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廣告,就是職場人的修羅場

電梯廣告,就是職場人的修羅場

“中國4億城市人口,3億看X眾!”

是的,職場人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無論你是誰,董事長或是實習生,你都需要等待“叮”的一聲,然後跨進這個不足6平方米的電梯間。

而此刻,“好戲”上演了。

“整整整整整,女人美了才完整!”“鉑爵旅拍,想去哪拍,就去哪拍!”“BOSS直聘,跟老闆談”“哈哈哈哈哈哈哈囉順風車”……不管是電梯中大家生無可戀的“圍笑”,還是男默女淚嗤之以鼻的白眼,一部電梯,可以在30秒內,把你安排的明明白白。電梯廣告,就是職場人“無處遁逃”的修羅場。而面對亢奮的電梯廣告,我並不想做一個毫無感情的看客,以下是我總結出的電梯廣告4大“妖孽”。

電梯廣告,就是職場人的修羅場

01

電梯廣告四大妖孽

合唱團型

電梯廣告,就是職場人的修羅場

這種廣告的精髓在於聲量和重複。不得不給策劃人員點個贊,借鑑了合唱團人多勢眾的強大殺傷力。整齊劃一的服道化、不斷重複的廣告語、魔性洗腦的節奏。合唱團就像一列沒有司機的火車,能把每一雙電梯間裡的耳朵都碾為平地。

尷尬Battle型

電梯廣告,就是職場人的修羅場

Battle組顯然是電梯廣告的一大創新。你能想象到策劃者在屏幕後面洋洋自得:看吧,我們的廣告裡有“戲劇衝突”。在畫面中,你可以看到兩方陣營態度鮮明,演繹著一種在農貿市場才能見到的大型“吵架現場”。動作整齊劃一、口號震天動地、表情尷尬感人。

咆哮型

電梯廣告,就是職場人的修羅場

咆哮達到的炸裂效果完美符合洗腦廣告金主的渴望。“有理不在聲高?不存在的!”任何信息都可以通過打了雞血的喉嚨灌進職場人的耳朵。它們帶著“我花開後百花殺”的破壞力,日復一日一驚一乍地虐待職場人的耳朵。

奇葩型

電梯廣告,就是職場人的修羅場

2019年的春天註定不平凡,“哈哈哈哈哈哈囉順風車”的廣告橫空出世,喜提“精神汙染獎”,縈繞不散的笑聲,神經質般的配音,有網友稱“看了這個廣告,開始想念鉑爵旅拍”。還有網友評論:我真誠建議把哈囉順風車廣告的策劃關在電梯裡面24小時不間斷播放自己製作的廣告。什麼玩意!”

最後,這個洗腦廣告圈子還誕生了一句最無恥的話:廣告是重複的藝術!

02

職場人怎麼看電梯廣告?

近一年來,電梯廣告已經成為職場人精神上的天敵。為此,我採訪了一圈深受其擾的職場人們,談談他們的看法。

這不是洗腦,這是洗胃!

惹不起咱躲得起,現在都不坐電梯了,改爬樓梯了,一口氣上五樓不費勁兒

“婚紗照,找老闆拍。找工作,上鉑爵旅拍。哈哈哈哈哈哈哈,你要換好車!”你看,我現在都這樣記!

鉑爵旅拍的廣告看得我直接恐婚!

有一次加班很晚,走廊裡還挺黑,一路小跑跨進電梯,還沒等站穩就聽見 “哈哈哈哈哈”一串狂笑,我真的全身一陣顫抖。

這種廣告沒人管管嗎?建議監管部門在電梯裡設置一個分貝儀。

我覺得這是流量爭奪的必然吧!聽說廣告營銷圈和品牌管這叫佔領用戶心智,還有人說廣告就是重複的藝術,幾秒鐘讓人記住就是好廣告。

03

以“佔領心智”的名義,你必須忍受!

不知從何時起,這類洗腦電梯廣告被冠以“佔領用戶心智”的崇高目標,獲得營銷界和品牌圈大肆追捧。也正是品牌主對流量獲取的“飢渴”,造就瞭如今的怪現狀。於是有了品牌看似扭曲卻完全自恰的邏輯——你的上班必經之路,是我的商業戰場;你的碎片垃圾時間,是我的付費實驗。於是,我可以堂而皇之地佔領你的“心智”。所以那些電梯裡的騷擾,你必須忍受!

這套邏輯真的是天衣無縫啊!

但是,這樣的洗腦廣告,到底能不能如電梯廣告大師吹噓的“佔領心智”?

這裡有一個關鍵問題,正是那些洗腦電梯廣告金主們忽略的問題——“到底什麼才是用戶心智?”

電梯廣告,就是職場人的修羅場

心理學對心智的定義:

一個人的“心智”指的是他各項思維能力的總和,用以感受、觀察、理解、判斷、選擇、記憶、想像、假設、推理,而後根據指導其行為。

說的簡單一點,“心智”其實是建立在認同“每個人都有智商和思考感知能力”基礎之上的。而以上的洗腦廣告所理解的“心智”顯然還停留在“無限重複—條件反射”的低級層面。沒錯,無限重複可以讓人短時間記住信息,但是這些信息傳遞的方式是正面還是負面,是令人愉悅還是令人厭惡,是展現真誠有趣,還是展現無腦下限,以及這些綜合感觀在人們大腦中形成的產品利益與品牌形象,這才是觸發人們行動與留存的根本動機,而這些,是人們會通過“更高級”的“心智”思考與判斷的過程,遠遠不是“無限重複—條件反射”能解決的。

拜託,別把“用戶心智”想的那麼膚淺。

沒法用遙控器拒絕的電梯廣告,我們就用錢包拒絕!

04

劣幣驅逐良幣

綜上,在研究過一番洗腦電梯廣告後,我終於頓悟了。它根本就不想好好說話,

它只想重複。它根本不想建立溝通,它只想洗腦。所以這類電梯廣告的邏輯很清晰“你越反感我,證明我做的越成功,反感是一種反饋,不管正面負面你只要有反饋就好,因為這是一場‘廣告巴甫洛夫實驗。’

這種急功近利的吃相,當然會有所收穫,而且據說還一招通吃。但是瘋狂高頻的洗腦式投放背後的鉅額廣告費,帶來的是對品牌生命的“飲鴆止渴”。品牌主陷入一個怪圈,投放後流量的斷崖式下跌讓他只想通過下一次投放再次“夢迴巔峰”,短期流量的上漲,沒有帶來任何形象美譽,帶來的只是對下一次廣告投放的“藥物性依賴”,爭議和話題正在反噬品牌主,近期你已經在鉑爵旅拍和新氧整形APP的“暴雷事件”上一見端倪!

電梯廣告,就是職場人的修羅場

而更讓人擔憂的是,那些試圖兼顧品效合一的廣告創意頭腦,正在被急功近利的粗暴投放扼殺。當大衛·奧格威、李奧·貝納等一代代廣告創意大師,用無數經典案例將整個廣告史提升到另一高度的時候,今天,我們終於眼睜睜地看見那些最粗暴的廣告用“沙雕”般的套路,拿人當試驗品給用戶洗腦,最重要的是,他們懶到連“沙雕套路”都不願去創新。

這就是為什麼,電梯洗腦廣告越來越多。

05

一個未來的隱喻,正在電梯間發生

在《黑鏡》第一季第2集中,劇情向我們展現了這樣一幅光景:在未來時代,每個人都住在一個四周被電子屏幕包圍的小房間裡(是不是聯想到電梯了?)

電梯廣告,就是職場人的修羅場

電子屏幕幾乎完全包圍著他們的生活,洗漱時、工作時、休息時,抬頭就是電子屏幕。電子屏幕不時會跳出各種廣告,不管是觀看還是跳過,都需要消耗金錢點數。你可以通過自己所擁有的金錢點數選擇喜歡的娛樂節目,但無論如何,你的眼睛都要看著屏幕。如果你閉上眼睛,屏幕會通過發出警示音,一次次提醒你繼續觀看。在這裡,你只有選擇觀看什麼節目的自由,卻沒有選擇不觀看屏幕的自由。

電梯廣告,就是職場人的修羅場

有時候我在想,這也許是一個洗腦廣告金主的“終極幻想”。

有時候我在想,我們是否對電梯廣告太寬容了?

撰文/Lib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