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武漢“火眼”實驗室 核酸檢測結果是這樣出爐的

2020-04-15 18:27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赴武漢特派記者郭媛丹】新冠病毒似乎正在逐步遠離中國公眾,為了復工復產的安全,各地的核酸檢測卻更多地走進了普通人的生活。如何確保檢測結果準確?所有檢測樣本安全嗎?14日下午,《環球時報》記者進入華大基因運營的武漢“火眼”實驗室一探究竟。

“火眼”實驗室是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的實驗室,是武漢市指定的樣本檢測點之一。從2月5日啟動至今,武漢“火眼”實驗室已在湖北地區累計完成逾30萬人份樣本的檢測,檢測能力達到每日2萬人份。

從專業人士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相對成熟的流程,根據武漢“火眼”實驗室工作人員張翅介紹,拿到樣本後先送去滅活,然後是信息審核,之後是分液分裝,自動化核酸提取,最後到熒光定量PCR檢測,出具報告。這個過程按照華大基因的標準是日清日結、24小時內交付。

但作為普通人,自己檢測樣本上的“陰性”或“陽性”究竟是在怎麼樣的環境中得出,是否可信呢?

這是非常不起眼的一棟樓,進入走廊內,能聽到頭頂的風聲呼呼。據張翅介紹,實驗室按照P2實驗室設計,採用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的個人防護。“因為實驗室要保持負壓狀態,同時風管風道和風機較多,排風送風時就會產生很大聲音。”

送檢的樣本通常裝在泡沫箱裡,在送樣點經過酒精噴灑消毒後,箱子通過傳遞窗送入滅活室,通過滅活使病毒不具傳染性。《環球時報》記者通過工作窗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將送檢箱放在生物安全櫃裡拆包,把送檢箱裡一板一板的樣品拿出來。張翅介紹,“樣本拆包等環節均需在專業的生物安全櫃中進行,保證工作人員和環境的安全。”

滅活之後的樣本被送入信息審核室,兩個工作人員背對著窗口在電腦前忙碌。張翅介紹,為了做到信息精準,華大要求送檢樣品必須貼樣本人的條碼信息,以保證信息準確傳遞。結果準確是檢測最基本的要求,此前日本媒體曾報道,4月12日,日本愛知縣政府承認,委託送檢的樣本出現檢測錯誤,原因可能是檢測過程中提取樣本時,陽性的待檢測物質飛散,汙染了其他樣本。針對此,張翅告訴記者,華大基因在檢測流程中,設置了質控點,以保證檢測過程順利、準確地進行。“我們的每個單樣本外面都套有自封袋,這樣即便有一個樣本出現問題,也不會汙染到其它樣本。”

張翅介紹,因為華大基因在醫學檢測方面經驗很豐富,所以很快就形成了管理流程,對每一步操作都有嚴格管理規範。比如在轉運環節,樣本外包裝要用保鮮膜包裹,以免樣本跌落。標籤紙需註明:日期、時間點、樣本個數等。《環球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轉運樣品的工作人員在轉送樣品時會拿75%醫用酒精先對傳遞窗把手消毒,然後對傳遞窗內擱置平臺消毒,再把樣品放入傳遞窗內。

除了精細管理,自動化設備的應用是檢測能力提升的重要原因。張翅指著實驗室內的機器說,這是華大智造研發生產的自動化樣本製備系統,可實現一站式核酸提取,自動化程度高,1臺機器80分鐘內可完成192個樣本提取,可加速大規模人群篩查的核酸檢測。

隨著社會復工復產帶來新的檢測需求,3月5日,武漢“火眼”實驗室當日樣本接收峰值達到1.6萬人份。基於防止新冠病毒疫情捲土重來以及復工復產的需求,除武漢外,“火眼”實驗室已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全國12個主要城市落地。根據華大基因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華大基因在全國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已完成60餘萬人份,其中深圳“火眼”實驗室已完成30餘萬人份樣本的檢測,全國日通量可達6萬人份,根據需要整體可繼續提升。

不僅如此,華大基因的“火眼”實驗室已經在海外複製,開始在國際疫情防控中發揮作用。文萊、阿聯酋的“火眼”實驗室已經正式啟動。兩座“火眼”病毒檢測實驗室即將在塞爾維亞落地,建成後合計檢測能力達每天3000份樣本,此外,還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火眼”實驗室在建或洽談中。 華大還開發了“火眼”實驗室的氣膜版,採用氣膜結構模塊化佈局,打包後可以利用客機空運,可快速建造、快速佈局,將支撐全球各地的常態化檢測能力,幫助各個國家將疫情遏制在早期發展階段。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日前,“火眼”模式關鍵設備也已落地美國和瑞典。華大在3月22日向美國堪薩斯交付首批自動化病毒核酸提取設備和檢測試劑,並確保了後續自動化設備和其他用品的運輸。此外,瑞典卡羅琳卡醫學院與華大智造聯合宣佈,將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共建萬人級別新冠檢測多組學檢測實驗室。該實驗室可以實現每日1萬例核酸檢測通量,同時全方位、多組學監測病毒變異。目前,華大基因生產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國際訂貨量已達到上千萬人份,覆蓋80餘個國家和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