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皮罵滑”了的熊孩子,該怎樣“治理”?

小key老師常常聽到很多家長抱怨自己家的熊孩子“屢教不改”,打也打了,罵也罵了,結果收效甚微。怎樣才能採取恰當的方法幫助孩子治理好身上的“頑疾”呢?聽小key老師來談一談。

“打皮罵滑”了的熊孩子,該怎樣“治理”?

一、教育方式要靈活多樣,不能過於單一

我們都知道,同樣的藥吃久了,藥效就不那麼明顯了。教育孩子與吃藥有時候同出一轍,總是用單一的手段去教育孩子,漸漸地,他們也會產生“抗藥性”。當孩子對你的教育已經置若罔聞,就是我們該思考是不是要換一種方式方法的時候了!

“打皮罵滑”了的熊孩子,該怎樣“治理”?

打罵是教育中最簡單粗暴的一種教育方式,偶爾用用會有威懾作用。如果想讓它們成為教育好孩子的唯一利器,可能會有適得其反的效果,管住孩子的身,管不住孩子的心,導致親子疏離。

“打皮罵滑”了的熊孩子,該怎樣“治理”?

小key老師在這裡建議有這樣心態的家長,一定要改一改,可以用談心,或者一次親子活動來創造一個輕鬆融洽的契機,與孩子的心靈來一次親密接觸。只有走進孩子內心世界,讓孩子認可的教育才會有收穫。

“打皮罵滑”了的熊孩子,該怎樣“治理”?

二、善於傾聽的家長是智慧的家長

打皮罵滑的孩子,他們的內心深處是非渴望被尊重的。過往中,家長在他們心中建立起了高牆,讓他們不敢逾越,生怕說錯會招來責罰。給孩子機會,讓他們說說自己的想法,不要急於表達個人看法,以免打擊孩子表達的積極性。等孩子說完之後,家長再給予一定的評價,先揚後抑是一種不錯的表達方式。細細聽聽,其實有很多時候,我們是誤解了他們,或者說在他所犯的錯誤裡會有很多善良而又單純的初衷。需要的是在方式方法上的引導,而不要全盤否定。

“打皮罵滑”了的熊孩子,該怎樣“治理”?

三、採用“反思角”,引導孩子做自我反思

教育最理想的境界是自我的教育,自我的成長。我們所做的一切教育活動和採取的教育方法,無一例外地都是希望能夠激發出孩子內心的力量。有人說,教育就是喚醒,小key老師深以為然。所以,當我們覺得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已經走到“山窮水盡”的時候,不妨試試這一招——反思角。

“打皮罵滑”了的熊孩子,該怎樣“治理”?

1、顧名思義,反思角就是要告訴孩子,這個地方的作用就是你需要在這裡把自己剛剛做的事情回想一遍,並說出自己什麼地方做得對,什麼地方做得不對,該如何改進!

2、結合孩子的年齡和事件的大小規定反思的時間。不要過長,一般控制在20分鐘以裡。

3、在規定的時間裡不能走出反思角,不能與別人交流,又哭又鬧的時間算為無效時間。

“打皮罵滑”了的熊孩子,該怎樣“治理”?

小key老師提醒家長要配合做到如下幾點:

1、孩子反思的時候,可以陪同,也可以理解為監督。觀察孩子的狀態是不是在很認真的反思,還是鬆懈、不以為然。

“打皮罵滑”了的熊孩子,該怎樣“治理”?

2、家長也要思考反思結束後自己該如何引導孩子,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過後,對孩子的行為表現進行追蹤評價。視不同的表現制定相應的計劃,直至孩子改正。

“打皮罵滑”了的熊孩子,該怎樣“治理”?

不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我們都要有“教育無小事”的理念,孩子身上出現了什麼樣的問題,要細心地發現,發現得越早越容易及時止損、改正。當然,也有一些問題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只要我們耐心地陪伴孩子走過去,時間會給我們想要的答案。打造一把獨特的鑰匙,幫您解鎖教育密碼,歡迎留言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anotherkey解鎖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