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撐起千億夢想 醴陵陶瓷產業正向自動智能方向邁進

產業鏈 撐起千億夢想

——喜迎醴陵瓷博會系列報道之二

產業鏈撐起千億夢想 醴陵陶瓷產業正向自動智能方向邁進


全省首條陶瓷等靜壓自動化生產線。譚浩瀚 攝

株洲日報記者 尹二榮 李逸峰

通訊員/彭麗娜 殷凱 張致軼

9月22日,位於醴陵經開區的湖南玉祥瓷業有限公司二分廠等靜壓成型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機械手臂自動感應,快速準確地將成型杯碟抓取轉送到環形皮帶上,注漿、制粉、成型……整個工序一氣呵成,生產過程全自動化。

這是全省首條陶瓷等靜壓自動化生產線,它標誌著醴陵陶瓷產業正向自動智能方向邁進。近年來,醴陵大力推動陶瓷企業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加快“機器換人”步伐。

一條生產線,引領陶瓷產業轉型升級;一條產業鏈,撐起陶瓷產業千億夢想。瓷城醴陵,加速構建陶瓷全產業鏈,沿著高質量發展道路闊步疾行。

強鏈:機器換人,智能化替代率達70%

初秋時節,走進群力瓷廠舊址,紅色的廠房,玻璃格窗上綠漆斑駁,水泥地上長有綠色青苔。日用瓷車間裡,乾透的泥條、成型的素燒坭坯仍整齊碼放,依稀可見當年火熱的生產場景。窯爐車間裡,抽屜窯、隧道窯、裸燒窯上落滿灰塵,陽光透過屋頂,一片斑駁滄桑。

屈群幹於1979年進廠,擔任過日用瓷車間主任,對瓷廠的一切瞭然於胸。“旋坯、出模、洗水、上釉、素燒、貼花、打邊、噴釉、檢坯、入窯,一個杯碟的生成,要經過幾十道工序,基本上是手工操作。”屈群幹說。窯爐經歷了世代更替,先後燒過煤、重油,後用上了天然氣,可惜的是該廠幾年前停產了。

距離群力瓷廠不到3公里的“玉祥瓷業”二分廠卻是另一番光景:寬敞明亮的自動化生產車間裡,所有工序由機器自動完成。遍佈生產線的機械手臂,裝有28個感應器,能自動感應環線皮帶上的碟盤,精準抓取。成型產品通過吊籃系統進入自動窯爐淬鍊,完成由泥至瓷的華麗蛻變。

“傳統陶瓷生產有30多道工序,等靜壓自動化生產線將工序減至7道,節能降耗,提升產品合格率。”二分廠行政主管李小贊介紹。

去年來,醴陵市62家陶瓷企業累積投入近2.2億元進行自動化、智能化升級改造,陶瓷企業自動化、智能化替代率平均達到70%,在全國陶瓷主產區位居前列。

延鏈:創新開發,產品向中高端拓展

9月22日,醴陵華鑫電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分廠特高壓電瓷生產車間內,正在按訂單生產瓷絕緣子。碼垛機器人通過光電感應自動切泥機,控制泥仝長度運輸送入機器人取料位置,自動完成碼垛。精練上料機器人將泥段送到真空練泥機內,完成粗練、精練到出泥仝。此外,通過電腦編程,還能自動修坯、烘房、燒製,電瓷生產全自動化。

醴陵市有陶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757家,產品門類齊全,包括日用瓷、電瓷、工藝瓷、工業陶瓷、新型陶瓷五大系列4000多個品種,其中電瓷電器及相關上下游企業100餘家。位於東富工業園的電力電瓷電器產業園,是該市為打造“世界電瓷之都”和千億陶瓷產業集群而實施的重大產業平臺項目,目前已有8家企業入園,6家企業投產,29家企業正申請入園。

炫彩的鱷魚杯、頑皮的小人偶、憨態可掬的小豬、造型各異的裝飾品……走進醴陵市陶瓷3D打印研究所,各類產品琳琅滿目。該所是全國首家專業陶瓷3D打印研究機構,已成功開發出液態沉積堆積型陶瓷3D打印設備、彩色及彩色漸變陶瓷3D打印用瓷泥原料以及用於激光燒結成型的陶瓷尼龍混合原材料和配套高溫燒結工藝,備受市場青睞。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近年來,醴陵市積極開展省級陶瓷產業集群創建試點工作,建設先進陶瓷材料產業鏈,推動產業向中高端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

目前,該市陶瓷產業鏈條還向陶瓷新材料、高端藝術品、文創文旅等方向延伸,培育產業競爭新優勢。去年,該市新增新材料企業22家,尤其是在特高壓、超高壓瓷絕緣子方面,繼續保持強勁市場競爭力,華鑫電瓷、陽東電瓷成為國家特高壓示範工程優秀供應商。在高技術領域,氧化鋯、氧化鋁、碳化硅等陶瓷新材料產品應用廣泛。

補鏈:搭好平臺,服務產業競爭力提升

9月22日,在醴陵陶瓷標準化泥釉模配製中心制泥車間,記者見原料通過球磨機、榨泥機粉碎和壓榨後,變成泥料,滿足客戶需求。這個中心的成立,實現了陶瓷產業的專業化細分和規模化經營,填補了國內泥、釉、模三大陶瓷原料標準化生產空白。

醴陵陶瓷企業較多,過去,從產品設計、制泥再到成品出廠,大多由各企業獨立完成,傳統生產模式鏈條過短,未形成制泥、成型、燒成等專業化和生產資料的配套市場,制約了產業發展。

生產線日益智能化,產業鏈條不斷延伸,醴陵市審時度勢,抓住機遇,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為陶瓷產業可持續發展增添新動力。

湖南光大聯採陶瓷科技有限公司以整合陶瓷產業原材料供應鏈資源、降低企業採購成本為宗旨,打造集陶瓷原材料採購、供應、技術檢測、倉儲、物流運輸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共服務平臺,實現陶瓷原材料標準化配製,線上採購、線下配送。目前,已經線上入駐上游供應商200多家、下游客戶500多家,涵蓋300餘個品種,累計為企業節約成本2000萬元以上。

“運用互聯網+陶瓷材料+物聯網思維,引入新材料、新技術,為企業降低採購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打造陶瓷原材料界的‘京東’!”公司總經理易小磊信心滿滿地說。

政府補貼安迅物流中心,鼓勵其服務陶瓷企業出口開通五定班列;全力支持和推動陶瓷企業“上雲上平臺”,培育4家省級上雲標杆企業,打造了首個陶瓷行業的“雲平臺”——“思伯雲”,入選省首批工業互聯網平臺;依託國家輕工業陶瓷質量監督檢驗醴陵站、省陶瓷產品監督檢驗授權站,為陶瓷企業進行產品質量檢測;引進國家級檢測平臺——西安高壓電器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資源,成立濱華電瓷電器檢測檢驗有限公司,降低了企業檢驗檢測成本。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瓷城醴陵,正加速建設先進陶瓷產業鏈,鏗鏘奏響打造千億級陶瓷產業集群的最強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