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亟待給體育“補課”

全國各地陸續進入遲來的開學季。宅家多時,雖然有網課幫助,但體育課受疫情衝擊不小。重返校園,不少學生都出現了體重增加、運動能力下降等問題。經歷了一個冬天的宅家生活,學生身體發福以及由此帶來的體能下降,讓不少老師撓頭。因為疫情影響,體育補課需要提上日程。從更廣泛的意義來說,整個社會的體育補課更是刻不容緩。

“小胖墩”“豆芽菜”……近年來各省區市的體質監測顯示,青少年的體質狀況不容樂觀。如今受疫情影響,青少年的體質更是雪上加霜,孩子們被迫宅家不能出門,缺乏足夠的戶外運動時間,直接造成活動量不足,有的老師表示,其學生普遍都長了幾斤肉。在開學復課後,學生體能下降、靈活性不夠、協調性變差等問題浮現,凸顯學生身體健康欠佳,不容忽視。顯然,目前最需要“補課”的是體育課,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關係個人健康和國家未來,不能再拖了。

疫情令大家認識到,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健康,身體免疫力太差,不能對抗病毒,那就無法挺過去,其他房子、車子、職務、學習成績等都是零。可見,對於廣大青少年而言,身體健康是第一位的,不能再一味追求學習和考試成績,更應將鍛鍊身體放在重要位置上,擁有強健的體魄,才是穩固學習的根本。

據國家衛健委的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小眼鏡”人數超過1億。在小學和初中階段,近視率隨著年級的升高快速增長,高三年級學生近視度數高於600度的達到21.9%。科學已證明,缺乏戶外活動,是導致近視的重要原因之一。顯然,我國青少年的戶外活動量太少,造成近視、體能差等一系列問題,彌補的辦法就是加強戶外鍛鍊,保障充足的活動量,不要再讓體育課缺位了。

此前,體育課經常遭到文化課擠佔,特別是到高年級、畢業班時,體育課往往就被邊緣化,成為空有其名的課程,要給文化課、考試等讓路,導致學生年級越高,身體素質反而越差。近年來,教育部門本來重視體育課,要求各地學校開足體育課,倡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教學理念。不過,從實際執行情況看,還是無法令人滿意,部分學校的體育課形式化,活動量不夠,對抗性不強,難以達到鍛鍊身體的效果。

在孩子的身體成長與學習考試之間,需要加以平衡,不能為了短期的應試利益,而忽視長久的健康問題。體育與學習並非嚴格的對立面,而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有了強健的體魄,才有充沛的體力去應付繁重的學習。我國本來就有培養“通五經貫六藝”人才的傳統觀念,其中六藝包括“射、御”兩項技能,對身體素質的要求非常高,比如孔子精通射箭、李白習練劍術,都為世人津津樂道。

因此,經歷過疫情的磨鍊後,更應重新審視當下的教育模式,需要把體育的地位提高,與文化課放在同一級別上,通過改革教學任務、考試標準等,提高體育課的比例,倡導強健體魄、文體並進的理念,以逐漸改變大眾和學校的認知。

疫情之後,亟待給體育“補課”

來源:未成年人網 作者:江德斌

疫情之後,亟待給體育“補課”
疫情之後,亟待給體育“補課”疫情之後,亟待給體育“補課”

◆ 中小學生閱讀有了新指南!專家建議家長引導陪讀

◆ 在線教育品牌戰升級,家長:給孩子報班不關注誰代言

◆ 提醒!教育部:培訓機構不得過早提前收取培訓費

◆ 提前三個月“搶跑”,培訓機構暑期營銷大戰打響

疫情之後,亟待給體育“補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