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書法一定從楷書開始嗎?

小學語文上有一篇課文,叫小馬過河。

針對不同的人,不同的目的,學習的方法是不同的,很難說一定非要有一個標準才能成功。

但對大多數人來說,書法和寫字的主要目的還是在於溝通,寫的東西最好能讓別人看懂,包括外行,所以篆隸楷行草各體當中,楷書不得不學,也最好是初學。這倒未必是楷書為其他書體的基礎。

所以從小開始,你認字、寫字一定是從楷書開始的,而不可能是從篆書、草書之類的開始。但對成年人而言,則大有不同。有的人是不認識字的,有的人是會寫字的,有的人寫的不好,也有的人寫的還可以,基礎不同,性格不同,喜好不同,那就很難說一定非要從楷書入手不可。人和人是不同的。

從這一點上說,毛筆我還是建議篆隸入手,為什麼?因為今天的成年人,小時候沒有一直拿毛筆認字寫字的,毛筆的基礎可能真的就是零。學習毛筆,在今天也不是追求實用,也不需要非給外行人展示什麼。踏踏實實學下去,比什麼都重要。

硬筆就不然,成年人很少說有不識字,完全不會寫字的。既然能寫字,那麼就不可能是零基礎,只在於基礎的高低而已,低有低的教法,高有高的學法。給自己預設一個限制,什麼學行必先學楷,什麼學古不如學今,那完全沒有必要。你喜歡學什麼,適合學什麼,能夠學什麼,就去學吧。

至於基礎一說,宋姜夔在《續書譜》中的開篇講的非常的清楚明白:

真、行、草書之法,其源出於蟲篆、八分、飛白、章草等。圓勁古淡,則出於蟲篆;點畫波發,則出於八分;轉換、向背,則出於飛白;簡便痛快,則出於章草。然而真、草與行,各有體制。

篆書、隸書、飛白、章草都是楷行草的基礎,而楷行草本身也各有體制。想追求基礎,尋根溯源去。

但一旦學通之後,其實都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這一點在唐孫過庭《書譜》裡寫的很透徹:

加以趁變適時,行書為要;題勒方畗,真乃居先。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 故亦傍通二篆,俯貫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飛白。

要日常實用靠行書,要寫牌匾靠楷書。草書沒有楷書的底子,就缺乏嚴謹。楷書沒有草書的基礎,寫個字你都費勁,以篆隸楷行草都要兼通。

。但是行書,我個人認為不是一種書體,而是一類書體。古人說非真非草,也就是在後期書體中,不是楷書也不是草書的,都劃歸為行書,這就是一個大類了。偏向楷書的叫行楷,偏向草書的叫行草。你看古人寫的行書,通篇下來楷行草可能都有,你說他是哪一種書體?所以行書不是簡單的楷書快寫,也不是草書的慢寫。那種認為楷書寫快了就是行書,行書再寫快了變成草書的,那不是草書,那是潦草。各有體制,得慢慢學。

書法是一場馬拉松,重要的不是贏在起跑線上,而是方向正確。

練習書法一定從楷書開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