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史詩大劇,值得奔走相告

從易

對於歷史劇愛好者來說,《大秦賦》的播出的確值得奔走相告。雖然每年的古裝劇不少,但有時一年到頭播出的歷史正劇一部也沒有。

《大秦賦》:史詩大劇,值得奔走相告

《大秦賦》海報

《大秦賦》是《大秦帝國》系列的終結篇,此前2009年的《大秦帝國之裂變》、2013年的《大秦帝國之縱橫》、2017年的《大秦帝國之崛起》,都是有口皆碑的佳作,它們或許不是歷史正劇的巔峰,但《大秦帝國》系列絕對是歷史正劇系列的巔峰。《大秦賦》由《大秦帝國之縱橫》的編劇李夢執筆,聯合執導《大秦帝國之裂變》的延藝執掌導筒。

《大秦賦》:史詩大劇,值得奔走相告

此前三部《大秦帝國》,評價很高

《大秦帝國之裂變》主要以商鞅變法為核心,描寫秦國由弱到強的經歷;《大秦帝國之縱橫》,秦國以張儀為相,連橫破縱,在反擊中尋求發展;《大秦帝國之崛起》,秦國以范雎為相,起用戰神白起,逐漸確立了超級大國的地位。這一次《大秦賦》,分為《大秦賦之東出》和《大秦賦之天下》,主要講述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等人輔佐下,通過鐵腕政治,橫掃六國,統一天下的故事。

《大秦賦》:史詩大劇,值得奔走相告

嬴政(張魯一 飾)

作為一部78集的長劇,《大秦賦》有得追。就目前播出的篇幅來說,《大秦賦》依舊保持著這部歷史系列劇一貫的高水準。

評價歷史劇的標尺,可借鑑郭若沫的一段話。郭沫若說,“寫歷史劇可用《詩經》的賦、比、興來代表。準確的歷史劇是賦的體裁,用古代的歷史來反映今天的事實是比的體裁,並不完全根據事實,而是我們在對某一段歷史的事蹟或某一個歷史人物感到可愛而加以同情,便隨興之所至而寫成的戲劇,就是興。”

所謂“賦”,即歷史劇要確保歷史事實的真實、準確。尤其像《大秦賦》這樣的重大歷史題材作品,對歷史的大是大非更要有準確的判斷,對歷史人物的刻畫也要符合歷史總體評價。

這也涉及到歷史劇創作的一個重大議題:歷史真實與藝術虛構之間的關係。所謂“歷史劇”,先有歷史才有劇,歷史是創作的前提和依據;但歷史劇又不僅是歷史,它也需要藝術的虛構和創造。因此,歷史真實的把握一般遵循的是“大事不虛,小事不拘”“七實三虛”的原則。

“大事不虛”要求的不僅僅是基本的歷史時間、歷史事件不能錯,它更強調的是一種大方向的“唯物史觀”,即把人物的刻畫落在對歷史發展的行動與影響上,人物的選擇要符合歷史規律和歷史邏輯。

《大秦賦》當前給觀眾留下的深刻的印象是,劇中出現的諸多歷史人物,無論是秦昭襄王、秦莊襄王、嬴政,還是呂不韋、李斯等,他們的首要身份都是“政治家”。一個很鮮明的對比:以趙姬、嬴異人、呂不韋三者關係為核心的古裝劇《皓鑭傳》,繞來繞去都是情感糾葛,這就是把歷史人物寫“窄”了。但《大秦賦》沒有那麼多兒女情長,秦人的心中心心念唸的是天下,是統一。

《大秦賦》:史詩大劇,值得奔走相告

嬴政的政治理想是“大一統”

《大秦賦》:史詩大劇,值得奔走相告

段奕宏飾演的呂不韋政治理想是“大一統”

《大秦賦》:史詩大劇,值得奔走相告

李乃文飾演的李斯政治理想是“大一統”

“大事不虛”也體現在整體歷史氛圍的真實上。雖然有觀眾認為《大秦賦》似乎不如之前三部那樣“古樸”了,事實上,以前古樸的畫風與拍攝條件和製作條件較差有關。《大秦賦》雖然更清晰更精緻,但從城牆、兵器到場景的佈置、服飾的色彩與版式、器物的形式與材質,都有細緻考量。

《大秦賦》:史詩大劇,值得奔走相告

更不用說實景拍攝的戰爭場面,不僅有著其他古裝劇都沒有的雄渾壯闊,更有著依據於古代兵書的排兵佈陣。像秦軍攻邯鄲,戰車、步兵、攻城兵各自列陣,騎兵傳令,投擲兵種打頭陣,之後戰車和步兵壓境。

《大秦賦》:史詩大劇,值得奔走相告

所謂“比”,即歷史精神的傳達。正所謂“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立足歷史、呈現歷史、以史為鑑的同時,歷史正劇也應觀照現實,體現時代精神,找到時代的共鳴點。此前三部《大秦帝國》所謳歌的秦文明,是一種“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血不流乾,死不休戰”的文明,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文明,是一種為了國家富強和統一上下一心、奮發圖強、捨生忘死、浴血奮戰的文明。

“一統天下”是老秦人代代相傳的至高律令和精神感召,基於此,秦國才能從在戎族、狄族圍困下的一個小國,從積貧積弱的狀態一步步成長為超級大國,並最終真正地一統天下。

《大秦賦》依然延續了這一歷史精神,老秦人依然在每一個重大場合高歌“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每每都讓觀眾熱血沸騰。

《大秦賦》:史詩大劇,值得奔走相告

這樣的使命意識滲透到每一個秦人的生命中,他們意志堅定,心如磐石。劇中有一個衝突性橋段很直觀地體現了這一點。平原君以嬴異人的妻兒為人質要求嬴異人在談判中妥協,放棄城池的索取以換取妻兒性命。但嬴異人拒絕了,他含淚但鏗鏘地說道,“我王知我為救妻兒性命,是不會責怪我的,可是我姓嬴,大秦太子的嫡子,今代秦王行事,豈能置國置王於不顧……王命不可違,將士不可負,國事更不可誤……今日你若殺我妻兒,來日我一定親率秦軍,攻破邯鄲,毀你宗廟,你趙氏全族上下一個也休想活,凡天下趙氏之人,皆要為我今日死去的妻兒償命。”

《大秦賦》:史詩大劇,值得奔走相告

辛柏青飾演嬴異人,演技極好

這裡稍稍離譜的是,嬴異人本也是趙氏,所以殺光天下趙氏之人說法顯然有點不合邏輯。但劇集對人物、事件的把握都圍繞著“六合同風,九州共貫”這一歷史精神,是很準確的。

所謂“興”,即歷史劇的藝術虛構。歷史正劇無論怎麼“正”,它都不是歷史紀錄片。創作者要實現市場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須將歷史“戲劇化”了,把“史”變成“劇”。此前的三部《大秦帝國》也大量使用虛構的手法,比如商鞅的結局,商鞅與白雪的愛情故事,張儀與蘇萱的情感糾葛等。但貫穿始終的一個敘事策略是,幾乎每一部都以一君一臣作為敘事中心,用他們的經歷鋪陳重大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和國家民族命運的起承轉合。君臣關係的書寫,就大量利用了虛構藝術。

到了《大秦賦》,敘事的主線先後圍繞著嬴異人與呂不韋,嬴政與呂不韋的關係展開。在以前涉及到呂不韋的古裝劇或歷史劇中,呂不韋與嬴異人的關係,幾乎都被塑造成一個成功商人的“投資”,呂不韋認為嬴異人“奇貨可居”,才甘願冒著風險護送嬴異人回秦國,併為他出謀劃策、到處奔走。

《大秦賦》編劇則以嬴異人和呂不韋的關係破題,豐富這部劇的戲劇性和人物情感濃度。呂不韋與嬴異人的相互信任,不僅僅是利益算計,也因為他們是志同道合的政治家——他們均有一統天下的宏願,是生死相扶的知己。所以劇中才會有嬴異人替呂不韋擋劍受傷的一幕。

段奕宏飾演的這一版呂不韋,既有“奸商”的一面,比如秦孝文王即位三天後去世,關上房門後他掩藏不住的竊喜;但他更有政治家的胸懷與格局,與嬴異人之間亦有知己般的情深義重。英雄惺惺相惜、攜手奮發圖強的戲劇看點,頗為清晰,這也符合一部歷史大劇慷慨激揚的氣度。

《大秦賦》:史詩大劇,值得奔走相告

這一版呂不韋有更豐富的層次

總的來說,在當下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下,出現《大秦賦》這樣的歷史正劇,很不容易。且看且珍惜,也不妨多給一些鼓勵。

《大秦賦》:史詩大劇,值得奔走相告

點擊上圖,99元

《大秦賦》:史詩大劇,值得奔走相告

本期編輯 周玉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