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鸭!鸭闲聊》聊聊小岛的满分和零分评价

头条号 冲鸭社原创 欢迎转载 注明出处即可

此文发在《死亡搁浅》发售前,并非要去探讨这游戏好不好玩,只是想聊几句这游戏引发的一个怪圈现象:对这款游戏,媒体评分有给100分的,也有给0分的。

《冲鸭!鸭闲聊》聊聊小岛的满分和零分评价

有超低的

《冲鸭!鸭闲聊》聊聊小岛的满分和零分评价

也有超高的

众所周知,小岛秀夫在游戏制作人里,是有名气的。但很多离开了原团队的制作人,最后什么都不是,这有很多先例,就不一一陈述了。但小岛秀夫有点特别,他不光是个知名制作人,而且还很善于炒作自己,这就和其他知名制作人有了极大的不同。在《死亡搁浅》开发初期,小岛为这款游戏做足了炒作,用国内的手法,那就叫蹭IP,蹭明星热度,蹭情怀。

《死亡搁浅》(以下简称搁浅)在游戏最初还仅仅只是概念的时候,小岛蹭了两个热度:一个是当时正在大火的电视剧《行尸走肉》里颇受欢迎的诺曼,一个是搞诡异题材的导演托罗。当时有关注《搁浅》的应该还记得,托罗帮着小岛大骂科乐美,用句我们常说的,这是无脑喷。科乐美对小岛不好吗?科乐美其实仁至义尽,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不想扯太远就此打住。但托罗这位跟游戏界毫无瓜葛的导演,上来就在圣诞夜无脑狂喷科乐美,为小岛秀夫这个刚刚独立走出来的制作人赚足了眼球,毕竟托罗是个大牌导演。

《冲鸭!鸭闲聊》聊聊小岛的满分和零分评价

蹭一波

此后小岛成功的引起了两方面的关注,游戏界对他的期待和影视界对他的好奇。游戏界的玩家期待着他再造《合金》辉煌,而影视界则对他有点好奇,想做电影的游戏人?至于应该关注的《搁浅》嘛,这么说,此时的小岛按当年自己说的,这游戏开发很困难,全部是自掏腰包,离开老东家后啥都没,只能从零做起。简单来说就是:游戏在此时只是个概念,整个工作室还要靠卖LOGO的周边维持。

随后小岛邀请了越来越多的明星加入到游戏中,渐渐的这个游戏变成了全明星游戏,这和最初的炒作离不开关系,当然也有SONY在背后支援,你不会以为这些明星都是免费自愿来“演出”的吧。但,游戏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时候谁都不知道。参与其中的明星们虽然都反馈说“哇这游戏太神奇太伟大了。”然而我们都知道,这不过是小岛出钱明星出“演”的逢场作戏而已,明星自己拍的电影我都不信他能客观评价,更何况只是录个脸就来评价游戏?

《冲鸭!鸭闲聊》聊聊小岛的满分和零分评价

我比较喜欢你对肉的评价

事实上从《搁浅》最初到此前,游戏的开发过程,透露的非常少,而且还非常矛盾。举个例子,小岛到今年初都还在强调这是他辛苦建立起来的项目,资源很少。但可能怕玩家认为这是个小众游戏(也就是独立游戏),所以突然某天自爆得到了大量资源赞助,还解释了一番是如何在3年内完成制作的。从鸭子君搜集的资料里来看,游戏在最初的一年里确实啥都不是,是在第二年得到SONY倾力支援后才开始突飞猛进开发起来的。如果还卖情怀套路对外宣传,很可能根本无法引起关注和重视,因为这摆明了小成本小制作。

所以在今年中旬,《搁浅》的对外宣传开始偏向介绍这游戏花费了多少心血,甚至还搞起个什么叫小岛制作,明星制作人之类的话题。无非都是为了给《搁浅》制造一种形象:这是个大作。但反过来看看最近一条关于《搁浅》开发的正经新闻,《搁浅》有来自游骑兵工作室超过70名《地平线》的开发人员参与制作。这么重要的消息,为何直到发售时才公布呢?可能小岛希望整个游戏能有一种“小岛制作”的氛围,如果一开始就公布这种消息,《搁浅》很容易被业内套上“游骑兵参与制作的作品”这一看法。但为了不让人觉得是小制作,所以就像要在发售前给玩家打一剂强心针一样,在最后才公布这豪华阵容制作的班底。而这条新闻,却几乎是《搁浅》自公布以来,最正经的游戏新闻。

《冲鸭!鸭闲聊》聊聊小岛的满分和零分评价

豪华"外包"班底

很多人可能都对《搁浅》有个极大的误会,以为这是个3A大作。但不是,《搁浅》勉强算2A,这也从某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会有人对低评分有那么大反应:3A大作如果只有这种分数,是不合格的。

我们设想下将游戏中的全明星全部忽略,只探讨游戏最本质的内容,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游戏:一个动作游戏,核心玩法:送货,附带一定程度的战斗系统,辅以大量的剧情。

这样一个极简的游戏,加上“小岛制作”的名号,用游戏媒体的眼光来看,是很容易出现分极化的评价。从目前所有低分评价中,客观综合原因:“游戏充满了庞大的野心设定,但玩起来很单调。”是普遍扣分点,作为一个游戏,它不好玩,更像看电影,却又不是电影。而高分的评价中,大多数都是:“太神奇,让人难以忘怀,让人意想不到的展开。”可以看出剧情是打高分的原因,或者说游戏渲染的气氛与节奏是亮点。

《冲鸭!鸭闲聊》聊聊小岛的满分和零分评价

小岛制作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两极分化的评分呢,很多路人们早就知道原因了,只不过不愿意道破而已。高分评价中,很多是冲着小岛给的,如果《搁浅》只是STEAM上的一款独立游戏,很可能在发售时会多半差评,因为所有评分媒体无论是高分还是低分的,已经默认了一点:“游戏玩法很无聊。”低分评价里就直言玩法单调,甚至有媒体因为游戏太无聊根本玩不下去。而高分评价中,避开了对游戏系统或玩法的评价,转而赞美剧情和设定。

会造成这种现象,如开头说的,小岛很会炒作自己。在如今网红时代,哪怕是个馒头,只要网红说好吃,就会引发排队买馒头现象的今天,小岛炒作的《搁浅》就是这个馒头。小岛早期成功的把自己当作“网红”炒作起来,“小岛制造”=“小岛品质”,小岛的游戏就是高深莫测,小岛的游戏就是艺术,小岛的游戏就是有深度。将这种观念现象炒熟后,《搁浅》到底如何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毕竟馒头也有人爱吃,而且还挑不出毛病。

《搁浅》好不好玩鸭子君不评价,因人而异。我欣赏小岛对“连接”的设定,但也排挤小岛炒作的做法。因为我只会以客观的角度去评价一款游戏,好玩不好玩,跟谁做的无关,跟做的好不好玩有关。而小岛通过炒作把“好玩”和自己绑定在一起后,吃他这一套的媒体,给了90分好评,不吃他这套的媒体,给了6.8分中评。

如果小岛能重点宣传《搁浅》的连接设定,而非又跟哪个明星鬼混,可能分数还更高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