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學遇上“微時代”,以《工錢》為例淺析虛構類微小說創意方法


當文學遇上“微時代”,以《工錢》為例淺析虛構類微小說創意方法

春節因疫情待在家,翻看了一些微小說和微電影,發現頗有意思。

“微”,顧名思義,短,小而精緻,創作者用極其有限的字數深遠立意,情節簡單但結構相當嚴密講究,人物關係單純卻又豐滿傳神,語言凝練而微言大義,創作難度其實很大。

在傳媒技術化,信息碎片化,生活節奏快餐化的今天,微文學以其精煉的內容和便捷的傳播方式漸漸成為了人們的新寵。創作者緊隨時代步伐,把視野投向社會最廣泛的普通“文人”階層,主要以一些“小人物”、“微視角”作品引起讀者的共鳴,一些網站也已開始以“微文學”這一名稱作為短篇幅文學作品的統領。

從某種意義上說,微小說、微電影、散文詩為主要體裁的微文學,改寫、補充、強化了傳統意義上“文學”的定義。

但正如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劉海濤教授所說,今天的微文學在創作裡面非常缺乏文學的元素。網上盛傳的一些微小說微電影包括一些散文詩水平不高,質量不高。我們發現,一些優秀的微文學作品,往往包涵著豐富的文學元素,具備一定的審美規律,獨特的文學結構、新穎深刻的創意,從而被廣為流傳、獲得讀者欣賞和認同、點擊率較高。

今天,試著以孫方友的微小說《工錢》為例,從創意方法,情節模型,人物刻畫等方法進行分析,看看優秀的微小說作品是如何融入文學元素的。


當文學遇上“微時代”,以《工錢》為例淺析虛構類微小說創意方法

孫方友的微小說《工錢》,被2001年微型小說年度選本收錄,後根據北京電視臺改編成同名電視短劇,在2002年獲得年度中國電視飛天獎“最佳短劇獎”。一部微小說改編成的微電影獲得大獎,其原因就在於它深刻、新穎的文學創意。

運用了“敘述延宕”的文學創作技法模型

孫方友的《工錢》,寫“狗兒”在城裡打工受到城裡商品經濟的工作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影響,他回到家鄉給村主任的果樹打了半天農藥,於是很大膽地向村主任要了30元工錢。這一個行為細節把狗兒的全家人和全村人給驚呆了,狗兒全家有3件大事要有求於村主任,為打破僵局,狗兒的父親偷偷地給村主任送回了30元工錢,狗兒的大嫂偷偷地給村主任送回了30元工錢,狗兒的女朋友也偷偷地給村主任送回了30元工錢。

“付出了30塊錢卻收穫了90塊錢”,這就是這部作品文學藝術構思的內核。

基於這樣的內核之下,小說採用了“升三級”的敘述延宕方法,一個人送回30塊錢,第二個人送回30塊錢,第三個人又送回30塊錢,一個細節重複三次,細節的內容一致(都是還30元錢),但細節的形式發生了變化(3個不同的人來還錢),描寫人物個性的同時,也推動了情節的發展,這就是典型的小小說敘述延宕創作技法,

讓人物的某種行為方式在作品中重複多次,或者讓人物的某一句語言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出現,由此構成讀者鮮明而深刻的印象。

《工錢》的3個細節的重複,平均用力,是作品的核心細節,組合起來後產生1+1>2的藝術效果,產生構成有巨大爆發力的“突變細節”的功能,從而使人物單一性格元素爆出最大的亮點,讓讀者頓悟其中的創意。


當文學遇上“微時代”,以《工錢》為例淺析虛構類微小說創意方法

採用了“二重組合維”的人物刻畫技巧

在這樣“升三級”的敘述延宕創作技法裡,作者符合人物性格邏輯的刻畫了狗兒、父親、大嬸、女朋友的個性特點。

狗兒:他進城打工,受到了市場經濟的洗禮,能用新的價值觀念來處理農村田園牧歌的人際關係,付出勞動就應該獲得報酬,這樣一個變化,自然會遭到傳統鄉情的激烈反抗。狗兒開始挑戰傳統,是思想轉型期。

父親:惦念鄉情,狗兒的母親生病,村主任送她去醫院住院,他也沒有收過一分錢,從父親的角度講,這是還人情,同時也怕得罪村主任,一個傳統農村人的憨厚善良被刻畫出來。

大嬸和女朋友:要到城裡工作,需要村主任寫介紹信,對村主任有所求,有求於人必受制於人。

所以,狗兒要了村主任30塊錢,他們這個坎怎麼也過不去,於是三個人都分別偷偷還回去了30塊。

作品的人物塑造沒有平面化、簡單化,每一個人都不是黑白分明的類型人物,他們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肯定與否定、美好與落後,先進與愚味並存的“二重組合維”,所以每一個人都是有自己獨特言行和鮮明個性;這種二重組合的性格元素,導致了影視藝術中最需要的“新潮觀念與落後行為”、“傳統美德與市場功利”的“戲劇衝突”。這種“衝突”正符合改編微電影的審美藝術規律


當文學遇上“微時代”,以《工錢》為例淺析虛構類微小說創意方法

使用了故事情節運行的“藝術突變”效果

作品3個重複細節,一次,二次,三次的還錢,微電影中父親甚至追著狗兒打了起來,這無不為讀者或觀眾透露著這樣一個信息——“農村基層幹部的可怕的威嚴、農村平民百姓可卑的奴性”的生活本相,作者沒有直接著墨,就足以震懾我們的心靈了。

可想而知,順著這樣的情節發展,故事情節運行軌跡可能是這樣:狗兒收30塊——捱罵——父親、大嫂、女朋友分別偷偷還錢——村長收錢——辦事。

可作品最後呈現了意外結局:村主任辦好了狗兒家的三件事後將90元工錢退還了。

作者用3個重複的細節的充裕藝術時空間來渲染、鋪墊農村基層幹部的絕對威嚴,村主任一家已習慣於家長式作風和生活,這個“斜升式”的渲染、鋪墊工作做得越充分、越細緻,越讓讀者篤定,村主任收下錢是自然的事情,可最終村主任不僅辦了事,且退還了所有的錢,這樣的意外結局,與觀眾與讀者的心理預期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和對比,文學故事的意外結局的閱讀情趣得到充分的體現。

優秀的文學故事的結尾一般要形成讀者猜不到的意外結局,這就是在故事的敘述過程中所製造“藝術突變”效果,越是在短小的篇幅裡面越是能夠完成故事情節開頭與結尾的突變,那最容易製造文學的閱讀震憾,容易啟發、誘導讀者來思索它的意蘊和創意


當文學遇上“微時代”,以《工錢》為例淺析虛構類微小說創意方法

實現了從人的內部價值觀念的激烈衝突來完成厚重立意

微小說因篇幅限制,不可能有更多的敘述空間來立意。優秀的作品都善於把立意藏於情節的脈絡中,用故事推動人物的命運發展或者說走向,這樣就會避免直露地表達我們要表現的主題,也可以說避免立意淺白。

《工錢》的主旨是要表達中國農村轉型、改革帶來的鉅變。但作者並沒有直接描寫農村那些看得見的,外部的生活特徵。比如:鄉下的人們富起來了,買彩電了,家家戶戶蓋起小樓了,單身漢娶媳婦兒了等等。

作者是通過重複的情節展示每個人的心靈世界和個性情感,這些肯定與否定、美德與陋習並存的“人物矛盾維”的人物,人內心的情感波瀾真實且具有生命力,貼近我們的生活,彷彿就是生活裡的你、我,他,人物個性和人物命運能夠引起讀者共鳴。

通過人的內部價值觀、看不見的內心情感變化、衝突的角度來反映中國農村轉型、改革帶來的鉅變,是一種豐厚、多層、促人深思的立意,由此帶給讀者更多的心靈震撼和哲理思考,這種機智的、符合文學規律的創作方法產生高質量的作品立意,它的獲獎也是理所當然的。


當文學遇上“微時代”,以《工錢》為例淺析虛構類微小說創意方法

寫在最後

《工錢》無疑是一部優秀的微小說,它具備“好情節、好人物、好創意”等3項齊全的“審美要素”。小說有意外結局;情節有完整形態;也有合情合理的傳奇因果……符合“微文學文本”創作和審美規律的“微文學結構”,文學元素充分融入。

目前,方興未艾的微電影和漫延紅火的微小說還沒有被專家、讀者真正入眼,甚至人們以段子、小品快餐等眼光來錯看、低估微小說的性質與功能,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微小說、微電影裡的文學元素的份量不大、不重。

可見,微文學要在文學地盤上建牢根據地,還需要努力地注入真正的文學特徵,真正地融進文學的審美元素,只有這樣,隨著通訊、互聯網功能的日益完備與不斷擴大,未來微文學才會迎來內容和形式的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