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拐點:清末廣西桂平縣往事

1847年冬天,武宣縣團練頭目、地方鄉紳王作新發現他以前相識的私墊教師馮雲山的行動很不對勁,經過暗中觀察,王作新發現馮雲山是在借“拜上帝教”之名搞陰謀叛逆之事,在掌握了大量實證後,瞅準機會率團練將馮雲山抓獲,解送桂平縣衙,告稱馮雲山“陰謀叛逆”。


歷史的拐點:清末廣西桂平縣往事

馮雲山是早期拜上帝教的真正領袖


對於拜上帝教來說,教主洪秀全等於是個招牌,擁有極強組織能力的馮雲山才是靈魂人物,他被抓後,洪秀全不但沒有顯出神能去救,反而嚇得逃去了廣東。

因為謀逆可是十惡不赦的大罪,馮雲山眼見難逃一死,拜上帝教人心惶惶,幾近崩潰。

但就在這關鍵的一刻,一個小人物的出現改變了歷史,讓歷史走上了一條通天血路。

這個人就是桂平知縣王烈。

面對這樣的大案,王烈不但沒有立即展開調查,向上級稟報,反而認為此事“殊屬昏謬”,並且一廂情願的認為“以爭踏社壇之故,捏飾大題架控,是否挾嫌滋累,亟應徹底根究。”王作新有誣告造謠之嫌,“候即嚴提兩造人證質訊,確情辦理,以遏刁風而肅功令。”


歷史的拐點:清末廣西桂平縣往事

楊秀清和眾教徒商議營救馮雲山


眼見馮雲山不會立刻有性命之憂,教徒楊秀清積極組織營救馮雲山,他下令燒炭的教徒每賣100斤木炭就抽一部分炭稅上繳拜上帝教,稱為“科炭”,用作行賄營救馮雲山的專款。不久王烈因丁母憂去職,新任桂平知縣賈柱收了楊秀清的賄賂,上報稱“馮雲山並無為匪不法情事”,派兩個差役押解馮雲山回廣東花縣,交原籍地方官管束。馮雲山在路上發揮其口才,大講他這個上帝次子的神蹟,把兩個差役拉到紫荊山入夥了。馮雲山回到紫荊山後,拜上帝教聲勢重振,終於不可遏制。


歷史的拐點:清末廣西桂平縣往事

太平軍在金田起事


其實太平天國運動一開始的動靜在當時是很大的,可清廷腐敗,各級官員都希望偷安旦夕,粉飾昇平,怕聞謀反案件。州縣官望風承旨,諱匿不報,已成慣例。直到燎原之勢已成,也沒有人去報告,以至於朝廷要發兵都不知道打誰。

其實馮雲山洪秀全等人的水平,放在中國歷史的名人中,可以說平庸之極,但卻能掀起滔天巨浪,橫掃半個中國,之所以如此,大清朝上上下下如王烈一般的官員們功不可沒。


歷史的拐點:清末廣西桂平縣往事

太平天國戰爭是人類歷史上傷亡最多的戰爭


最終太平天國戰爭持續了整整14年。根據當時的《戶部清冊》統計,1851年至1864年整個中國的人口銳減了40%,人口絕對損失達1.6億,死亡人數超過兩次世界大戰。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但知興替其實還不夠。多吸取歷史上的教訓,不總在一個地方跌倒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