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社科丨明末兵部尚书练国事:有心灭贼身先死,空有遗恨对日月

网商社科丨明末兵部尚书练国事:有心灭贼身先死,空有遗恨对日月

文丨刘金芳(网商社科特约作者)

顺治九年之秋,身心疲惫的归德才子侯方域再一次游历江南,遍访故友。这也是他生命当中最后一次回到这个让他平生难忘的江南盛地。是年冬末,前往嘉兴拜访故友彭孝先,恰遇自己同乡故友练贞吉。

1、商丘侯家和永城练家的世交友谊

练贞吉,字石林,河南商丘永城人,弘光朝兵部尚书练国事之季子。侯、练二家,既为同里,又为世交。明崇祯十七年秋,侯朝宗被阮大铖追捕,藏身于贞吉父练国事官邸之夹墙中得免。朝宗逃离南京时,贞吉为之饯行,朝宗有《金陵别练三》诗相赠,此后二人遂未曾相见。

练贞吉在其文《四忆堂诗集序》回忆此时情况说:“邸次中时时论诗,谬为朝宗许可,乃出其全集(指《四忆堂诗集》),俾余订之。”练贞吉亦将他所作《日记》向朝宗求教。当时,练贞吉急于春节前赶回故里,朝宗则因访友事未竟而稽留,临别时,以诗相赠。

练贞吉的父亲练国事和侯方域的父亲侯恂都是就读于范文正公书院,并受教于当时的归德知府郑三俊,并且在万历四十四年同时考中进士,二人真称之为既是同乡,又是同年,他们二人在朝廷任职后政见相同,志同道合,关系友好,皆被魏忠贤阉党看成东林党的人物。先后被罢官回家。

网商社科丨明末兵部尚书练国事:有心灭贼身先死,空有遗恨对日月

侯方域对于练国事有着父辈式的尊敬和爱戴,在其诗作《哀辞九章》里把练国事和史可法,倪元潞一样,当做亦师亦友的人物哀悼之。侯方域在诗前的序写道:“哀辞者,感群公之既没而作也。倪、周二公,师也;练公,父执也;史公,世旧且明存亡所系也;张公以下,友也。哲人既萎,情见乎词。”

由此可以看出练国事在侯方域心中的位置,在侯方域看来,练国事,这位叔父辈的长者和其父亲一样是为了大明王朝而南征北战奋斗不已的忠贞之士,戡乱能臣。也许因种种原因他们功败垂成,让人感叹不已。但是他们本身的所作所为就是值得人们惊叹的壮歌。

2、练国事,一生征战都为谁

练国事(公元1582年-1645年),字君豫,明末河南归德府永城人。练子宁八世孙。

练子宁 ,名安,以字行,号松月居士,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参加殿试,力言:“天之生材有限,陛下忍以区区小故,纵无穷之诛,何以为治?”太祖称善,亲擢第二名(榜眼),授翰林修撰。

建文初年,练子宁与方孝孺都很受建文帝的信任,改吏部左侍郎。不久,拜御史大夫。练子宁以举贤荐能为己任,政声斐然。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朱棣登上帝位,改年号永乐,遂将练子宁绑缚上朝。练子宁大义凛然,痛斥燕王篡权谋位,大逆不道。燕王恼羞成怒,命人将练子宁的舌头割去。燕王说:“我欲效周公辅成王。”子宁闻言,用手伸进口里蘸着舌血,在殿砖上大书:“成王安在?”燕王大怒,命磔尸,并诛杀练氏族人151人,被放戍边的亲属371人,练子宁的家乡四百八十户人家惨遭横祸,无一幸免,仅幼孙练珍被侍婢救出,藏匿于民间,练氏才幸免,未被杀绝。

朱棣死后,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对一些冤狱进行了平反,特下诏为练子宁建造忠贞祠和忠贞坊。这位在历史长河中的真正忠烈之臣,就被后人永远称颂,追谥为“忠肃”、“忠贞”太保,都御史。

练国事在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丙辰科考中进士,任沛县(今江苏沛县)知县,调任山阳知县。

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练国事升任监察御史,曾上疏20余次,因涉及权宦魏忠贤逼取冬衣,欺辱尚书锺羽正一事,致使魏怀恨在心。天启四年,练国事巡按漕运,次年回朝复命。给事中赵兴邦阿谀魏忠贤,向皇帝奏称练国事是赵南星东林党人,练国事被削职为民。

网商社科丨明末兵部尚书练国事:有心灭贼身先死,空有遗恨对日月

天启帝病死,崇祯皇帝登基,魏忠贤阉党倒台,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练国事被起用为监察御史,掌管京畿道,次年升任太仆寺少卿,督饷山西。

崇祯三年,关中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再加上明朝当局越来越严重的苛捐杂税,民众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难以为继。于是陕西延安饥民聚众起事,如烈火燎原之势。练国事又升任佥都御史,巡抚陕西,督军镇压。

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正月,农民军神一魁部攻占保安,李老柴、一条龙攻占中部县。练国事率兵进剿,斩杀农民军1700余人,俘义军首领李老柴、一条龙,送献京师。又进兵铁角城,斩杀可天飞,用离间计诛杀郝临庵、独行狼等160余人,前后斩农民军万余人。同年十月,明总督杨鹤因接受诈降农民军失事被革职逮捕,练国事亦受牵连,戴罪自赎。

网商社科丨明末兵部尚书练国事:有心灭贼身先死,空有遗恨对日月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练国事誓师督战,在宜川、白水、郃阳、宁塞、蒲河西壕、铜川桥、虎儿洼、铁角城等地杀农民军4万余人,俘杀农民军大小首领点灯子、刘道江、郭恶虎、混天猴、神一魁、黄友才、不沾泥、普天飞、金翅飞、插汉儿、飞山虎等60余人,始被赦免戴罪。

据《归德府志》记载:“时饥民为乱,边兵附之,国事率将士力战,大破之。复进兵击,狪罗几尽,陕西平。”

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农民军由山西进人陕西,伪作受抚,总督陈奇瑜信以为真,传檄各路明军不要继续进击。练国事上疏陈述轻抚的害处,陈奇瑜对练甚是怨恨。不久,农民军脱离陈奇瑜,出道北上。兵部尚书张翼凤因与陈奇瑜系儿女亲家,便将陈的过失嫁祸予练国事。练被逮入狱,于崇祯九年正月遣戍广西。

《清一统志陕西统部名宦》记载说:“练国事,永城人。崇祯初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前后数百战,降者甚众,关中稍靖。而岁比不登,屡请恤于朝,不应。国事抚疮痍,辑流冗,民甚爱戴。”

李清的《练国事墓志铭》也记载说:“公去秦之日,秦人追送好哭,声动天地,将士皆叹息泣下,不复言战。”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初,练国事被赦免,诏复冠带家居。时值刘超杀御史魏景琦、举人乔明楷叛明。至练国事家,练国事正色说:“庶民仇怨杀人,罪及身耳。将军国之大帅,奈何冒反迹为族灭计?”刘超被练国事身上无所畏惧的凌然正气所折服,不敢加害,慌忙退出练国事家中。后来,练国事、丁魁楚、张星与凤阳巡抚马士英设计将刘超诱斩,乱平。永城县城得以保全,不久,练国事以原职起用。

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占领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大明王朝灭亡。留守南京应天府的明朝文武官员拥戴福王朱由崧称帝,史称南明弘光政权。

崇祯十七年,南明弘光朝廷任命练国事为户部左侍郎,不久改兵部左侍郎,加尚书。

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二月因病去职,三月病逝,终年六十五岁。“卒之日,远近痛之”。

网商社科丨明末兵部尚书练国事:有心灭贼身先死,空有遗恨对日月

练国事的同乡商丘历史名人宋荦说:“公有德于秦,(被)逮日,秦人追送大哭。甲申,弘光立,起公兵部侍郎。公欲不就,已而念燕京陷没,大臣无不觐新君礼,未几进尚书。与马士英、阮大铖不合,郁郁病卒。公仕三十年,至大司马,犹僦屋以居,天下称其介云。”

《永城县志》卷十九《练国事传》也评价练国事说:“公仕三十年,家奴不足指田园,仅供饘粥。解官归始购室以居。没之日朝野无不痛惜。”

如果说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座巨大的舞台,那么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芸芸众生无疑就是这个舞台的演员,只不过因每个人的不同,演绎的是喜剧或者是悲剧罢了,幸福美满,皆大欢喜的喜剧固然值得称道,可是那种苍莽悲壮,让人荡气回肠的悲剧同样具有震撼心灵的穿透力。

练国事南征北战,征战不已,可谓为大明王朝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竭尽全力,也没有能挽救大明王朝灭亡的命运,心怀遗憾,含恨而终,不能不说,练国事一生坎坷,人生多舛的命运就是一个悲剧。我们不禁要问一句:“练国事,一生征战究竟为了谁?”

网商社科丨明末兵部尚书练国事:有心灭贼身先死,空有遗恨对日月

练国事作为一名儒学知识分子,治国平天下无疑是其终生的追求,他也不可能脱离自己当时的历史环境,维护大明王朝的长治久安也是自己必然的追求目标,但通过宋荦的所述,练国事对于大明朝廷内部的腐败无能,尔虞我诈,党同伐异等丑恶行径,而为之深恶痛绝。这也是练国事刚开始不愿意就职于弘光小朝廷的最根本原因,可以说练国事已经看透了腐败无能的大明朝廷的本质。

从这一点来说,练国事的一生作战不仅仅是为了一家一姓之封建王朝,而是为了家国天下的梦想和追求,以及为万世开太平的价值理念,总之,练国事一生征战就是为了国家的和平稳定,社会的长治久安,为广大普通民众开辟一个良好的安身立命的社会环境,这是古代传统儒家知识分子为之追求的理想,我想这也应该是练国事一生追求的终极目标。

3、练国事在家乡永城的轶事和传说

练国事不但是一个致力于经世致用,为天下开太平的英杰,在其家乡商丘永城同样有着崇高的声誉,有关于他的善举和故事至今广为流传。

很多人都知道《六尺巷》的故事,其宣传的美德广为人知,可是在商丘永城有一个类似故事——相让胡同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练国事。

相让胡同位于今天的永城市老城区中山街中段路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胡同。虽然岁月的沧桑抹去了很多时代的记忆,但是相让胡同的故事依旧世代相传。

传说,明朝中期,胡同两侧,分住着汪、练两个大户。汪姓人家有人在兵部任提督,练姓人家有人官居都堂。

有一年春天,汪、练两家整修房屋,拆旧更新。练家动工早于汪家,打地基时没有与汪家打招呼。练家的地基砌好后,汪家扯线丈量,说练家的地基向外拓展了一尺,占去了多半个胡同的地皮。汪家再盖房屋,就要把胡同堵死了。练家说,汪家前些年盖房时就没有留滴水的地皮,多占练家的宅基地久矣。

练、汪两家,为了宅基地发生纠纷,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双方都自认为有理,便各写诉状并附各自的地契文书,呈送到永城县令案头,让县令公断。

永城县令认为,练、汪两家争端事小,但两家在朝廷都有人做官。万一处理不好,无论是练家还是汪家,他就可能丢了乌纱帽,两家谁都得罪不起。于是,县令将两家的诉状陈于案头,压了下来。

练家已经砌好了地基,备办了砖瓦木料,为早日把新房建起来,就派家人赴北京城找练都堂,让其敦促县令把官司了结。练都堂听家人细述了事情的原因,沉默一番之后,就提笔写信一封,让来人带回。

练家人接到练都堂从京城捎回来的信,慌忙拆开来看,只见信中写诗一首: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一墙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网商社科丨明末兵部尚书练国事:有心灭贼身先死,空有遗恨对日月

这首诗让练家人受到很大教育,主动推掉砌好的地基,盖新房时多让出了两尺宽的地方。这条胡同因练家的礼让而宽了很多,行人便称它为“练家胡同”。

后来,汪家翻盖新房时,受练家的影响,也让出了两尺多宽的地方,使胡同更加宽阔了,不仅可以行人,还可以挑担、推小车。

这时候,永城县令看到这种情况,就将练、汪两家的诉状送回,并在全县褒扬练、汪两家的高尚仁义之风,号召全县人民学习练、汪两家谦恭礼让的品行,同时亲自书写了“相让胡同”的牌匾,挂在胡同的南北入口处。

从那以后,永城就有了一个相让胡同,同时,相让胡同的故事也流传开了。而故事的那个练都堂就是练国事。

另一个练国事的故事则是焚卷祠的故事。在永城市陈集镇练花园村东北角过去有座“焚券祠”,是明朝天启年间百姓为纪念练氏族人练国体、练国事兄弟俩焚券的善行而修建的。

据史书记载,明朝天启初年,永城连年灾害,百姓食不果腹。而练氏家族较为兴旺,时值练国体在家中掌管家事,看到百姓日子贫苦,便借钱借粮救济百姓。过了几年,虽然庄稼收成渐渐好转,但百姓日子过得依然紧迫,不仅无力偿还债务,而且利息越积越多,每个人都很忧心这种每天背着债务的生活。

天启四年,时任监察御史的练国事遭人陷害,被罢官回乡。练国事回到家中,练国体把家中大小事务讲给他听,练国事看到记录百姓欠债的账本后,很为百姓担忧,便与练国体商量,想把所有账本作废,不再让百姓偿还。尽管犹豫不决,练国体还是同意了。此外,练国事还拿出做官多年攒下的200两纹银在汉臣集建了一个粥棚,以救济路过的难民。为了让百姓彻底放下心中的担忧,练国体、练国事兄弟俩在粥棚前将厚厚的账本全部烧掉。

天启七年,永城庄稼丰收,百姓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为表达对练国体、练国事的感激之情,曾经的欠债百姓李芳、郭应试等人组织修建祠堂,百姓纷纷出钱出物出力,很快建成一座祠堂,取名“万民祠”。

崇祯元年,练国事官复原职,在京城任户部尚书的永城人黄运泰听说练国事在家焚券的善举后,写了一副楹联送到万民祠,上联“输糈为民远宗文正”,下联“焚券市义高出孟尝”,横批“焚券祠”。万民祠也因此改名“焚券祠”。

此后的几百年里,练氏家族将焚券祠作为练家祠堂,年年拜祖祭祀。后来,焚券祠被毁坏。练氏族人又新建了焚券祠,成为纪念和祭祀练国事的场所。

网商社科丨明末兵部尚书练国事:有心灭贼身先死,空有遗恨对日月

永城枣干为永城特产,明天启年间,监察御史练国事将枣干带入京中献给明熹宗天启皇帝,熹宗赞许,遂列为贡品,明清两代岁贡不缀,并为天坛必用之祭品。同时也是商丘传统美食。公元1914年,永城枣干曾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上展出。现永城全县共有枣树38万株,年产枣干10万公斤。

练国事,无论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或者对于家乡的善举都有着惊人的壮举,可谓是达则兼济天下,退则造福乡梓,作为一名出类拔萃的历史人物,其清正廉洁的品行,造福于民的善举,其临危不惧的风度,其卓越超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眼光,在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中都有着不朽的贡献和价值,既使是经济腾飞的现在,依然有他不菲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对于练国事来说同样合适。

注:本文参考材料

1,中华书局出版《明史·练国事传》

2,乾隆年间出版《归德府志》

3,侯方域《四亿堂诗集》

统筹:胡继勇

审核:赵继彬

指导:商丘市委宣传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