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江湖侠客们为什么都爱吃牛肉?

宋朝的江湖侠客们为什么都爱吃牛肉?

“放下牛肉,让我来!”

宋朝的江湖侠客们为什么都爱吃牛肉?

“打包带走也不给你!”

好汉武松,走到景阳冈前,一时肚饿,就叫店家“切二三斤熟牛肉来吃酒”。

豹子头林冲,风雪夜在草料场看大门,晚上肚子饿,也买了两块牛肉,打包带走。

大侠乔峰,和段誉初次见面,在松鹤楼里点了一盘熟牛肉。

少侠郭靖,和女神黄蓉第一次吃饭,点的菜也是牛肉。

宋朝的江湖侠客们为什么这么喜欢吃牛肉呢?

答案是:为了装逼。

牛肉在元明清很流行,但在宋朝却属于禁肉,因为宋虽然GDP不错,却没有那么多牛肉可吃。

宋不但没有收复幽云十六州,而且还被辽国占了雁北,被西夏占了宁夏甘陕和内蒙古,这样一来,宋成了一个草原资源非常匮乏的朝代。没有大草原就没法大面积放牧,仅剩的一点地方养军马都不够用,当然更不会有大量的牛羊肉供应。

北宋《宋刑统》规定“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者徒一年。”南宋时疆域更小,牛更缺了,所以改成“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三年。”宋真宗曾下诏书,禁止天下杀牛。宋仁宗时期,包青天审理过“牛舌之讼”,这案子还被收进了《宋史·包拯传》。杀自家牛都要判刑,那么杀别人家的牛当然刑罚更重。

汉人的饮食习惯是吃猪肉,但猪肉在宋朝并不流行。猪肉廉价,属于穷人食品,贵人、富人们根本瞧不上眼,他们吃的是羊肉。《清波杂记》记载,北宋时“御厨止用羊肉”,可见帝王将相们都喜欢这一口。宰相丁谓流放,寇准送他羊肉吃,把老丁感动的都想和寇准“相逢一笑泯恩仇”。苏东坡被流放海南岛,还自嘲地写过“十年京国厌肥羜”,实际上他是吃不到羊肉馋着了。苏东坡发明“东坡肉”,写过《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可见当时猪肉便宜,贵人瞧不上,穷人不会煮,并不是什么流行美食。

那么,既然牛肉吃不着,羊肉吃不起,猪肉瞧不上,为什么大宋朝的绿林好汉们进门就让店小二上两斤熟牛肉呢?因为牛肉只有偷牛贼才吃得上。好汉们进店一拍桌子,张嘴就要来几斤牛肉,言下之意是:“大爷我是道上的,为一口吃的坐牢都不怕!等下结账的时候你可别跟我较真,我给多少是多少,不给你就认栽吧!”

懂事的店家打开门做生意,这号人见得多了,听了这话绝对不会上前说什么“本店不卖牛肉”的话去讨打,而是让后厨切两斤猪肉上来,然后对好汉们说:“客官,您要的牛肉来了!”猪肉便宜,就是赔也赔不了太多,好汉们心知肚明,当然不会主动说破,都当牛肉吃了。

这是双方的默契,说破就不灵了。

宋朝的江湖侠客们为什么都爱吃牛肉?

为了一口牛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