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三祖之一——炎帝神农氏

炎帝,姓伊耆,烈山氏,又因为在姜水流域长大,所以又姓姜,又号神农氏。

我们平日里所说三皇五帝,实际上并不是专门指某一个人,他们的的帝号其实是某一个部族首领的专用称号。就那我们之前的伏羲氏来说,实际上是指的一个大部落首领的称号,是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共用的一个称号。炎帝,正是这样的一个称号。

当然,我们今天所说的内容,和炎帝是某一个人还是一个称号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只是来简单的说一说,炎帝在中国文明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神农尝百草

炎帝的贡献,在传说和记载中有很多,其中流传最广的,无外乎是神农尝百草了。传说,当年那个时代,人类只是会一些简单的科技技术和原始的科技认知,尤其是在治病救人上面简直就是一片混沌。那时候吃得很苦,平日里繁重的劳力和毒虫的肆虐,哪怕就是简单的感冒都可能会造成死亡。作为部落首领的炎帝,一直在为这件事情忧心,想要找到解决的办法。

后来,炎帝发现,蓄养的牲畜在生病的时候会自己去找一些植物去吃,不久之后就会慢慢的好转。于是受到启发的炎帝,决心亲自去寻找、辨别这种可以医治疾病的植物。但是毕竟植物非常的多,那些能够治病,哪些会有剧毒,很难分得清楚,于是,炎帝便决定每一种植物都品尝一遍,并记录它们在吃下去之后的各种反应。后来这种经验广为传播,生病的人,就根据这个经验去找相应的植物,后来慢慢积累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医。

专家学者们推测,那时候的先民们在农业生活和食物的采摘、食用中,逐渐的了解了不同种类植物之间的种类、功效,并根据它们对不同部位的病变的治疗作用做出总结。而后人为了突出先人的功绩,便归功于炎帝神农氏,以示纪念和推崇。

其他功绩

之所以称呼炎帝神农,当然是因为和他在农业方面所做出来的贡献有关。

汉代班固《白虎通》记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这里说,古代先民以前的食物很是单一,只能吃捕获的禽兽的肉,于是神农制造了耕地用的耒耜,教会百姓种植五谷,当时百姓为了纪念他的功绩,称呼他为神农。耒耜的推广使用和五谷的普遍种植,解决了百姓的食物来源问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类由采集渔猎的原始游牧生活向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转化创造了条件。

其二、建立市集,首辟市场。据《周易·系辞下》载,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在掌握了较为先进的农耕技术之后,先民的食物开始有了剩余,在存储必要的口粮之后,剩下的东西会用来交换其他的东西。于是神农建立集市,建立了规范的制度,规定百姓可以在中午时进入市集,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生活物资,这就是最早的商贸由来。神农发明的以日中为市,以物易物的市场是可以说是中国商业贸易活动的最早由来,以物易物的方式也是后来货币的基础。

除此之外。炎帝还治麻为布,使民都穿衣裳,改变了先民以植物的叶子、树皮和动物的皮毛来做衣物的生活习惯;制作五弦琴,大大丰富了先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并制作出弓箭,大大加强了先民对抗猛兽的侵害和异族的袭扰的能力,保护了广大民众的财产和生命的安全等等。

关于“炎黄”的由来

根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躯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根据这段话来看,那时候,随者生产力的发展,各部落的实力增长很快,交流也就越发广泛,战争也随之扩大开来。当时的炎帝神农氏势衰,难以控制形式,于是黄帝兴兵讨伐那些不道德的部落,诸侯都乐意顺从黄帝;后来末代炎帝想要吞并其他部落,各部落都去找黄帝帮他们找回场子,于是黄帝率领着自己的一票小弟,在阪泉连续多次击败炎帝,终于把炎帝收服。

当然,这种说法存在着明显的美化成分。真正的情况,就是两个强大的部落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争夺更肥沃的土地,两方老大在阪泉那片地方带着小弟互相开瓢,炎帝最终落败于黄帝,于是向黄帝臣服,炎帝部落内附进黄帝部落里。于是炎黄部落就此形成。

这里要另外多说一点。在这段话里可以看很出来,在先前的主流观点里,炎帝和神农是两个不同的世系部落,就像前面所说“神农氏世衰”,“炎帝欲侵陵诸侯”:神农氏衰落之后,炎帝趁机崛起扩充实力;另外有一种说法就是,炎帝世系后来在迁徙发展的过程中分化为了两个体系,一个以神农为称号,一个以炎帝为称号。不过这不是重点,反正大家已经习惯了把神农氏和炎帝当作是一个人了,咱们就根据大家的习惯一起来吧。

言归正传,当吞并融合了炎帝实力之后,炎黄集团的实力越发强大,对外扩张加剧,很快就和东夷集团和苗蛮集团触碰。脾气暴烈的苗蛮集团的老大蚩尤当然不肯就这样的任由黄帝和炎帝欺负到自己的头上来,纠结了八十一个小弟拎着刀和黄帝、炎帝干;而比较温和的东夷集团选择了观望,两边讨好,两边都不得罪。

就这样,炎黄集团和苗蛮集团在中原地区展开大战,最终,在逐鹿之战中,炎黄集团成功击败苗蛮集团,蚩尤被黄帝斩下人头,苗蛮集团最强的九黎部落也就是蚩尤的部族被黄帝吞并,收为奴隶。苗蛮集团残余势力惧怕黄帝的报复,于是逐步离开中原,向南方迁徙。

逐鹿之战后,东夷集团也向炎黄集团示弱示好,炎黄集团也没有了足够的实力再打一场大仗,于是接受了东夷的橄榄枝。但是,黄帝和炎帝显然不会任由东夷集团这么自由,制定了蚕食瓦解的战略方针,在经过上千年之后,东夷逐渐势衰,最终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华夏也就是炎黄所吞并。

炎帝神农氏的地位和评价

中国人自称是“炎黄子孙”,“黄”是指黄帝,而“炎”就是指神农。他和黄帝一样,不但是中国上古时代的一位英雄和领袖,而且还是道教神话中的重要人物。

神农是伏羲之后的部落首领,被称为炎帝。他在1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发明了中医,发明了弓箭和琴,总结了五谷的耕种植法,教会了先民制作布匹衣物,开辟商业等等等等,对中华文明的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奠基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华文明史上不可少的伟大人物,是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丰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