊,而是要用舊手藝和傳統材料去修復,這樣才能讓文物展現出它原有的樣子。

文物修復的最終目的,不是單純地“恢復原樣”,而是我們要用實物的修繕,來傳承古人留下來的技藝,最終還要讓建築在新的時空中,再次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去完成全新的使命。

雖然中國留存下來的古建築數量有限,但對待古建築、對待文物的意識,我們正在逐漸提高,就像《我在故宮修文物》這樣的紀錄片,也會受到年輕人的追捧,而年輕人,就是未來的文明保護者。

希望我們能多為明天留下一點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