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不听话,感觉心烦意乱时,应该如何调节心情?

余坚锐


不得不说,父母因孩子而抓狂或者心烦意乱多数因对孩子不了解,总想主观臆断的去掌控他们息息相关。所以,建议阅读一下孩子的成长说明书,这样才能去爱她,理解他,支持他。

孩子三岁之前,是无条件的爱与支持,三岁开始孩子的独立意识需要得到保护。

(一)幼儿期 主动VS内疚(4岁到7岁)

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

学龄期(7~12岁)

勤奋VS自卑

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

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价值感、有能力感。

(四)青春期(12~18岁)

自我同一性VS角色混乱

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

如果一个少年感到他所处于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性,他就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

随着自我同一性形成了"忠诚"的品质。埃里克森把忠诚定义为:"不顾价值系统的必然矛盾,而坚持自己确认的同一性的能力。"

以上是孩子独立意识的关键期,孩子的每个阶段都有“人格”发展的重要使命,请父母们将重心放保护孩子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帮孩子打好基础,孩子才能走的更远。

另外,情绪处理给大家分享两个我个人常用的小方法。三分钟情绪管理:

1、三秒钟反省:让你心烦意乱的这件事谁应该负责?孩子不听话是让自己的自尊受损没面子,还是孩子的能力问题。如果是能力问题,那么这件事本身正好是孩子发现能力的最佳时机。

2、身心暗示法:深呼吸,边点头边说“好”、“好”、“好”,你会发现身体非常忠诚,从胸口开始,怒气会慢慢消散。(屡试不爽,很管用。)

父母的情绪是家庭环境的能量场,情绪也构成了一个孩子内心的基本几点。同时,你处理问题的方式,未来会成为孩子的翻版,请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教养”。祝好!

#我要上头条##亲子教育#


依云粉丝团


你可以选择离开一会,等心情平复了再来做孩子的工作。我曾撰文《育儿九心》:爱心,耐心,信心,细心,恒心,决心,平等心,宽容心,狠心等。理智的对待教育孩子,而不是由着自己的性子心情来。细心观察,找出症结,耐心对待,坚持下去。低起点,小步子,严要求,持之以恒。重习惯培养,重思维训练,广见多识,厚积待发。



我现在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很是理解提问者在自己孩子当时不听话的情况下的那种心情。我为什么用在当时不听话的这句话呢?我本身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遇到过。当我们去告诉去禁止自己孩子这不可以那也不准,当孩子不听的时侯,感觉肺都要气炸了,感觉自己心情瞬间要崩溃。总感觉自己孩子老是不听话,总感觉自己的心情很抑闷,就非得要孩子非要听话不可。其实,我们做父母的也要学会换位思考,也要学会有足够的耐心。换位思考就是说,换另外一种角度去这么想,我们自己小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像他她一样调皮呢?父母多想想自己小的时候也是被自己父母训斥过多少回?我们做父母的需要有足够耐心去等待,等待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必定少不了这样那样的小叛逆期,即使家长跟孩子说上万千条道理,他她也不可能句句都像你说的照做不误。我们做父母的有了换位思考和足够的耐心这两件法宝,在孩子不听话的情况下,自己心情就不会出现心烦意乱了,有的只是对孩子满满的爱意和包容心。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