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鮑毓明"式的男性心理

部分男性的思維世界裡很容易把女生歸為這幾類:

1.喜歡他,但不能提供給他所需的;
2.喜歡他,可以提供給他所需的;
3.喜歡他,但不能提供給他所需,且會妨礙到他的;
4.喜歡他,可以提供給他所需,但有東西妨礙她提供的;
5.喜歡他,可以給他提供所需,但現在還沒發現他的好
6.喜歡他,不能提供給他所需,且現在還沒發現他的好……

那些男性的思維世界裡,會覺得所有女生都是喜歡自己,都是巴不得和自己好上的,所以對於女生的拒絕,他會覺得是口是心非,而不會去思考這個女生是真的不喜歡他,所以是真的要去拒絕他!

那些男性對於這方面的思考,總是缺乏一個客觀性,就好像影視劇《都挺好》裡的蘇大強和保姆蔡根花,蘇大強一個不愛洗澡又一身作死毛病的老男人,誰都不想伺候,所以當他告訴眾人,他和保姆蔡根花好上了,眾人第一反應就是這事不合邏輯,因為客觀邏輯是蔡根花一個年輕小保姆,不可能看上蘇大強一個不愛洗澡的老男人的,所以眾人各種推理解析,就可以看出這事的細節問題!

但是,大家無論這麼說蘇大強都聽不進去,因為蘇大強的邏輯是即使自己不愛洗澡各種作死,但自己身上肯定有某些亮點是吸引住蔡根花的,又或者蔡根花就是特別喜歡自己不愛洗澡,無論如何蘇大強就是會把蔡根花喜歡他這件事合理化!

男女在這方面的差異:

若一個普通階層的女生,被一個高富帥表白,女生的第一反應是覺得自己資質平平,自己哪裡值得這麼一個優異的男生喜歡,然後會非常客觀的思考整件事;

若一個普通階層的男生,被一個白富美表白,男生的第一反應是覺得自己即使糟糕透了,但也一定有哪些點吸引到白富美,然後會非常偏執的思考這件事!

那些男性在這類事件裡的思考,永遠缺乏一種客觀的,那種客觀就是女生是不喜歡他們的!

如果能有這種客觀,他們就能看到女生對他們的那些厭惡是真的厭惡,並不是口是心非的拒絕,也能看到女生的那些討好有假意討好和被迫討好!

但因為缺乏這種客觀,所以在鮑毓明事件裡,眾人看到的是星星一個生而不幸的孩子,一個家庭窮苦到要被送養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內心只有活下去的渴求,哪能有什麼愛情,她對他人的懇求或是討好,只為了他人能賞她口熱飯,好讓她活下去!

因為缺乏這種客觀,鮑毓明是看不到以上的,他覺得星星對他的懇求或是討好,就是喜歡他才會那樣的,他對星星也是喜歡的,而那些所謂的異地還是未成年等的問題,這些都是在妨礙星星奔向他的,所以他要著手解決!

因為缺乏這種客觀,所以他看不到星星一個飽受窮苦折磨的孩子,一個未成年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是不足以談愛情的;

他也看不到,對於星星這樣一個孩子,應該給予其正確引導,教育她上進,不要讓她誤入歧途,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而不是利用她的窮苦,利用她的心智未成熟去滿足自己的私慾,而且還要在事情揭發後,把她的不理智和瘋狂當作自身失德到遮羞布!

《水果硬糖》裡有段話:“她賣弄性感,根本就是自找的,明明是女孩還要裝女人。 把錯都推在孩子身上真容易,對吧 。 女孩可以裝女人,但是不表示她們能做女人的事情 。 如果一個小孩嘗試與你調情,你應該制止她而不是鼓勵她 。 如果一個小孩說,來杯雞尾酒吧 。 你應該把酒拿走而不是與她乾杯 。”

說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