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了,我还是在问“怎么办?”——为什么人喜欢问“怎么办?”

微博上有一个博主收到了一条求助信息:


“有个事情想让您给点看法,我和老公结婚7年了,家里有个三岁的孩子,经过这些年的打拼,

现在也算有点儿家业,看到同事们炒房都赚到了些钱,我们也想买第2套房。


但是我还有个弟弟,当初家里穷,弟弟很早就辍学,而我顺利读完了大学,所以父母一直对弟弟有愧疚,


长大了,我还是在问“怎么办?”——为什么人喜欢问“怎么办?”


现在弟弟连一个稳定工作都没有,今年31了还没找到几个女朋友尝过,尝试出了几个对象都因为弟弟城里没房而分手,父母现在知道我们买二手房就找到了我和老公。


老两口哭着求着让我们在二套房落户时写弟弟的名字,然后弟弟住,


他每个月付我们固定的房租,这样弟弟处对象就可以拿着房产证的本本为自己加分,就可以不用打光棍了。”


长大了,我还是在问“怎么办?”——为什么人喜欢问“怎么办?”


显然这个要求放在任何一家老公身上都挺难接受的。


这个当事人的老公也不例外,听完就炸了,觉得实在太过分了,而网友看到父母苦苦哀求的样子就心软了


但是她觉得“又不能不顾自己的老公和现在这个小家庭而讨好父母。”


这个网友现在是左右为难,才通过网络向网友求助,希望大家给她出出主意,告诉她该怎么办?


想着这个网友焦虑的处境,我的头脑也开始自动搜素解决的办法,


但是我很快就觉察到我在替她想办法不是因为我有多心疼她,更多的是因为

“我不想和一个问题待在一起。”

长大了,我还是在问“怎么办?”——为什么人喜欢问“怎么办?”


问题让人不舒服


问题代表着不确定性,不确定的事会引发焦虑,我难以忍受这种焦虑和不安,所以非常想找到一个现成的答案来阻断焦虑的蔓延。


这个提问的网友也不愿意和问题待在一起,忍耐这种折磨,一个现成的答案能让她暂时逃离当下的焦虑。


长大了,我还是在问“怎么办?”——为什么人喜欢问“怎么办?”


去问“怎么办?”只是向外看,而问“为什么”会看到那根扎在心头上的刺。


人天生就喜欢问“怎么办?”

“妈,我东西找不到了,怎么办?”,“爸,我们班同学抢我书包,怎么办?”,“老师,这道题我不会做 ,怎么办?”


这些场景再熟悉不过了,我们从小到大应该经历过无数次类似的情况,


而这些话往往隐含着没有说出口的后半句——“你帮我,帮我解决这些事儿。”


长大以后我们还重复着这样的行为,只是内容发生了变化,老公要和我离婚怎么办?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怎么办?房子买不起怎么办?


我们重复着童年的行为是因为童年的旧的行为模式是我们熟悉的,能带来最大的安全感。


即使她采用了现实中一个现成的方案,可真的做决定她还是会感到很痛苦,因为扎在心头上的那根刺还是没有被拔出来。


长大了,我还是在问“怎么办?”——为什么人喜欢问“怎么办?”


她的内心里,唯独没有看见她自己


在她讲述的整个事件里涉及到了自己的老公,年迈的父母,让人无奈的弟弟,每一个人都像是一个点在牵制着她的行动,让她步履维艰,


可是仔细看,她对内心中应该存在情绪却只字未提。


有的人无论说什么都喜欢把话题集中在自己身上,不畏惧别人的眼光。


而有的人却像是在逃避着光的反射,宁愿当一个存在而不被看到的角色。


长大了,我还是在问“怎么办?”——为什么人喜欢问“怎么办?”


在这些人的成长过程中,往往缺少重视他们情绪感受的父母。


既然在“我”伤心、愤怒、委屈、恐惧时都没有人来及时回应,那么渐渐得“我”也会认为自己的情绪感受是不重要的。


网友的弟弟因为家里穷而辍学,又因为没有房子交不到女朋友,结不了婚。


而与之对比的是,网友自己顺利读完了大学,组成了幸福的小家,还赚了一些钱。


我想她取得一切离不开她自身的努力,有钱读书和能顺利完成学业并不是绝对的因果关系,


“既然我所取得的一切主要还是因为我自己的上进和努力,那让我来为弟弟的落魄买单,就是不公平的!”


这里只说公平不公平,在现实中网友完全可以去做给弟弟兜底,


那是她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但至少在行动之前,但是在行动之前应该先有一个愤怒的过程,


就像网友的老公一样,听到网友父母的要求立刻很生气。


但是网友的反应被自己抑制了,并且她把做决定的能力完全交给了外部,


有时候我们做不出决定,是因为我们的理智和逻辑无法从内心深处说服我自己。

只有潜意识中感受到的情绪,才会决定我们最终的方向。

长大了,我还是在问“怎么办?”——为什么人喜欢问“怎么办?”


我是这个家里的外人


网友觉得按照父母说的去做是在讨好父母,


讨好是我觉得我想要的东西不属于我。


提到父母总是觉得当初没能让弟弟完成学业,所以感到很愧疚,而这份愧疚则会让姐姐认为自己占用了弟弟的资源,


她感受到的那份愧疚会让她在这个家中活的像一个外人,拘谨又不安全。


而长大后,需要别人替自己做决定,只是想体验有父母随时陪伴,能随时关注她的内在的庇护感。


长大了,我还是在问“怎么办?”——为什么人喜欢问“怎么办?”


现实层面的行动可以让这个网友不用更多和自己的感受,待在一起,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经常用的策略,


如同我们上网追剧,熬夜玩游戏,或者用酒精和美食填满自己,


可这一切行动之后,我们还是要面对自己内在的深层的精神世界。


去了解在我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所谓心理防御,就是我们为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谎。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

有的时候,现成的办法像阳光下的肥皂泡,看着有七彩的光晕,可一个小小的颠簸就能让它怦然破裂,


而心理层面的探索和体验才能获得更长远的益处。


试着去问自己“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你的内心会逐渐腾出一些空间去接纳你的各种感受。


虽然一开始我们会对此感到恐惧,会不习惯,但是像爱默生说的,害怕的事情,你做过了就觉得没有那么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