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千萬不能亂買房子

這場疫情,不僅讓人意識到城市的重要性,也意識到家的重要性。

家,絕不等於簡單的房子,而是由地段、環境乃至小區治理相匹配的一套體系。

這場疫情,讓許多中小開發商的現金流危機展現得淋漓盡致,也讓許多偏遠“三無”小區(無地鐵、無商場、無醫療配套)的問題顯現出來,更將許多小區的治理短板徹底暴露出來。

意外衝擊面前,那些沒有足夠現金流的中小開發商,以及那些高負債高槓杆的大型開發商,爛尾風險急速上升。偏遠小區,且不說升值空間,沒有公共配套,就沒有一切。周邊沒有一家三甲醫院,沒有一個大商場,在全面管控面前,只剩下窮於應付的局面。

顯然這次疫情後,小區治理更重要,有沒有業委會,物業是否形同虛設,是否只是收錢的工具,是不是僭越業主成了所謂的“管理者”,這次疫情相當於試金石。

房子有很多,住宅、公寓、共有產權房、公租房、回遷房、小產權房,寫字樓、商鋪、車位、廠房等。這些房子,性質不同,土地產權年限不同,交易稅費大相徑庭,市場活躍度千差萬別,回報週期差異巨大,至於安全邊際更是天壤之別。

無論是基於現金流的需要,還是基於長遠投資的需要,抑或基於居住安全的需要,也不是每一個地方、每一類房子、每一個開發商都值得買。

所以,千萬不要亂買房子,買房需要專業角度思考和謹慎處之。

千萬不要亂買房子,這句話的意思,並不說不要買房賣房,而是說不要什麼房子都隨便買,不要看到房地產就想到去投資。

那麼,買房從那些專業角度思考和謹慎處之,小編這裡給大家梳理了幾點,僅供大家參考:

商品住宅顯然是第一位的,這是名副其實的房子。

70年產權,產權到期之後可自動續期,享有免個稅或增值稅優惠,政策最友好,市場面最廣,交易最活躍,安全邊際最高。

商鋪和寫字樓,要謹慎。

2018年-2019年一直處於下行態勢,且是量價齊跌,在過去四年這一輪上行週期中,更是嚴重跑輸住宅。

疫情之後,千萬不能亂買房子


要知道,許多城市商鋪和寫字樓嚴重過剩,加上電商等互聯網業態的衝擊,以及經濟形勢的影響,想要選擇優質的商鋪和寫字樓投資並不容易。

公寓更要謹慎。

這兩年,已經發生過多起公寓維權事件,買來的公寓最終發現原來是“辦公性質”,不能住人;商家宣稱是公寓,最終發現連產權都沒有,只能“以租代售”。

疫情之後,千萬不能亂買房子


這種陷阱層出不窮,根源在於公寓的合法性一直在變動之中,目前已有不少地方出臺公寓禁令。加上公寓只有40年產權、稅費比住宅多一倍、流動性弱等因素,投資公寓更要全面權衡。

至於其他類型的房子,更要抱有一百分的謹慎。搞不清房子性質,就不要奢談投資。

流動性要放在第一位

過去買房,上漲空間有多大,無疑是第一位的。

未來買房,安全性和流動性的重要性,已經遠遠超越了上漲空間。

安全性,不用解釋。流動性,顧名思義,指的是變現能力,兌付能力,持續撬動槓桿的能力,將資產變現為現金的能力。

任何資產,只要不能變現,就終究只是紙面財富。

用一線、二線、三四線這樣的概念,來對城市進行能級分層,一直都頗為流行,但這種分類會給人一種誤解,以為只有一二線城市才有前途,三四線城市一概失去前景。

顯然,在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日益成為發展主流的背景下,這種城市分層早已不合時宜。

如今,看一個城市的投資價值,不在於是一線城市還是二線城市,而要看所處的都市圈和城市群。

惠州雖然只是三四線城市,但由於處於深莞惠都市圈的核心圈層,其價值自然高過一般的三四線城市。

同理,江蘇崑山看起來不過只是一個縣級市,但由於毗鄰上海,直接享受上海大都市圈的溢出效應,其價值甚至超過一般的二線省會。

就此而言,從城市投資價值來看,可以分為三大圈層。

其一,國家級城市群的核心區域。

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是我國僅有的三大世界級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是國內較為成熟的幾大城市群。

這些城市群裡的三四線城市,尤其是與中心城市毗鄰的三四線城市,將會受到城市群輻射效應和一體化效應帶來的利好。

其二,中心城市及其都市圈區域。

都市圈,指的是1小時交通圈內的城市矩陣。

疫情之後,千萬不能亂買房子


在中心城市1小時交通圈輻射範圍之內的三四線區域,可以視作大城市的遠郊區,享受輻射效應。

其三,有獨特優勢的三四線城市。

這裡的獨特優勢,要麼是具有風景的稀缺性,要麼是具有戰略的重要性,要麼是有區位的一流性,要麼是有自成體系的產業。

這其中的代表,當屬與澳門毗鄰的珠海,依靠海景資源獨樹一幟的三亞,處於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內的嘉興,以及自成經濟副中心的洛陽。

不要輕視橫盤的威力

房價不漲就是跌,這個常識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房子作為資產,作為佔用六個錢包、承受長達20年甚至30年按揭貸款的大筆投資,每天都在產生成本。

對於房子來說,第一大成本是資金成本,這既包括貸款利息,也包括首付資金的潛在理財收益成本。

第二大成本,則是房子的折舊成本。新房一旦交付,就變成二手房,隨即就會產生折價,這是無形的“折舊損失”。除了無形折舊之外,還有有形的折舊,房子不斷老化,折舊成本不斷抬升。

第三大成本,則在於物業費、取暖費以及未來可能落地的房地產稅。這是買房的持有成本,只要房子在手,這些成本就難以繞開。


據李迅雷金融與投資統計,在一二線城市,持有房產的總成本高達6%-9%,而租金回報率約為2%。

疫情之後,千萬不能亂買房子


這意味著,如果房價漲幅低於6%,那麼買房其實每年都在虧錢。

所以,未來五年的買房,不僅要將安全性和流動性放在首位,更要考慮到每年的持有成本,這些成本都將轉化為損失。

如果沒有一次又一次大漲來覆蓋,那麼這些成本將會成為許多人的難以承受之重。

小編這次就和大家分享這些,僅表自己觀點,如有雷同,不慎榮幸,如有不同觀點,歡迎交流,勿噴!感謝各位網友長期的支持和鼓勵!

我有家,一個真正開放的平臺,一個讓所有人收穫價值的合作模式!

我有家給您一個真正的“家”的服務,歡迎您的加盟,一起合作共贏創造美好未來!

疫情之後,千萬不能亂買房子


我有家 夢想開始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