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高輿情管理:瑞幸爆雷見識到了頂級黑公關 秒殺大車圈黑公關

摘要:據領高危機公關輿情監測:據媒體報道,某對沖基金為了做空瑞幸,證明其財務造假,委託調查公司,派出92個全職和1418個兼職調查員,在全國900多家門店蹲點,收集25843張購物小票,並錄製11260個小時的門店錄像,最終得出了瑞幸造假的判斷。這手段,1、捨得下本;2、委託專業機構;3、符合人民群眾期待。

領高輿情管理:瑞幸爆雷見識到了頂級黑公關 秒殺大車圈黑公關

瑞幸咖啡

無巧不成書,就在我大車圈黑公關之妖風又刮回來的時候,昨天瑞幸爆雷刷屏。

瞬間讓我們見識到了隔壁最高規格的“黑公關”。

據媒體報道,某對沖基金為了做空瑞幸,證明其財務造假,委託調查公司,派出92個全職和1418個兼職調查員,在全國900多家門店蹲點,收集25843張購物小票,大量內部微信聊天記錄,關聯人與企業的工商信息,並錄製11260個小時的門店錄像,最終得出了瑞幸造假的判斷。

這手段,1、捨得下本;2、委託專業機構;3、符合人民群眾期待。

瞬間把我大車圈的黑公關手段秒成渣渣。和隔壁博士生比起來,我們也就是小學生玩泥巴的水平吧。

比如最近,甲車企監測到了一波異常的、有組織的負面攻擊,經過“深度調查”後認為是對家之一的乙車企組織發起的。因為攻擊內容大多是厚此薄彼的產品對比,當甲的產品被薄進地心時,乙的產品則被厚上天了。

截止3月23日,攻擊數量已經達到了743條。其中,668條是攻擊旗下兩款重點車型,113條攻擊車機問題,145條攻擊變速器,119條攻擊發動機,還有48條攻擊企業。

我們能知道得這麼細緻,是因為甲車企針對此事的調查情況彙報,被貼到了網上。文件的真實性也得到了甲的確認,稱是內部文件,不清楚如何流出,正在排查原因。

甲車企還對媒體說,已經和乙的高層進行了交涉,對方刪除了部分文章,也進行了道歉。

然而乙車企顯然不是這麼個意思。他們對媒體表示,對於文件的真實性不作評論,但始終相信清者自清,自己永遠不會做出攻擊競爭對手的事。

與此同時,其品牌公關部還針對媒體採訪,發佈了一個蓋戳的回函,指出他們最近也掌握到網上有不利於自家產品的文章800多篇,對標的恰恰是甲的產品,但也並不據此認為就是甲操縱的。

領高輿情管理:瑞幸爆雷見識到了頂級黑公關 秒殺大車圈黑公關

熟悉套路的朋友一定曉得,乙車企妥妥是在進行反擊。言下之意是,甲的指控不僅武斷,面對相同的處境,甲的表現還比較小氣。寶寶也一樣苦,但是寶寶就不說。

進一步誅心而論,如果甲車企認定乙是在蓄意攻擊,那麼按照同樣的邏輯,乙也可以認定甲是在蓄意攻擊。

事情至此,我們也不方便判斷究竟誰是誰非。按照以往黑公關事件標配的懸疑驚悚性,裡面至少還可以藏三到四層反轉劇情。

我們甚至也不好判斷,此事究竟是告一段落了,還是一卷沉重的大幕剛剛被掀起。只是從大的層面來說,即便這樁了了,黑公關也只會暫時低調,而不會徹底離開。

領高輿情管理:瑞幸爆雷見識到了頂級黑公關 秒殺大車圈黑公關

這是個盤大根深的老問題。

很多人感嘆,世風日下,民心不古。但是這個解釋經不起推敲,因為民心不能更純樸了。沒有一家車企在道德層面上認同黑公關的行為,甚至幾乎所有業內人士對黑公關都恨之入骨。

前年便因為一起轟動業界的黑公關事件,八家車企義憤填膺地組成了“中國汽車行業自律聯盟”,旗幟鮮明地反對黑公關、黑媒體,誓要淨化汽車行業的輿論環境,維護良好的競爭秩序。

不僅如此,大家還都有崇高的覺悟。

比如這次,甲車企在流出的文件裡就敦促,疫情期間,國內汽車市場尚待恢復,作為中堅力量應同氣連枝,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市場之中,共同引領中國汽車向上發展,不應窩裡鬥。

而乙車企也在回函裡呼籲,疫情當前,倡議大家將工作重心放到復工復產上,提升產品力和服務力,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攜手共建中國品牌美好未來。

偉光正,還識大體。

被敦促的和被呼籲的對象,在用高度一致的政治正確進行思想互搏。到底是誰在逆正義洪流堅持黑公關,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汽車界的黑公關事件從沒有固定的角色分配。這一輪的受害者,很可能會成為下一輪的施害者,攻防換手之間,沒有一片指甲片是無辜的。

混戰的局面,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企業從事黑公關的邏輯預設:我不幹,別人也會幹;等別人來幹我,不如我先把別人乾死。

這種防禦心態的根基不是簡單的利己,而是現實主義且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所以對於黑公關,我的看法比較悲觀,不存在自律的可能性,不存在消滅的可能性。它所指向的本質不在於可以被規訓的商業逐利意識,而是一種生存本能。

領高輿情管理:瑞幸爆雷見識到了頂級黑公關 秒殺大車圈黑公關

生存危機感越重的企業,越容易去幹黑公關。資深業內人士或許可以回憶起第一批開幹黑公關的車企,十之八九是私營企業,因為早期他們面臨更激烈的競爭壓力,沒有成熟品牌的光環加持,也沒有國營鐵飯碗來護體。

反過來說,像大眾這樣的明星合資企業,從事黑公關的概率就極低,不(只)是因為他們的合規嚴,法務硬,採購不同意……而是從動機上就純粹沒有必要性,直到現在也沒有。

同理,生存環境越惡劣,黑公關行為就會越猖獗。這也是為什麼近期妖風回襲的原因,車市太爛,活下去太難。越是要共克時艱的時候,反而越不可能和諧共生,因為從我們商業的意識形態來講就不支持這個理念,而是遵循最大化地去佔有有限的資源,提高自己的生存概率。

所以即便組成聯盟,很遺憾也都非常塑料,只是有名無實的共同體。可以回顧一下過去但凡有的聯盟,到底幹成過什麼。

領高輿情管理:瑞幸爆雷見識到了頂級黑公關 秒殺大車圈黑公關

在動機之後,才是其他的催化因素。

比如,以往很多人認為,黑公關是網絡時代催生出來的營銷方式。基於互聯網,才形成了有組織、有分工、最主要有利可圖的產業鏈條。

這有一定的道理。在此之前的競品攻擊,往往僅限於終端層面行為。比如,4S店的銷售代表張三同志跟你說,隔壁對家的車很垃圾會斷軸。

但是到了互聯網時代,黑公關則是被提到了品牌層面行為,背後離不開這個手段實現產業化之後變得越來越便利。同樣是懟,輿論在與企業資本苟合之後,影響要擴大得多,形態也要惡劣得多。

然而,再惡劣還是幾乎沒有犯忌成本。這也是促成黑公關愈演愈烈的因素之一。相關法律法規是存在的,但是要達到犯規犯罪,接受足以殺雞儆猴的處罰,要求有點高。

按照此次甲車企的說法,應對措施也只是:和對家企業領導進行交涉;和參與執行的公關公司進行嚴厲的交涉;以及對涉事的分發公司發送律師函警告,一旦證據充足會進行行政投訴、法院起訴。

一種粉色小拳拳捶在你胸疼在我手的即視感。

當然,因為此次黑公關的行為本身也比較淳樸。七百多條攻擊,大致通過三條路線發出,都是老套路了:

一是把通稿通發到五門五垂(五大門戶網站、五大垂直網站)和自媒體號上;

二是通過分發公司,新建自媒體小號,同時間多賬號發佈相同內容;

三是通過代理公司,和自媒體大號合作,大規模下單約稿。

也就是說,是海量垃圾信息戰。

退一萬步講,這種易於叫人看出端倪的操作,可能還是忘了腦子、摸著良心乾的。

何況,內容很多時候是主觀的,也就增加了定性難度。理客中的負面報道和黑公關之間,存在很大的彈性。畢竟從哲學上講,我們所認為的理客中的真相,也只是無限接近於絕對的真相;而即便是虛假,也是一種對真相的背離,所以一定會有真相的成分。

據統計,六成的黑公關操作,都是基於對真實新聞內核的惡意曲解。好比說甲車企就指出,此次攻擊的重點內容,包括“嚴重偏頗”的行業市場分析。至於到底偏不偏,偏得公道不公道,都是得另看。

說起來,汽車黑公關有一點好,不會出現那些特別不走尋常路的邪典操作。

圈外的例子,比如上個月,社交應用Soul的運營合夥人和員工,故意在對家UkiAPP上散佈涉黃有害言論和圖片,“設局”惡意舉報,導致對家APP被下架處理三個月。這件事是構得上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的,涉事人被普陀區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了。

畢竟我們都是老實人。

畢竟汽車有些特殊。

去年末,新華多媒體數據發佈的《2018-2019網絡“黑公關”研究報告》顯示,黑公關高發行業,包括了新型服務業(11%),汽車行業(9%),餐飲行業(8%),教育行業(7%),而最最最最最大頭的就是互聯網行業,佔比高達65%。光是去年,騰訊、美團、拼多多等等都屢遭“黑”手。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麼多高發行業裡,只有汽車經營的是實體產品。

我們總以為牌多業亂的手機、家電行業應該玩得更過火。畢竟打開知乎、貼吧等地,誇張生動的水軍讓人過目不忘:“買XX冰箱,送嗡嗡款拖拉機,售後絕對世界一流,收費還不解決問題。”

但是和那些非標業務不同,基於製造工業的實體產品,總還有統一的標準和規格。輿論再妖,鐵皮該硬還是硬的。無論從哪個角度進行黑公關,最後還是都落實到產品。有物質基礎作擔保,就有一定的反黑資本。

總體來說,我不認為黑公關可以被消滅,它已經是一個不可避免的時代背景。但是我也並不認為存在即合理。

我們能做的,大概是努力去辨認關於這個世界的真相,努力認清自己的侷限和恐慌,然後試著再努力一些,避免那些平庸的惡,也避免變得犬儒主義,好別把這個世界讓給你鄙視的那些人。

領高輿情聲明:文章來自領高輿情監測網絡公開信息,著作權屬原作者所有(karakush),如涉侵權,請聯繫領高輿情,即刻處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