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学画画,怎么让家长分辨老师是否专业?

新洲艺术馆


儿画的学习建议家长一定要谨慎,儿画是孩子的启蒙兴趣,如果选好了可以很好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选不好会打击孩子学习画画的天赋。其次多看多问,多找几家机构主要对比一下课程体系,学习一定是一个体系的过程,不要学一期后后续在提高没有班可以学了,造成孩子不能持续学习。对看授课老师的风格和专业程度,很多老师不是科班出身,在培养孩子时因为专业限制,不能很好激发孩子潜力。老师的授课方法尤为重要,小朋友的教学方法一定要适合,老师要有耐心、童心、爱心。


幸福的教育工作者


您好,我是UP儿童艺术能量,非常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作为一名从事儿童艺术教育多年的老师,对于这个问题还是具有一定发言权的,如同我的名字 — “UP儿童艺术能量”,我认为绘画艺术是儿童成长中的必不可少积极向上的能量,如同精神的爱和物质的食物一样,都是孩子成长的能量。

那么,如何让绘画艺术学习真正的激发孩子潜在的能量,给孩子链接更多的能量呢?

非常重要的一环是:需要有专业的绘画艺术老师。

这个专业不是让家长看上去的专业,不是做出来的专业,而是作为一名有情怀,有理想,有正确教育理念的艺术教育家的专业,这确实是需要一定的认知高度和持续努力的执着。但是教育家也并非就是高高在上不可企及的,能够在自己教师岗位上非常专业的做好教学工作,就是了不起的教育家。


此前我的回答“小学美术老师如何去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一文里对于小学阶段的美术老师专业能力的陈述也可以参考。此回答已获得[今日头条问答青云计划]奖励,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下面以我对于专业的认知,分析下,学龄前美术老师专业水平的标准及家长如何去判断。

专业标准一:有耐心,真正的爱孩子。

这一项,不仅仅是美术老师必备的基础素质,也是任何从事教育行业的老师们都应该具备的品质。

伟大的思想家泰戈尔曾说过:“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现在的家长,尤其是90后家长,对于非学科类兴趣教育的认知也越来越高,已经不是之前60、70,甚至80后家长比较功利的以学习技能,考学目标,职业选择等为方向了,而是希望通过兴趣的学习去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让孩子有更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更多的感知力和审美能力。

这对于美术老师的要求其实是更高的,因为这种教育没有一个可衡量的具体标准,不是分数可以去界定的,能够让孩子没有压力,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沉浸在美术学习中,去释放和汲取精神的感受和能量,第一个要素就是,老师的耐心和真正爱孩子的能力,她需要去接纳学龄前孩子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 那么家长如何通过未报名前的有限时间了解老师的耐心和爱心呢?

  1. 多与老师交谈,在交谈中提出孩子你家孩子会有的表现,譬如有的时候会不听说,随意离开课堂,听一下老师对于此类问题的解答。
  2. 察言观色,人的面部表情是心理活动的直接体现,对于问题的解答和分析,面部表情会带给你更多的认识。

专业标准二:对于学龄前儿童的了解。

每个年龄阶段,心理生理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表现在绘画上,也是分时期的。

一个专业的美术老师,在进行美术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建立在身心发展的基础上,教学才有意义。

美国当代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心理学家,宾州大学艺术教育系教授罗恩菲德认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富于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而创造性是每个儿童都具有的潜能,为使这种潜能得以实现,不要从成人角度评价儿童作品,让每个儿童都会无拘无束地运用创作欲望,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生活,这就是发挥创造力的最佳途径。
  • 学前儿童绘画发展一般年龄段及特征

每个阶段是阶段顺序性的,每个孩子的时间前后会稍微有所差异。

1. 涂鸦期 (1.5~3.5岁)

  • 在此阶段,儿童的绘画缺少视觉控制,是儿童的感知觉和肌肉群有了一定的发展之后,开始手脑协调,开始对周围环境作出的一种新的探索,是纯属于肌肉的运动,无目的的乱画。

  • 在前期,主要是以手肘为中心的运动,所以孩子的多数涂鸦是以折线的形式出现;而涂鸦后期,随着孩子手部和大臂力量的增强,孩子开始以肩关节为中心,以整条手臂为半径,能够画出闭合的圆形了,这个时候的涂鸦可以出现圆环型,螺旋形等。

  • 他们只是把涂鸦作为一种游戏,享受动作带来的有节奏的快感,反映在画面上的是杂乱的线条。这个时候他们不会注意色彩变化,对于颜色是不挑剔的。

2. 象征期 (3.5-5岁)

3岁以后已经能用手腕和手指画画,能够进行有目的的绘画活动。绘画发展进入象征期。这时他们可以凭主观直觉印象描绘出物体的粗略形象,象征物体的外形轮廓,他们会指着一个类似于正方形的形象说这个是一头牛,而过一会你问他,他可能说,这是一个桌子。他们对于绘画的象征不具备恒常性,只是他们自己想象的形象,绘画并不能具有表征的意义。

3. 图式期(5-7岁)

  • 这个时期,儿童绘画开始有目的、有意识地表现事物和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情感,也是儿童绘画最有活力的时期。

  • 这个时期他们基于自我的认识、环境、想象等,用画来传达各种概念,在绘画的表现形式、颜色的选择和偏好、画面构图都比象征期有很大的发展。

  • 这个时期的画面,能够很形象的表征具体的事物,他说他的作品是一匹马,那么你看上去,就会发现,他画的就是一个形似马的作品,这个时候就具有完整的表征意义了。而且会用相应的色彩进行形象的表达。

  • 儿童画是儿童心理活动的直接形象体现,每个阶段的主要行为模式及其绘画的特点都有质的差异,这种阶梯式的绘画能力发展,会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叠,但总得来说,它是顺序性发展的,但不同个体会因为认知水平和环境差异而有所不同,可提前或滞后,都是正常的。

对于学龄前的早期艺术教育,更多的不是教导,而是要给孩子自由,这种自由是在尊重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条件下,因人而异的情绪情感的绘画表达。但是自由不代表无条件放任,而是通过系统化的引导,让学龄前的孩子有能力去感知世界,体验事物带给他们感官的刺激,在这种刺激之上去整合形成自己成长必备的能量。

所以我们的美术老师,一定要了解每个时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了解绘画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表现,结合他们的特质进行适时适度的指引,帮助他们更好地创造。

  • 那么家长如何了解美术老师对于孩子生理心理及绘画阶段的了解呢?

  1. 考考老师,我家孩子为什么画的一点都不像呢?
  2. 求助老师,我家孩子为啥只喜欢蓝色,怎么能让孩子也多用用其他颜色呢?
  3. (更多问题和标准答案可以私信我哦……)

专业标准三: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一个好老师,不是满腹经纶,学高八斗就一定专业能力强,作为兴趣学习的老师,能够不断学习,输入是必须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能把自己的学识、能力输出,能够让自己的专业和孩子产生链接,而且是有效的,能够和学生产生能量互换的输出。这才是教育者的硬核素质。

  • 那么家长如何了解美术老师的输出能力呢?

  1. 在交谈中,作为家长要体会,你是否能够很清楚的得到信息,老师是否能清楚简洁的表达。

  2. 他是否能够让你感到非常信服,能够给你实质性的建议。

专业标准四:翻翻老师的朋友圈

朋友圈是一个人的名片,里边有他的认知,兴趣,价值观,审美能力,学习能力,为人处世的能力,等等……

  • 在朋友圈,家长朋友们你可以了解到:

  1. 他的生活兴趣及活动路径,能够看出他对于生活的态度是否积极阳光;

  2. 他发的是专业领域学习的内容还是抖音快手的无聊段子,他有什么样的兴趣和爱好,他是否在专业上努力积极?

  3. 他发的照片是随手一拍,还是精心构图,认真美化之后的?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审美能力,这是美术老师的核心能力……

  4. 他对于转发链接的内容和评论,可以看出他的三观……

  5. 他对于学生作品的点评,可以看出他的教学能力和复盘能力……

这一些,都属于一个教育者的能力,我认为,这是必须关心了解的。做人做事都在这里了。

专业标准五:校区资质,教师个人职业资格,品牌影响力等

在以上的陈述中,

  1. 标准一是最重要的,做事先做人,人不nice,别的都免谈,你不会放心把孩子交出去的。

  2. 标准二是教学的前提,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绘画心理特征,那还当什么老师。

  3. 标准三是老师的教学能力,一个思维敏捷,表达力强的人,只要他认真,做什么都不会差的。

  4. 标准四是全面了解一个人的途径,可以有一个综合的认知。

那么标准五,资质是美术机构,美术老师的敲门砖,品牌影响力是机构在当地的口碑。

但是如果前四条都具备的老师,他的起点是不会太低的,他对自己是有要求的,他自己就会选择好的机构平台,他自己就会努力去提升自己。所以,资质我把它放在最后一条。

同时,我也不愿意用资质和证书限制极个别特别有能力有情怀的艺术教育家们。

毕竟有很多有情怀有理想有个性的艺术创作者不屑于去花时间考取所谓的证书和资质,而是把精力放在艺术和教学上。

当然这需要你更专业更精准的洞察力才能鉴别。

我是UP儿童艺术能量,欢迎关注我,和孩子一起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多能量!


UP儿童美学


对于儿童画培训的“专业性”,家长是很难分辨的,因为优质教学资源肯定是稀缺的。另外谈论涉及儿童画教学的专业性要和美术老师本身的专业水平分开,因为专业水平只是教师素质的一个方面,叫美术学院大学教授来教小孩子不一定,不是不一定而是多半教不好。

个人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下,一个好的教师堪称优质教学资源的老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专业基本功+教学基本功(讲课能力、课堂管控能力、板书、普通话等)+教学心理学知识+教学实践经验+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共六大板块。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判断了,一个老师刚从大学毕业,成为一个少儿美术老师,他具体哪方面的能力一目了然。

那么是不是那种获了很多奖的特级高级教师教学水平就高呢?未必,我见过这样的老师,级别很高,但他却是文学专业的。因为评职称语文老师太多竞争大,美术教师少竞争小,加之重点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要打造,政策倾斜,老师很容易就混上去了。这样的老师对美术的认识几乎没有,那怎么可以上好美术呢?

那么到底怎么分辨呢?我有一些简单的方法。

第一,到百度输入“儿童画"三个学,点图片,就会出现很多儿童画作品。如果你看到的那些老师教出来的作品是那样的,那就是很不专业的。因为那样的简笔画连幼儿园老师都能教,简笔画画嘛,几何图形而已。

第二,教孩子画素描。我见过教6岁孩子画素描的老师,可怕。孩子最好十二岁以后才可以学素描,即使从小就一直学习美术的孩子,也最好十一岁后学素描。我教高考也二十多年,但我不会教十二岁以下的孩子画素描。

第三,一味做手工,见不到老师给孩子实质性造型能力训练,还美其名曰培养创造力。

第三,教孩子画传统国画,如蔬菜瓜果梅兰竹菊。我就是国画专业研究生毕业,但我不会教孩子尤其是学龄前孩子画国画,我可以用国画材料,教孩子画出有儿童特征的画。

第四,每个孩子的作品应该不一样。如果老师拿一个临本叫所有学生照着画,甚至把图片打印出来叫孩子涂色,这样的教学下,孩子必然千篇一律,思维固化,受害不浅。

教少儿美术,其实是老师综合修养的体现。教学设计是在自己学养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少儿心智成长的课程体系。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师,要经过很长的路,当然一个成熟教师教学肯定和周围的同行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也是判断一个老师专不专业的一个特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