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高校研究生贩毒获刑 好家境能出“好成绩”不一定能出好人品

消息来源 | 长沙潇湘晨报

“几名90后男子互相勾结、分工合作,多次贩卖毒品“K粉”,而其中一人竟是某名校研究生。

8月6日,长沙市开福区法院公开审理此案,被告人徐某、王某等六人犯贩卖毒品罪,分别判刑四年九个月至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二万元至一万元不等;被告人谢某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三千元;对违法所得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长沙高校研究生贩毒获刑 好家境能出“好成绩”不一定能出好人品

【案发经过】

3月,被告人徐某、王某、杨某、雷某、张某合谋购入毒品氯胺酮(俗称K粉),再分装贩卖给吸毒人员以获取利益。徐某为团伙负责人,负责提供毒资及联络上线购买毒品、分配该犯罪团伙的具体工作;王某负责毒品的出入及保管;杨某为财务,负责毒资的管理及分配;张某、雷某负责对外销售毒品。

该团伙3月至5月期间,以147500元价格分八次购入氯胺酮用于售卖,其中徐某获利4.8万元,王某获利2万元,杨某、雷某、张某获利10000元至4000元不等。另外,被告人谢某凌、谢某等二人将毒品氯胺酮贩卖给吸毒人员,分别为5次(2.5克)、1次(0.5克)。

长沙高校研究生贩毒获刑 好家境能出“好成绩”不一定能出好人品

5月9日,公安机关抓获被告人徐某等7人,扣押被告人王某疑似毒品22包,共264.25克;扣押被告人雷某疑似毒品9包,共4.54克。经鉴定,王某被扣押的疑似毒品的物质中有9.85克检出氯胺酮成分,雷某被扣押的疑似毒品的物质中有4.54克检出氯胺酮成分。到案后,七名被告人均如实供述犯罪事实。

法院认为,被告人徐某、王某等6人违反毒品管理法规,多次贩卖毒品氯胺酮,情节严重;被告人谢某违反毒品管理法规,贩卖少量毒品氯胺酮;其行为均已构成贩卖毒品罪,依法应当追究七名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除1名被告人为80后,其他的6名被告人均为90后,而最小的1997年出生。其中,被告人雷某是某高校研究生,他从小家境优渥,学习成绩优异,是父母的骄傲、邻里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然而,他到长沙后,结识了徐某、王某等社会闲散人员,并常年混迹于各大娱乐场所。因为没有工作,再加上日常的生活开支,他很快欠下不少网贷和信用卡账。由于父母对他期望较大,他不敢向家里寻求帮助,竟开始从事贩毒,并在贩毒路上越陷越深。

长沙高校研究生贩毒获刑 好家境能出“好成绩”不一定能出好人品

一向都是邻居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却走上了贩毒的道路,让人唏嘘不已。

从这件事情上,嘟嘟看到了两个当前越来越多年轻人面临的“尬”点。

  • “成绩好、文凭高”却找不到工作;
  • “家境优渥、不差钱”却频频网贷、负债累累,最后走上“找快钱”的不归路。

这背后,反映出的两个本质现象是:

一、高知分子“社会责任”的缺失;

二、高压家庭教育下,孩子的“人格缺失”

子不孝,父之过?

曾几何时,能够读上名校,进修研究生、博士,是何等荣耀的事。有了名校的文凭和优秀的学习成绩,就意味着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好的就业机会,这是整个社会环境所默认的规则,也是很多寒门为之一搏的根本动力。

但是现在,这种社会意识已经逐步开始瓦解。

而背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社会责任感”的高知识分子已经越来越多,而且还在呈现普遍增长的趋势。

“养儿防老”成奢望,“养儿啃老”成常态。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海归啃老”的视频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长沙高校研究生贩毒获刑 好家境能出“好成绩”不一定能出好人品

父母辛辛苦苦半辈子把儿子送出国留学,结果换来的却是儿子回国十多年,常年不工作,专心“啃老”,一气之下,这位父亲把他买给儿子的路虎给卖了,希望能够借此激发儿子的斗志。不想,儿子却砸了自己的车不说,还扬言要把自己的老爸砍死。

更可怕的是,类似于这种躲避社会责任,一味啃老的现象,在国外,比如日本,已经成了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

前段时间,日本有条新闻,震惊四野。

日本76岁前农林水产省高官熊泽英昭,将44岁亲生儿子熊泽英一郎杀死的新闻,震惊四野。

长沙高校研究生贩毒获刑 好家境能出“好成绩”不一定能出好人品

据了解,44岁的熊泽英一郎,从不工作,是典型的“啃老族”。

他宅在家里打游戏,每月花费信用卡金额约合20000元人民币,比很多拼命上班的人月薪还多。并且,存在严重暴力倾向的他,多次在社交网站上炫耀自己中学时期殴打母亲的快感,并扬言要杀死母亲。

父母劝其出门工作,熊泽英一郎质问父母:

“既然自作主张把我生下来,那就到死前最后一秒为止都替我负责吧。”

长沙高校研究生贩毒获刑 好家境能出“好成绩”不一定能出好人品

这种价值观扭曲的言论,多么可怕!

在为这种种行为感到发指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越来越多的“巨婴”出现。

为什么留学海外的海归,选择“啃老”?

为什么名校研究生,会拒绝找工作?

为什么44岁,正当壮年的时候,选择宅家里打游戏?

种种问题,一度引发网友激烈讨论:

长沙高校研究生贩毒获刑 好家境能出“好成绩”不一定能出好人品

这些讨论,纷纷指向一个结果: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却忽视了如何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人”

“望子成龙”更要“望子成人”

从这则新闻中,不难看到,这位名校研究生之所以选择贩毒谋生,不过是因为缺钱了。

长沙高校研究生贩毒获刑 好家境能出“好成绩”不一定能出好人品

常年混迹于娱乐场所,因此欠下了高额的网贷和信用卡账。为了还债,选择贩毒捞快钱。但矛盾点是:他家里并不差钱,家境十分优渥。为什么缺钱的时候,不伸手向家里要?

新闻给出了解释:由于父母对他期望较大,他不敢向家里寻求帮助,竟开始从事贩毒,并在贩毒路上越陷越深。

其中的关键信息点是:父母对他的期望过高。

这种来自父母的期望,相信大家都是深有体会的。上学的时候,我们往往会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拼命学习。工作的时候,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常常报喜不报忧,压力独自扛,或许你记不清多少个深夜里加班肝方案的日子,但是却能清楚地记得父母在人前自豪地“炫耀”自己儿子时的那种满足和喜悦。

但是当父母的期待变成一种重负的时候,常常会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人格丧失的背后,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永远是一堂上不完的课。但是不论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如何急切,都要首先培养他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的人”。

何为“健康向上”,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健康、人格的健全、正直的三观、积极的心态。“向上”既是指生命力,更是要培养孩子在面对困难或是压力的时候,采取的正面应对的心态与措施。

富裕优渥的家境,能够培养出以为成绩优异的学霸,比如新闻里这位贩毒获罪的名校研究生,但是却不一定能够培养出一位【健康向上,生活幸福】的社会人,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依旧是健康的家庭教育。

在有一期的《圆桌派》里,请来了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老师,那一期谈论的正是家庭教育问题。其中提到了诸多的观点,引来网友围观。

长沙高校研究生贩毒获刑 好家境能出“好成绩”不一定能出好人品

1.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

什么才是有效的沟通?

有效沟通的背后,其实是一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绝对信任】。互相信任的两个人才能产生默契无间的沟通效果。

怎么建立这种信任感呢?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与感受,认真听他的每一次诉说,学会站在他的视角里,为他解决烦恼。长此以往,孩子对父母的信任自然加深。

失去有效的沟通有多可怕?缺少有效沟通,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只能用“大吼大骂”来解决,甚至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造成极度偏激行为,如自杀。

长沙高校研究生贩毒获刑 好家境能出“好成绩”不一定能出好人品

每年孩子的自杀的新闻,都层出不穷。造成自杀悲剧的原因,始于【有效沟通的缺乏】,根本原因在于孩子对【生命的轻薄】。

2.培养对生命的热情

如何让我们的孩子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作为父母,用心守护孩子能够得到的当下的快乐和幸福,让孩子从小能体验过发自肺腑的快乐,感受过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在孩子心底驻扎下希望、温暖和美好,这样当孩子遭遇挫折和苦难,身处低谷时,那颗被爱滋养过的心灵,依然有一种免于崩溃的力量。

长沙高校研究生贩毒获刑 好家境能出“好成绩”不一定能出好人品

3.挫折教育

什么是挫折教育?

长沙高校研究生贩毒获刑 好家境能出“好成绩”不一定能出好人品

挫折教育近年来是很多教育家常常提到的一个教育方法。

所谓挫折教育不是让孩子真正体验挫折,而是教会他如何积极面对挫折。

这位研究生身处经济窘迫的境地,首先选择了网贷,而非寻求家庭的帮助。一方面说明他与家庭之间的沟通障碍,另一方面也说他面对挫折时的脆弱度。

长沙高校研究生贩毒获刑 好家境能出“好成绩”不一定能出好人品

而四川这位选择自杀的孩子,我相信他选择自杀并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长期的情绪积累。学业压力,父母的压力和不理解,孩子不会及时的调节......种种因素,导致孩子的绝境中感到孤独,最后走向极端。

4.培养健康积极的三观

三观说来抽象,但实际上处处贯穿了我们的生活。

生活中做出的每一个选择;

为人态度(有所为有所不为)与底线;

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

......

长沙高校研究生贩毒获刑 好家境能出“好成绩”不一定能出好人品

“网贷”“贩毒”这些行为是否可为?这位名校研究生用他的行为说明了他“三观”的界限。

用教科书式的说法: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有幸福生活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