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輪船大火災:四百人喪生,起火原因撲朔迷離

晚清輪船大火災:四百人喪生,起火原因撲朔迷離

輪船失火

在晚清歷史上,光緒十六年(1890年)是一個災難頻發之年。這年春夏,北方暴雨成災,京師周邊一百二十餘個州縣洪水氾濫,河堤決口,方圓千里一片澤國,哀鴻遍野。大災過後必有大疫。這年秋冬,京津一帶瘟疫爆發,死人無數,連皇親國戚、達官貴人都未能倖免。京畿之外,陝西、甘肅、湖北、江西、湖南、廣西、雲南、臺灣等地當年也遭遇了水災、雹災、風災等自然災害。朝廷差不多一整年都在忙於賑災。

自然災害頻發的同時,人為災難也接連不斷。當年四月十一日(1890年5月29日),上海瑞生洋行所屬寶清號輪船,從上海開往漢口途中,行至江蘇南通狼山水域時,貨艙突發大火,船體燒塌沉沒,近兩百人遇難。十一月十四日(1890年12月25日),英國太古洋行所屬上海號輪船,從上海開往漢口途中,行至江蘇儀徵大河口附近,中艙起火,燒死溺死近四百餘人。

晚清輪船大火災:四百人喪生,起火原因撲朔迷離

晚清《點石齋畫報》繪製的“輪船失火”圖

對於太古洋行上海號輪船火災的過程,晚清洋務派官員薛福成在其《庸庵筆記》中有詳細描述:十一月十三日,輪船從上海出發,載客三百餘人,於當晚十二點抵達鎮江碼頭。在鎮江裝卸貨物後,又新增乘客一百多人。此時船上乘客累計近五百人,加上船員,總計近六百人。由於輪船超載,客艙容納不下,船員便打開大艙,安置超載的乘客。大艙本來是貨艙,是船上重點防火區域,平時不輕易載客。以貨艙載客,有違操作規程,存在安全隱患。

十四日凌晨四點,輪船離開鎮江碼頭,繼續向漢口方向航行。早上七點,輪船經過儀徵大河口之後,船員開始查驗船票,暫時關閉了樓上樓下的艙門。突然,船上警鐘大鳴。船員急忙查看,只見黑煙與火苗從貨艙直衝而上。火苗的源頭在輪船桅杆處,該處約有二十具鋪蓋,火苗正從鋪蓋中冒出。船員試圖移開鋪蓋,不料火苗越燃越旺,波及旁邊的棉紗大包。

不一會,船上成了一片火海。船上大副急令水手用消防水帶滅火,可此時船上一片混亂,許多乘客踩在水帶上,致使水帶無法出水。水手只好拿水桶取水撲火,但杯水車薪,無濟於事。隨著一聲巨響,艙板發生了迸裂。船長知道大火已無法撲滅,急令舵手將輪船駛向岸灘。

船頭靠近岸邊時,船員想解下舢板船助眾人逃生,但為時已晚,只好用一根粗繩系在船頭,讓眾人借繩索下滑到水中。這時,江面上突然東北風大作,剎那間全船被大火吞沒,船首船尾被燒成了兩截。客艙位於船尾,乘客走投無路,只得紛紛跳入江中。由於天寒水冷,風大浪急,倖存者不到十分之一。

當時,附近江面上有炮船、鹽船、漁船經過,可能是擔心被大火波及,都不敢靠近救援。最後,輪船被燒成一堆殘骸,遇難者近四百人。生還的約二百人當中,乘客僅百餘人,其餘均為船員。船員只有三人遇難。

晚清輪船大火災:四百人喪生,起火原因撲朔迷離

清末上海金利源碼頭的輪船

事後幾天,上海知名慈善機構仁濟堂出資僱請救生船打撈遇難者遺體,共收屍二百多具,均斂以棺衾。仁濟堂還派出義工,為死難者一一照相,以便從外地趕來的死難者家屬,能夠認領腐爛的屍體。對於無人認領的屍體,則安葬於義冢。

災難過後七八天,還在冒著餘煙的上海號輪船殘骸,由另外兩艘輪船拖至鎮江七濠口。可對於失火的原因,官方和太古洋行始終沒有給出一個明確說法,以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比較流行的說法有以下四種:

第一種說法是:有乘客在大艙中吸水煙,不慎將點菸的火煤紙掉進了艙板縫隙,因看不見火煤紙,便用茶壺中的水倒進去,以為火已熄滅。沒想到過了一會便煙霧瀰漫,火苗冒出。

第二種說法是:有人吸食鴉片後,將煙燈放在鞋籃中,忘記了熄火。等到突然發現鞋籃著火時,慌忙取出煙燈扔到水中,但鞋籃的餘火已引燃了棉花包,導致大火。

第三種說法是:有乘客將木炭放在爐子裡煮食物,旁邊有棉紗二百包,不慎引燃,導致蔓延。

不過,上述三種說法,均為道聽途說,並非親眼所見。因為火災源頭在大艙中,而大艙中的乘客,已全部葬身火海。

還第四種說法是:當時船上有扒手,被船員抓獲,將其痛打了一頓。扒手懷恨在心,於是縱火燒船。若真如此,這個扒手實在很愚蠢。輪船行駛在江中,四面波濤,無可逃避,結局必然是同歸於盡。當然,此說也沒有真憑實據,只是猜測而已。

晚清輪船大火災:四百人喪生,起火原因撲朔迷離

上海仁濟堂碑記

《庸庵筆記》中還記載了一些生還者和死難者的故事。有位洋人,帶著兩名日本小孩乘坐這班輪船。發現起火後,本想衝進房間取回重要物品,但一看火勢太猛,只得捨棄一切,帶著小孩盡力逃生。上岸後,他回頭望見船上的中國人,或爬在輪船的護欄上,或站在輪船甲板上,呆若木雞,並不懂得及時逃生,想必是被突如其來的大火嚇懵了。他對中國人在災難面前嚴重缺乏求生能力深感惋惜。接下來發生的事則讓他氣憤不已。剛剛死裡逃生的他,上岸後竟然遭遇當地流氓地痞趁火打劫。地痞想奪取兩名小孩的衣物。該洋人一怒之下出手還擊,地痞才落荒而逃。

有位從臺灣來大陸招兵的賈姓副將,也在這艘輪船上。船頭靠近岸邊後,有些人正藉助繩索下滑到水中,水深僅及腰部。有些年輕者則一躍而下,逃到了岸上。但賈副將此時卻被大火阻擋在船尾。若從船尾跳入江中,江水波濤洶湧,恐無生還希望。他只得死死抓住一根粗繩,坐在船邊鐵欄上。由於鐵欄邊人滿為患,他一不小心被擠了下去。所幸繩索仍抓在手中,便沿著繩索慢慢下滑到水中,然後和衣仰臥在水面,漂浮了半里許,被一小船救起。而之前從船上直接跳入水中的人,幾乎全都沉入了水底,難以浮上水面。賈副將仰臥在水面,讓衣服不全溼透,則不會沉到水下。賈副大難不死,靠的是急中生智。

晚清輪船大火災:四百人喪生,起火原因撲朔迷離

清末輪船圖

有位姓鄧的乘客,與一位李姓乘客並榻而臥。大火逼近時,鄧催促李趕緊逃命。李一開始穿襪子,接著找皮帶,彷徨無措。鄧擔心他逃不出去,拉住他往外跑,沒想到李竟掙脫。鄧於是獨自衝出門外,回頭一看大火已封門。李肯定被燒死在裡面。

有位在瓜州司任職的陳少尉,乘船赴省城辦事。災難發生後落入水中,與另一人同時抓住一塊木板,漂浮在巨浪中。他對那人說:“這塊木板最多隻能救一個人,與其我們同歸於盡,不如把生還機會讓給你。只是請你上岸之後,前往江寧(今南京)石壩街陳公館,告訴他們“瓜州司”三個字,他們就會來江邊替我收屍。”那人答應了陳的要求。陳隨即鬆開木板,消失在波濤中。那人上岸後,哀求一條紅船上的人去救陳少尉,但紅船上的人沒有答應。那人只好前往江寧陳公館報信。陳少尉的妻子得到消息後親自前往江邊打撈,半個月後才找到陳少尉屍體。

這場災難中最幸運的人,是揚州的一位店主。他本來準備搭乘該班輪船前往蕪湖,但前往碼頭的途中,因事耽誤了時間,等趕到碼頭時,輪船已開走。他氣得將車伕大罵了一頓。不久傳來了上海號輪船出事的消息,他轉怒為喜,說自己有上天護佑,躲過了一劫。

晚清輪船大火災:四百人喪生,起火原因撲朔迷離

薛福成所撰《庸庵筆記》

上海號輪船火災事件之後,有關方面就輪船防火制訂了幾條規則:一是客運輪船不得裝運易燃易爆物品,如洋油、火柴、棉紗、棉花等。二是貨艙中不得載客。三是貨艙中不得吸菸、點燈。吸菸必須去專門設置的吸菸室。所有旱菸、水煙、鴉片煙、雪茄煙、紙捲菸,不得隨地吸食、隨手亂拋。四是輪船上的消防水帶應經常組織船員訓練。五是輪船上應多備幾艘小舢板船,作為逃生之用。六是艙面艙下應經常巡察。薛福成認為,如果這些規則能得到有效遵守,輪船失火災害就能得到有效控制。實際上,這些規則在今天仍然適用於各種交通工具的消防安全。

薛福成是晚清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者之一,長期致力於發展民族工業,同時還是著名的文學家、外交家。薛福成對火災也頗有研究,寫過不少消防奏摺。這些奏摺至今是研究晚清火災與消防的重要文獻。(文/謝志東)

晚清輪船大火災:四百人喪生,起火原因撲朔迷離

薛福成畫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