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頭優秀,還上過《天天向上》,為啥生意卻不好?

門頭優秀,還上過《天天向上》,生意卻不好,為啥?


門頭優秀,還上過《天天向上》,為啥生意卻不好?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位朋友關於一家店生意不好的原因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這應該是我看到的非常優秀的門頭了,但是好像依然門可羅雀,好奇的我坐在它門口一個小時,好像發現了原因。


說它門頭優秀,是因為他的門頭具備了優秀門頭的特質:


1.寫了我是什麼,以及賣的什麼,我的特點是什麼,我叫降龍爪爪,我是賣雞爪的,我的雞爪特別軟爛,一抿就化。


2.字足夠大,燈足夠亮,老遠就能看見。


3.走近了,還能看清楚多個背書,我一年賣出了一億隻,天天向上也推薦過。

這門頭優秀極了。


門頭優秀,還上過《天天向上》,為啥生意卻不好?


但是為什麼它門可羅雀呢?


這條街緊挨著萬達,是餐飲一條街,有非常多的店鋪,光奶茶店就有一點點、coco、蜜雪冰城、黑瀧堂等等,其他類餐飲店鋪有火鍋、烤肉店,各種地方面食、地方特色菜等等都非常非常多。

這家店大概位於這條街的中央位置,對面有兩家燒烤店,其中一家是新店,人聲鼎沸,左邊是一家新開的音樂烤吧,人也不少,右面是幾家小餐飲店。

我觀察了1個小時,所有從這家店門口路過的人,情侶幾乎佔了一半,有兩成是兩個女生一起,有一成是很多個人一起,有一成是一家人帶著孩子在散步,還有一成是獨自一個人的。進這家店的多數是情侶或者兩個女生一起,別的幾乎都沒有,而這些人的特點是比較悠閒,在閒逛。

從這個思路來看,7成消費者應該都是它的人群呀,為什麼它幾乎沒有消費者呢?

我感覺這條路走不通,於是換了一個思路。

那麼為什麼對面的烤肉店和旁邊的音樂烤吧都人聲鼎沸,而這家降龍爪爪門可羅雀呢?

我走了一圈看了這條街的所有店鋪,火鍋、烤肉烤魚、串串、麻辣燙、衢州菜、餃子館、麵館、韓國拌飯等等。我發現,這條街幾乎所有的店鋪都是主餐,絕大多數都可以堂食,那麼這條街基本上就被周邊的消費群體定位了,我們來這裡就是為了吃飯,也就是吃主餐。

再加上我之前的觀察,多人一起來的,幾乎都是來聚餐的,情侶或者兩個女生一起來的,多數都是來這吃飯或者逛街。還有一小部分是周邊的家庭晚上吃過飯出來散步(推著小孩子騎的小車子,女主人也都沒有揹包)和僅僅路過而已。

那麼能在這條街產生消費的絕大多數都是第一和第二種類型,她們的目的是吃飯,也就是吃主餐,並且要堂食。


門頭優秀,還上過《天天向上》,為啥生意卻不好?


而降龍爪爪是什麼,定位是小吃,主打是雞爪子和豬蹄等,門口雖然擺了幾張椅子,但是這種產品,一般大家不會直接在這裡吃,更多是帶走回家吃,更不會拿著閒逛的時候吃(要帶手套還要啃,還有湯汁,容易滴落在身上)。

在中國人心裡,小吃不是主餐,不夠正式,沒有辦法吃飽,哪怕是買了這家店的產品,消費者還是得找一家店鋪吃飯,麻煩還容易浪費。所以,流量雖然不少,但都不是精準流量。

如果非要說小吃能吃飽,那也應該是在小吃街裡,而這裡並不是。

那麼降龍爪爪應該開在哪裡呢?大型社區旁邊應該是最好的位置,買回家可以作為當一道菜,或者小吃街旁邊,而不應該是餐飲街裡。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裡,都會覺得分析得很精彩,也很細緻。但我想從不同視角上表達一點我的看法。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我們的思維是有惰性的,這是我們人性的弱點。

具體表現呢,就是我們不願意深度思考,如果一個問題如果別人能給我們答案,自己就不願意自己動腦。

和真相相比,我們的更願意得到一個緩解大腦困惑的答案。比如,古時候的雷公電母,這不是真相,這只是緩解我們困惑的答案。

我們在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都是習慣性地向下思考,而不是對問題本身質疑,向上思考。比如,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句話,“不要空腹喝牛奶”,可能很多人對這個說法深信不疑,但這個說法其實是不對的,丁香醫生給出了答案,只要不是對牛奶過敏的人,早上是可以空腹喝牛奶的。

鋪墊了這麼多,回到這裡,我們第一個要反問的就是:這家店生意真的不好嗎?她的觀察有沒有偏差,把局部當整體?

|發現問題是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的能力,因為這決定了方向的正確與否。

觀察一個小時其實是不太能說明一家店的生意狀況的,完整的觀察一般包括三天,平日,週末,節假日,以及一天當中的不同時間段。這可以通過看他們的收益小票看單號判斷他們每天的銷量,也可以查看美團點評等的銷量等。

當然還可以直接和老闆聊天,後來我加了老闆的微信,他告訴我每天單量在80-150單。


門頭優秀,還上過《天天向上》,為啥生意卻不好?

這個問題的結論不重要,解決問題的思路才是最重要的。

面對一個問題先不要順著問題向下思考,而是對問題本身質疑,然後通過科學合理的推斷,對問題來源的追溯,判斷問題本身是否有問題。

全面系統地分析問題,找出所有可能原因

第二步也很難,因為一個人的認知是有侷限的,而認知跟自己的經歷,接受教育的程度,所從事的行業,判斷分析問題的思維模式都有關係。

一個人只能在自己的思維通道里進行判斷,通過一個管子看向問題,所以往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假設這間店生意真的不好,那原因有哪些呢?

內部原因:產品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口味如何,定價,運營,宣傳,服務等。

外部原因:選址,競爭對手等。

內外結合:定位和客群的匹配度,是否符合消費場景等。

因為這是一家品牌店,還可以橫向比較,其他城市其他地區的店鋪生意如何,品牌勢能是不是處在下降趨勢。很多人可能看到上過《天天向上》就覺得產品沒問題,先不說個人口味差異,眾口難調等原因,上節目也許並不是因為產品有多出色,可能是為了一定宣傳費用才上的節目。有沒有這種可能?

一個問題往往涉及點線面體,而我們一般人看到的往往是其中一個點,如何看到問題的全貌,你只要在一個行業足夠深入,掌握足夠多的背景信息,然後再結合系統的思維模式才能把問題看得透徹,然後從中找到主要問題,尋找解決方案,然後不斷循環這個過程。這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總結一下:如何解決問題?

第一步,先確定這個問題本身沒有問題

第二步,能洞察行業的本質,這個需要在一個行業的積累

第三步,調查瞭解足夠多的背景信息

第四步,運用全面的系統思維進行分析,尋求解決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