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有這麼多明朝宦官到過桂林!還留下了這些……

竟有這麼多明朝太監到過桂林!還留下了這些……

明景泰五年(1454)四月初一上午,梅雨初霽,風清日朗,巡撫廣西兼督軍務刑部右侍郎李棠與主政廣西的一幫軍政高級官員,出了桂林城的就日門,登舟過灕江,由小徑道田間,驅車十餘里,直奔堯山而來。

他們是要去拜謁堯廟。這幫高級官員中有一位兩年前奉命來到桂林,他就是欽差鎮守廣西等處地方御馬監太監班祐,也是第一個任職廣西的鎮守太監。

竟有這麼多明朝宦官到過桂林!還留下了這些……

哪些明朝太監來過桂林

所謂鎮守太監,是指明朝皇帝為控制軍隊而派駐全國各地負責監督軍事的太監。一般認為,以宦官總鎮一方始於明洪熙元年(1425),以王安為甘肅鎮守太監。起初,鎮守太監職責僅限於軍事,後推及地方行政,並在實際上成為了地方官員的頂頭上司。

竟有這麼多明朝宦官到過桂林!還留下了這些……
  • 鎮守廣西的太監

班祐之後,左少監朱祥,太監王定、黃沁,右少監王舉,太監劉昶、蔡用、王廉、張瑄、蔡昭、陳彬、傅倫,後先紹休,鎮撫廣西。

竟有這麼多明朝宦官到過桂林!還留下了這些……
  • 因公幹遊歷過桂林的太監

從現存的桂林石刻得知,除了鎮守廣西的太監之外,還有祝福原、永安、董榮、劉倜、覃文、王敬、梁義、王堂等太監因赴廣西公幹,到過桂林,遊歷了桂林的山水。

其中,祝福原自署欽差內官,永安自署欽差內臣,而董榮是欽差內官監少監,覃文是司設監少監,梁義自署太監。至於劉倜、王敬、王堂,他們三人都是欽差總鎮兩廣等處地方太監,管轄範圍包括廣東和廣西,與他們三人同期且任職廣西的鎮守太監分別是劉昶、王廉和傅倫。

竟有這麼多明朝宦官到過桂林!還留下了這些……
  • 在桂林最有名的太監

以上敘及的太監中,在桂林最有知名度,也最具影響力的當屬傅倫和陳彬。陳彬於明正德六年(1511)來桂林,是欽差鎮守廣西等處地方內官監太監。傅倫於正德十年(1515)入桂,接替陳彬鎮撫廣西,是欽差鎮守廣西地方都知監太監。傅倫在桂林待了15年,可以說是任職廣西時間最長的鎮守太監。

守邊安民血腥征討

竟有這麼多明朝宦官到過桂林!還留下了這些……

鎮守太監的主要職責是守邊安民。在廣西,鎮守太監多次隨軍甚至領兵征討當地農民的叛亂。這其中又以征討古田縣鳳凰村(今屬永福縣永安鄉)壯人韋朝威、韋銀豹父子領導的農民起義最為持久,從弘治五年(1492)征討韋朝威開始,到隆慶五年(1571)最終剿殺韋銀豹,前後歷時79年。

有明一代,廣西及周邊各地的農民起義、農民暴動此起彼伏,僅從成化元年(1465)到弘治十二年(1499),短短34年時間裡,一個叫楊觀的明廷軍官參與征討鎮壓的暴亂事件就多達10起,這其中就包括弘治五年韋朝威領導的“古田寇亂”。太監王敬、王廉也都參與了征討韋朝威的軍事行動。

竟有這麼多明朝宦官到過桂林!還留下了這些……

除了守邊安民外,鎮守太監也主導地方建設。明人孔鏞《重修靈渠記》記載了從成化二十一年(1485)冬天開始,時任欽差總鎮兩廣司禮監太監劉倜和鎮守廣西御馬監太監劉昶,與主政廣西的其他軍政高級官員,用近兩年時間,躬督修復被洪水沖毀的渠堤一事。明代桂林人包裕《重修廣西省城碑記》則記載了太監陳彬於正德七年(1512),也就是鎮守廣西的第二年夏天,用近兩個月時間,重修桂林城一事。

創寺築亭命名巖勝

此外,還有不少桂林山水文化的語碼符號竟然與鎮守廣西的明朝太監有關。

  • 寺院名亭

首先是桂林山水中的寺院名亭。從史料及石刻中,我們得知鎮守太監張瑄曾經在疊彩山風洞前依巖創寺,這個寺院的位置或許就是後來清代康有為兩次來桂林講學時居住的疊彩山景風閣的所在之處。

竟有這麼多明朝宦官到過桂林!還留下了這些……

▲傅倫疊彩山題詩。

傅倫則於正德十三年(1518)在疊彩山半山腰先是“捐己資若干緡,傭匠氏而舉役”,修築了一個拱辰亭,後又於嘉靖初年在相距拱辰亭不到一百米的地方修築了一個望江亭。今天,拱辰亭早已灰飛煙滅,惟存遺址。傅倫所築的望江亭也已早毀,但亭名沿用至今,桂林市於1954年、1990年兩次在原址重建望江亭。

  • 桂林山岩名勝的得名
竟有這麼多明朝宦官到過桂林!還留下了這些……

月牙山月牙巖的得名與陳彬有關。正德十年(1515)五月的一天,陳彬與主政廣西的一幫軍政高級官員到桂林城東的一座山遊玩。“桂城東去計二里許,有山秀拔臨水,旁有巖如月初升之狀,中虛明平敞,名以‘月牙’匾。”不但命名月牙巖,還在“當山之半,命工闢荊棘□草添構亭於上,未命名。”

竟有這麼多明朝宦官到過桂林!還留下了這些……

七星山四仙岩的得名則與傅倫有關。正德十六年(1521)二月二十八日,傅倫和廣西監察御史屠垚載酒,邀請奉命來廣西稽查儲賦的黃門梁公、侍御郭公兩位官員遊七星巖,大家酒酣更酌,倡詠賦詩,屠垚提議說:“吾四人者,鹹以王事無家來,偶假半日公餘會遊於茲,相忘塵世,得謂之四仙矣乎?”諸公嘆曰:“然。”於是就將七星巖旁的一處巖洞命名為四仙岩。“大書巖額呼工扁,從此空山有勝名。”

暢遊山水摩崖石刻

鎮守太監在桂林期間登山臨水,留下諸多詩文題刻與逸聞軼事,賦予了桂林山水更多的人文內涵。

竟有這麼多明朝宦官到過桂林!還留下了這些……

▲太監王堂疊彩山題榜。

成化十八年(1482),欽差內官監少監董榮奉使廣西,並於是年十月二十四日遊龍隱巖,觴酌半酣之際,董榮賦七言近體一首

,命隨行的靖江長史司左長史、奉政大夫修正庶尹、前國子學錄康奎“序而刻之,以傳永久”。

竟有這麼多明朝宦官到過桂林!還留下了這些……

▲閔珪游龍隱巖詩並記,太監王敬、王廉名列其中。

傅倫鎮守廣西期間,遍遊桂林名山勝景,於象鼻山、伏波山、疊彩山、七星山、南溪山、虞山等處,留下題詩題記摩崖石刻15件。其中,僅疊彩山就佔了8件,分別為7詩1記。這些詩文讓傅倫在歷代歌詠桂林山水的諸多文人墨客中贏得了一席之地,許多歌詠桂林山水的詩文選本幾乎都會收傅倫的一首或多首詩。

竟有這麼多明朝宦官到過桂林!還留下了這些……

關於署名,似暗藏一段歷史軌跡。傅倫在嘉靖二年前的署名多為“欽差鎮守廣西地方都知監太監傅倫”,而寫於嘉靖六年的為傅慶雲出家題詩,以及嘉靖九年的六首題疊彩山詩署名則為“湖南太監”、“太監素軒傅倫”、“素軒”或“素軒傅倫”等,不再有“欽差鎮守”字樣。原來嘉靖皇帝登基後,對宦官嚴格管束,懲治了各地一些惡名昭著的鎮守太監,且從嘉靖七年(1528)起大舉裁除鎮守宦官,至嘉靖十年裁除完畢。

竟有這麼多明朝宦官到過桂林!還留下了這些……

在第七首題疊彩山詩中,傅倫寫道:“邂逅憑闌看水流,海鷗飛下白蘋洲……煙波釣叟輕名利,不羨人間萬戶侯。”恬靜閒適中有無限鄉思,又似自我寬慰。“白蘋洲”是古代水路送別之地的泛稱,詩中出現有送別意象的白蘋洲,看來是到了傅倫這位情痴疊彩山的“老狂夫”離別桂林的時候了。

傅倫之後,桂林石刻上再沒有出現明朝太監之名。天啟六年(1626),明朝廷恢復了各邊鎮守太監。天啟七年十月,崇禎即位後又行罷去。崇禎四年(1631)九月,又遣中官。此後,各邊各軍皆設中官鎮守、監軍,直至明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