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甘南拉卜楞,全域旅遊在心靈—“四季甘南”九八:世界藏學府

九色甘南拉卜楞,全域旅遊在心靈—“四季甘南”九八:世界藏學府
九色甘南拉卜楞,全域旅遊在心靈—“四季甘南”九八:世界藏學府
九色甘南拉卜楞,全域旅遊在心靈—“四季甘南”九八:世界藏學府

探望苦行僧

圖文/ 滴水生根

十一月十五日,再次驅車進入距土門關約五公里的清水溝,前次是去牧場,這次是去探望苦行僧。

苦行僧,當地藏語稱“日楚巴”。其實就是遠離塵世,進入山洞或山崖邊造一小屋,閉門修行的僧人。當然,這樣的山洞、山崖,為啥又能成為“閉門修行”之處,自然都有它的淵源,一般都稱之“神山”,會有一段傳說。所謂“閉門修行”俗語稱“閉關”,是佛教的一種修行方式,或在寺院,或在僧舍,或在山洞,居所不一,但有一種做法是一致的,那就是閉門修行期間不見人,有事依靠身邊的侍者相互傳遞。這種做法,其意義就在於靜心修煉。

九色甘南拉卜楞,全域旅遊在心靈—“四季甘南”九八:世界藏學府

今天我們去探望的苦行僧,他名叫尕藏加措,是曲奧鄉大草灘村人,早年在曲奧鄉的曬經灘寺出家為僧,後又去西藏拉薩的色拉寺朝聖學經九年。二00八年從的色拉寺返回家鄉開始了苦行僧的生活。記得幾天前我問他“為何不去曬經灘寺為僧呢?”他說:“山上清靜呀。”言語間的那種自然流露已經顯得十分靜然了。我也由然地告訴他抽空去探望苦行僧的生活。

九色甘南拉卜楞,全域旅遊在心靈—“四季甘南”九八:世界藏學府

汽車從國道213線清水塘村口拐進山,清水河依然奔洩而來,彷彿還是那條滿腔熱情而來的潔白哈達。兩岸的山脈已經沒有了仲秋的熱烈,那一片片黃葉早已經掉進泥土,甚或順著清水河搖搖晃晃、顛簸起伏漂向山外……山外是大夏河,大夏河的那頭是黃河,黃河的那一頭便是海洋,清水河在這一頭,漂浮的金黃的葉子曾經是山花爛漫,來年的春光還會灑在這一腔山脈。

九色甘南拉卜楞,全域旅遊在心靈—“四季甘南”九八:世界藏學府

我們逆著清水河緩緩駛進,不一會兒就到了大草灘村。下車站在村口,抬頭望去,眼前是陡峭的山,山峰直插雲霄,山腰間黃色的野草此起彼伏,彷彿在招手,又彷彿在風浪中展示自己婀娜的身軀……山腰之上,樹木叢生,一棵高大的酸梨樹凸起,遙望就像一個高大的守望者……同行的嚮導索南昂儉說到了那棵梨樹旁,離“貢扎”就不遠了。

貢扎是當地藏語。“貢”之意為“修行靜心”,“扎”之意為“僧人”或“僧院”,這裡已成為地名,大致為“僧人修行靜心的地方”之意吧。也有人曾翻譯為“靜修院”,只是苦行僧閉門修行的地方遠不會靜修院那般舒適,這種翻譯我彷彿感覺沒表達出苦行僧的“苦”字之意。這大概也是認知有別吧。

九色甘南拉卜楞,全域旅遊在心靈—“四季甘南”九八:世界藏學府

我們走過村裡的巷道,幾頭牛, 還有幾隻奶山羊懶洋洋地曬著陽坡,牛糞羊糞的芬芳撲鼻而來,有幾個村民向曲奧鄉的書記、鄉長搭話問寒,村裡的生活這般樸實無華又靜然如原野,泥土的親近如童年的記憶。

走過村裡的最後一個柵欄,我們開始爬坡上山了。或許是新奇,或許體力旺盛,剛開始大家走得很快,似乎是爭先恐後。然而,還沒爬到山腰,就氣喘吁吁了。山風“呼呼”,吹在臉上隱約刺痛,使我不由自問:“那苦行僧多少次沐浴著這獵獵寒風?”轉瞬我又自我釋然:“藍天白雲,起伏山脈,漫山遍野千萬朵花、千萬個美姿,春天又是何等的千姿百態、嫵媚秀麗呢!”這種感受,這種想象,“江山如此多嬌”的詩句便又湧上心頭……我們終於站在了那棵守望的酸梨樹下了。舉目望去,清水河,還有沿河的水泥路,正如聖潔的哈達拋灑漫去,大草灘、小草灘和清水塘三個村寨又像是三個分家的兄弟,既像在一起,又拉開了距離,靜靜然,既在清清河水的一旁,又在普照陽光之路的兩邊……不由得我又在自問:“這便是苦行僧盡收眼底的景色嗎?”從酸梨樹下再往前爬行,便是一座白塔了。

九色甘南拉卜楞,全域旅遊在心靈—“四季甘南”九八:世界藏學府

白塔是藏族生活的地區最常見的建築,塔底四方粗壯,塔身逐級收縮,至直頂子柱形圓狀,塔尖兩頭便是風鈴。隱隱約約的鈴聲便隨著風力或明或暗,或強或弱,只是眼前這座白塔有鈴無聲,我靠近細看,鈴鐺早已沒了搖擺的“鈴舌”,無舌自然無音了。然而,這粗壯的塔身卻裝滿了祈福的經文,繞塔轉一圈就等於誦讀經文一遍,信徒的多少祈福便在這裡寄託了。一圈兩圈……直至一百零八圈,甚或更多,心中的祈福就這樣一次次積累……或許這就是佛塔文化之根了。

九色甘南拉卜楞,全域旅遊在心靈—“四季甘南”九八:世界藏學府

離白塔不遠處便是幾間土牆、瓦頂、木板迎面的僧舍,大門緊閉掛著鎖,我從門縫望去,一扇白色藍邊的門簾迎風而動,院內靜然,鴉雀無聲。嚮導索南昂儉說:“這裡的阿克是青海人,尕藏加措可能在高處的山崖邊閉門修行。”我們只好找來幾根木棒,席地而坐。就在坐間,我又起身面向大山呼喊,迴音繚繞,此起彼伏……

九色甘南拉卜楞,全域旅遊在心靈—“四季甘南”九八:世界藏學府

當地藏語稱僧人為“阿克”,也有別的地方譯作“阿卡”或“阿古”的,那只是方言土語之差別,其本意為“叔叔”。在遼闊的草原牧區,遙想悠悠歲月,風雨漂泊,遊牧為生,有人剃度為僧,人人稱其為“阿克”,包括父母長輩。其稱謂之內涵,其社會之意義斑駁可見。

陽光普照,這山的額頭依然是風聲“呼呼”,這“呼呼”之中傳來隱約之聲,我們不約而同轉身望去,山崖那邊,有人正向我們招手示意。空曠的山野,突然有人一身袈裟翩翩走來,這情景彷彿是蠕動的紅飄帶。我們順著那手勢前行,穿過溪流結冰的谷地,又在一片陽光的坡地與那招手的僧人會面。

九色甘南拉卜楞,全域旅遊在心靈—“四季甘南”九八:世界藏學府

我們又席地而坐。話語間才知這僧人是夏河縣甘加鄉白石崖寺的,年滿五十,也在此修行。得知我們是探望阿克尕臧加措的,他略顯遺憾地說阿克閉門修行不便見人,他是聞聲向我們走來的。這僧人與尕藏加措無親無故,只是同時修行而相識。現在是他服侍尕藏加措閉門修行,有一天也會有人服侍他閉門修行。我彷彿感覺這簡單的過程,就已經開始修行了。

我問及僧人“為何在此成為閉門修行之地呢?”話語即出,他便娓娓道來:“三百多年前,有個叫格丹加措的僧人,他二十九歲的時候,在此閉門修行,還在這附近的上樺林山、麻當山上修行,苦行修行一百六十個地方,後來成為高僧,就是今天青海同仁縣隆務寺第七世格丹加措活佛的第一世活佛。”那閉門修行之地還有一股清泉,可足夠兩三人飲用,我在想象那山崖之上的泉水又是何等的清冽……

九色甘南拉卜楞,全域旅遊在心靈—“四季甘南”九八:世界藏學府

陽光依然普照,前方的山凸起,那正是白塔之所在, 而我們正好在陽山與陰山相連的陽坡之上,由於陰山所檔,又處在陽坡,暖陽一片,已沒有了前山的“呼呼”風聲,想象春暖花開,在此又是何等的景象……

沒留多久,僧人就向我們告別,匆匆向那山崖走去,只是比來時多了一袋蘋果,那是我們探望尕臧加措的一點心意。古人所云“千里送鵝毛禮小仁義重”,或許這也是一種寫照。望著他那匆匆的背影,我又不由自問:“他為何也那般匆匆呢?”那陰山窪地林木稀疏,一棵千年楊樹,粗壯得有兩個人的臂膀足足攏起,只是樹心早已腐爛成為空洞,那生命只是依靠樹皮而存活……

九色甘南拉卜楞,全域旅遊在心靈—“四季甘南”九八:世界藏學府

王者為民,民者謀生,遠離塵世的苦行僧呢?我彷彿找到了答案,又彷彿沒有了答案。這“沒有”或許就是答案。這“沒有”便是“無我”,“無我”便是答案。

2012.11.18於曲奧

九色甘南拉卜楞,全域旅遊在心靈—“四季甘南”九八:世界藏學府九色甘南拉卜楞,全域旅遊在心靈—“四季甘南”九八:世界藏學府
九色甘南拉卜楞,全域旅遊在心靈—“四季甘南”九八:世界藏學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