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裡春秋指是誰,紅樓粉釵第一位

皮裡春秋指是誰,紅樓粉釵第一位

圖片來自互聯網

薛寶釵的《螃蟹詠》可謂一絕:

桂靄桐陰坐舉觴,長安涎口盼重陽。

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

酒未滌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

於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

這首詩諷刺了那些不按規矩,熱衷仕途,陽奉陰違之人。怪不得紅樓眾釵評論此詩“只是諷刺世人太毒了些。”

不知人們讀到此處,有沒有想過,這種“諷刺世人太毒了些”的詩為什麼不是出自“尖酸刻薄”林黛玉之手而是出自“溫良敦厚”的薛寶釵之手。

“皮裡春秋”也就是“皮裡陽秋”,意思是把對人的褒貶藏在心裡不說出來。

細究《紅樓夢》,其實薛寶釵就是這樣一位“皮裡春秋”之人。

作者有意安排此詩出自寶釵之手正是為了諷刺薛寶釵的,借薛寶釵來褒貶薛寶釵,也算是作者的“皮裡春秋”了。

皮裡春秋指是誰,紅樓粉釵第一位

圖片來自互聯網

薛寶釵待下人十分溫和、體貼,深的下人換新。可是當她惱羞時就會厲聲呵斥丫頭:“你要仔細!我和你頑過,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臉的那些姑娘們跟前,你該問他們去。”雖然她話中有話,針對的是寶玉和黛玉,但這裡也充分展露出她“厲害”的一面。

薛寶釵對待林黛玉似乎關心體貼,其實給黛玉下絆子。

曹雪芹寫寶釵對待黛玉的某些舉措或言語,似乎是無意的,是自然的,其實卻含有寶釵的有意為之,或者說有這樣做的潛意識。

大家閨秀的薛寶釵偷聽了小紅的隱私,來不及躲藏,便來了個“金蟬脫殼計”,讓小紅對黛玉猜忌起來,可以設想,以後的日子了,小紅總要提防著黛玉了,而黛玉莫名其妙地多了一個猜忌她的人。

薛家是紫微舍人之後,家裡自然有很多藏書,根據內容我們知道,她家藏著很多小說、話本類書籍,也偷偷地看過。估計薛寶釵也因看過此類書籍而對某些方面早慧。當她聽到黛玉情急之下以“良辰美景奈何天”等句來應牙牌令時,她“回頭看著他”,似乎驚訝,這不奇怪嗎?你幼時都看過,如今妙齡少女的黛玉看此書又有什麼作怪的?再說難道真的只有你薛寶釵聽出了嗎?然後她還拿此事來規勸黛玉。似乎她本人看這類書是不會“中毒”的,而黛玉則不一定嘍。

其實,《會真記》、《牡丹亭》是當時流行之戲本,賈府戲班也在演此戲。薛寶琴懷古詩也提到,黛玉稱“三歲小孩”也知道的。

因此,她的一番規勸對黛玉來說,沒有多大必要,但薛寶釵卻成功地使得黛玉不再猜忌她。

皮裡春秋指是誰,紅樓粉釵第一位

演員恰如其分地演繹出寶釵的得意(圖片來自網絡)

薛寶釵對待賈母的態度可謂真是“皮裡春秋”到家了。

薛寶釵對賈母面上一派奉承。

第二十二回中賈母為寶釵辦生日宴,在點戲之前先寫“寶釵深知賈母年老人,喜熱鬧戲文,愛吃甜爛之食,便總依賈母往日素喜者說了出來”。待到點戲時,“賈母一定先叫寶釵點。寶釵推讓一遍,無法,只得點了一折《西遊記》”。至上酒席時,賈母又命寶釵點。寶釵點了一出《魯智深醉鬧五臺山》。寶玉顯然對這些戲不感冒,就說:“只好點這些戲。”寶釵便找出一些理由來辯解,似乎並不是為了順應賈母,而是這戲的確好。

賈母的愛好並不高雅,薛寶釵自然不會認同賈母的愛好,但她就順著賈母而為,可知是個“皮裡春秋”之人。

薛寶釵內心也許並不感激賈母。她或許也感覺到賈母為她慶生日的真實意圖:我明明知道你已經到了出嫁年齡了,但我就是不向你家提出婚配——什麼緣故,你們自己掂量。

賈母對元妃的婚配暗示裝聾作啞,寶琴來賈府後,賈母就打聽寶琴的婚事,而眼前的寶釵賈母面上稱讚,卻不為寶玉提親,漸漸的,寶釵對賈母腹誹起來,有時就發洩出來了。

比如,看到賈母寵愛寶琴,她禁不住說:“你也不知是那裡來的福氣!你倒去罷,仔細我們委曲著你。我就不信我那些兒不如你。”這裡有著對寶琴的醋意也有對賈母的不滿。

最讓讀者驚愕的是在王夫人面前的一段話。

王夫人藥需要二兩上等人參為鳳姐配藥,一時沒有,王熙鳳、邢夫人處都沒有,不得不親自向賈母討要,“賈母忙命鴛鴦取出當日所餘的來,竟還有一大包皮,皆有手指頭粗細的,遂稱二兩與王夫人”。誰知竟是“如今這個雖未成灰,然已成了朽糟爛木,也無性力的了”。王夫人只得叫周瑞家的再去買。

這個經過都落在寶釵眼裡,因她正好“在坐”。寶釵便自告奮勇去家裡,讓薛蟠去參行採辦。回來後對王夫人說了這樣一句話:“這東西雖然值錢,究竟不過是藥,原該濟眾散人才是。咱們比不得那沒見世面的人家,得了這個,就珍藏密斂的。”這活深的王夫人之心,“王夫人點頭道:‘這話極是。’”

我看到這裡總覺得薛寶釵在賣乖。

“咱們”指自己和王夫人等,“咱們比不得那沒見世面的人家”,抬高王夫人的地位與品德,也抬高了自己。“沒見世面的人家”所指不明,卻暗合王夫人之心。

“沒見過世面的人家”又指誰?不可能指邢夫人,小說交代得很清楚,邢夫人的人參早已用完了,因此不可能是指邢夫人。

唯一可指的人是賈母。

因為賈母送來的人參“珍藏密斂的”以致“成了朽糟爛木”。

而寶釵正好在坐,聽到、看到了這一切。

賈母是否“珍藏密斂的”不好說,根據賈母的做派應不會如此。從“當日所餘的來”句來看,賈母目前也在用這些人參配藥,可能也包括給黛玉配的“人參養榮丸”。當然賈母本人不知道這些人參雖然看著不錯,“皆有手指頭粗細的”,其實已沒有什麼藥力了。賈母本來一直在配人參養榮丸,這可從黛玉進府時的介紹中看到。

也許由於採辦人從中漁利,送到賈母處的人參本來就是這樣的。

或許王夫人、薛寶釵認為,賈母同一些惜財之人一樣,留著新鮮的不用先用陳的,故而有這麼一說。

而薛寶釵在王夫人跟前說這話,既表現自己識大體,有見識,又暗合王夫人的心意。似乎並不是在貶賈母,其實卻不然,這正是薛寶釵的心機。

仔細分析我覺得好笑,其實這些人參不過是讓薛蟠到參行去“商議”,還沒到手呢,就說什麼“原該濟眾散人才是”,豈不可笑。

所以說,薛寶釵就是這麼個“皮裡春秋”之人。

皮裡春秋指是誰,紅樓粉釵第一位

金陵第一釵(圖片來自網絡)

聯繫整首詩來看也的確是諷刺薛寶釵了。

於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

就算她費盡心機成了寶二奶奶,又有何益?不過是一枕黃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