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临清美食——家家会做的运河什香面

我之前文章里写“运河什锦面由金瓶梅宴中的温面和本地民间小吃捞面综合改进、演变创新而来。什香面(十香面)故名意思就是十种菜系,烹饪制作工艺流程讲究,菜码品种多,名为十样菜。其实,菜料达十八样以上,且随季节变换蔬菜。”

反复读了几次,我感觉忒官方了,一点也不地道,而我这【解密临清美食】特辑就是要实实在在,所以我这篇说下我听过、见过、吃过的什香面。

解密临清美食——家家会做的运河什香面

有很多文章会写十香面,也有很多饭店真的有十样菜码,其实我感觉咱们平常说的那个shi香面应该是【什】,也就是什锦的意思,讲大白话,就是什么菜都有,可以不到十种,也可以超过十种。

那篇十大最具代表性名吃中,有人说“温面”,其实最开始写文字的时候我并没在意,而这位朋友的回复让我一下子时空穿越了,因为我爷爷就爱说“温面”,这可能是老一辈人通俗的叫法。说是温面,但是我记忆中每次吃都是在天暖和的时候,尤其是夏天吃的比较多,想想也是,那么多菜码放碗里,面条调一调才能拌匀,冬天容易凉,而夏天吃最好,夏天面条出锅,在凉水里过一下,伴着那么多菜码,吃肚子里特别舒爽,所以可能很多人的叫法和我们家一样,叫“凉面条”。

解密临清美食——家家会做的运河什香面

面条大多是机器压出来的,现在容易买到,在我小时候,每次吃凉面都要去现压(面),我奶奶把面粉放到密实的袋子里,还会带两个鸡蛋,因为加鸡蛋活出来面更加筋道,更加好吃,然后带着我去我家不远的地方压面,等我长大一些,我就替我奶奶拎着面口袋,这段场景在我记忆中非常深,因为它重复出现在我童年的生活中,以至于我现在对什香面都有种独特的情怀。

解密临清美食——家家会做的运河什香面

面条就是普通的面条,无非是加点鸡蛋,用高级点的面粉,真正可说的就是菜码。我前面说:菜料随季节变换蔬菜,这个确实是,因为从春末吃到深秋,现在有大棚随时什么菜都有,以前菜是随季节走的,但是有几样是必须有的,或者说每次吃都能碰到。一个是西红柿鸡蛋卤,另一个是黄瓜丝,还有就是麻汁(芝麻酱,我还是喜欢叫麻汁),最后就是蒜泥儿,说是蒜泥儿,其实是带点蒜汁儿的,带点蒜汁才能拌的匀,之所以叫麻汁不叫芝麻酱,在我眼里区别就是麻汁稀一些,芝麻酱比较浓稠,吃面当然要麻汁。

主要调味的就是卤,我上面写了西红柿鸡蛋卤,鸡蛋和西红柿炒制过程要弄得碎一点,还要着重多放点盐,咸一点。素卤还有茄丁卤,除了这两样素卤外当然是肉卤,相当于炸酱面那个炸酱。卤是主要调味作用,所以无论是家里吃还是去外面饭店吃,其他菜码都是用碟子,而卤用的是盆儿,这是什香面的灵魂。

麻汁也是重中之重,至少我是这么认为,因为我爱吃麻汁,麻汁包裹在面条外面薄薄一层,吃到嘴里特别香。当然这需要一种功力叫做拌面,俗称调调,菜码全放进去,调的越匀越好吃,如果麻汁舀进去你调成了一个疙瘩,那全完了。

蒜泥儿也是点睛之笔,吃到嘴里辣辣的,不加蒜泥儿的什香面没有感觉。我想和蒜泥而写一块的是韭花酱,常说的腌韭菜花,比较咸,用于调味。蒜泥儿和韭菜花都是只放一点的。

蒜泥儿一般家里都有蒜臼子,自己捣就行,我小时候就是干这活的,这是我唯一能帮上的忙,腌韭菜花、麻汁,还有用到的醋,或者再加点酱瓜末,都应该是“济美”酱园的。

解密临清美食——家家会做的运河什香面

能够唤起味蕾的,还有韭菜碎、豆角沫,哎,好像我还吃过一种卤,是豆角肉末卤,前面不加了,写到这里吧,不写豆角沫我还想不起来呢。除了这些还有绿豆芽、红罗卜丝等等,这些都没味儿。所有菜码加工必须遵守一个原则,那就是能细就细,能切丁就切丁,卤不能太稠,目的就是调面容易调匀,终极目标就是好吃。你说你家有钱,肉卤全是肉,那你出门把门带上,你不懂什么叫好吃。

吃什香面不是所有菜码都放上的,喜欢吃么就选么,好吃才是目的。前面说了,拌面功力相当重要,首先你不能因为能吃把面条全挑碗里,来上半碗面条就可以了,剩下的空间放菜码,还要预留出空间让你拌面条和菜码,至于怎么拌怎么调,这个要亲自上阵多次体会,熟能生巧。

什香面存在于临清千万家庭之中,夏天一到,三五个菜码就能做成个简单的什香面,再简单些,肉卤+黄瓜丝也可以,有时间多准备,时间紧凑少准备,还是那句话,好吃是王道。

最后,什香面临清人都会做,但是作为临清美食,饭店也绝对少不了,据说临清宾馆的什香面不错,我没吃过,不能下评语,给朋友们做下参考,有吃过的可以在下面留言评论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