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導師”肆意行騙,“小鹿”平臺沒法甩鍋 | 新京報快評

情感諮詢行業不能再在行騙、PUA的病態道路上矇眼狂奔,而涉事平臺也不能為箇中亂象提供“舞臺”。

“情感導師”肆意行騙,“小鹿”平臺沒法甩鍋 | 新京報快評

“小鹿情感”羅夏情感團隊導師給記者發來的私人定製戀愛套餐價目表。

文 | 堂吉偉德

“妹妹,你趕緊去把錢要回來吧,這其實是一個騙局”,若不是“良心發現”的“情感導師”打來電話,花了51388元購買情感挽回服務的李卿(化名),還沉浸在挽回前男友的夢裡。

據新京報報道,女生李卿花了5萬多元,在“小鹿情感”平臺上購買了情感挽回服務,最終卻人財兩空。而跟她一樣在該平臺被騙的人,曾建了個有500人的微信群維權。部分受害人報警後,“小鹿情感”與涉事導師團解除合作關係,目前警方仍在調查相關情況。

騙錢、玩PUA、洗腦……情感諮詢行業的亂象,已非首次被曝光。但這次新京報呈現的行業亂象,仍讓人驚愕:這確定不是以情感諮詢的名義毀“情感”這詞?

拿李卿的遭際來說,她情感無以得到挽回,還被騙了錢,這無異於第二次傷害。情感導師們本是為了滿足客戶的情感期待,結果卻這樣傷害他們感情,顯然配不上“導師”之名。而對客戶來說,接受了功利的PUA洗腦,學會了把情感當成短線投資,在手法上也滿是套路,恐怕也被帶到溝裡。

對那些出現了情感危機又深陷其中的人而言,從專業角度提供諮詢服務,傳授些戀愛方面的技巧,只要是在正當範圍內滿足市場需求,本無可厚非。但當情感諮詢和戀愛教學變成了一門割韭菜生意,問題就來了。

從報道看,“小鹿情感”是個線上服務平臺,提供婚戀挽回、戀愛教學、情感諮詢等服務,導師來自情感諮詢行業。它自稱註冊用戶達1200萬,入駐的專業諮詢師有3000多人。

但表面的光鮮難掩問題重重。部分導師無資質、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設置退款陷阱、線上導師用PUA教人學“洗腦”……從目前爆料來看,“小鹿情感”平臺及其入駐的各類情感導師團隊亂象,比此前曝光的行業亂象還多。

弔詭的是,亂象叢生之下,平臺卻“逆勢生長”,獲得多輪融資,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深陷其中,情感平臺亂象如何管,成了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要加強對情感諮詢服務的監管,首先要明確“誰來管”和“如何管”兩個問題。

互聯網平臺的監管主體多元,從宣傳、網信、工信、公安到市監,各個部門之間既有明確的分工,又有職責交叉與重合。而情感諮詢服務屬於新生事物,在其服務標準和質量上尚存在模糊空間。

“情感導師”肆意行騙,“小鹿”平臺沒法甩鍋 | 新京報快評

導師如輝給記者發來的“一級情感護理師”職業技能證書。

相比已經形成明確規則的電商交易行為,這類市場行為無論是收費的標準評判,還是服務的質量把控,更多取決於雙方的約定。鑑於此,對該行業顯然有必要進一步明確監管主體和責任,加強全過程監管。

而就“如何管”看,由於網絡平臺有“第三方責任”作為後門,很容易用中立的身份為自己開脫,加之法定程序上的“連帶責任”兌現門檻較高,要實現消費權利的保障和行業秩序的規範,存在不小的難度。

雖然行騙或教PUA的是那些入駐的“導師”,但平臺也是受益者,平臺負有“紅旗法則”下的主體責任,而不能拿避風港原則下的技術中立卸責。鑑於此,對於“以亂牟利”的平臺公司,不妨祭起“連帶責任”利器。對於很多消費維權,不能單純地視為消費糾紛一罰了之,還應基於平臺方所扮演的角色、擔負的責任和履行的義務,實現責權利的歸位。

一言以蔽之,情感諮詢行業不能再在行騙、PUA的病態道路上矇眼狂奔,而涉事平臺也不能為箇中亂象提供“舞臺”。也只有讓平臺方因為日常監管而觸及痛點,才能達到以儆效尤的目的,也能將該行業拽回正規。

□堂吉偉德(職員)

編輯:陳靜 校對:盧茜

高校退住宿費是檢驗“契約精神”的試金石 | 新京報快評

重複簽約抬頭,復工復產也要擠水分 | 新京報社論

立法禁止擅自放生,也是保護動物 | 新京報快評

日本緊急事態延至月底,安倍執政8年的一次大考 | 新京報快評

穿比基尼加油、戴學士帽賣房:攬生意不能靠“歪招” | 新京報快評

“情感導師”肆意行騙,“小鹿”平臺沒法甩鍋 | 新京報快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