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喜欢林黛玉的读者多些还是喜欢薛宝钗的多些,为什么?

微雨简记


这个没有统计过,不好说。以个人理解,上层社会的人肯定更喜欢宝钗样的人物,普通个人肯定喜欢黛玉的多一些吧,这和个人喜好、性格和立场有关。我个人立场是喜欢黛玉,不喜欢宝钗。

一、初看红楼梦,黛玉性格确实不讨喜。

第一遍看红楼梦的时候,看到黛玉的情节,好多时候不能理解。觉得身边有这样一个人非得气死不可,脾气实在是难琢磨。

和宝玉的一来二往过程中,都会替宝玉着急,也不禁感叹宝玉喜欢这个林妹妹是喜欢的有多深才会这么容忍黛玉的小性子。

就像在网络上看见的胡适就很不喜欢黛玉的性格,当时很是赞同。后来,读到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的时候,我的观点就慢慢转变了。

一是缘于黛玉的身体状况和孤苦的身世,二是面对宝钗一家人的“金玉良玉”的造势,自己无人相助,只能听天由命;碍于世俗礼教,不能和宝玉当面说明。

黛玉最让人不喜欢的可能就是当着薛姨妈的面讽刺宝玉听宝钗的话,还有就是送头花事件。但是从她对待香菱等人的事情上,看出黛玉其实是心里不藏奸的一个人,做朋友的话,还是黛玉更让人放心,做不成朋友她也不会害你。

二、再看红楼梦,薛宝钗生存能力极强,做事风格极其圆滑。

其实宝钗的性格在现代社会中是很常见的。对上极能够揣摩领导或者家长的心思,说出的话、做出的事无一不是遵循条条框框、规规矩矩,并能未领导及时解忧。紧盯主要领导这一核心矛盾,其他的事情可以找到很圆满的理由去掩饰。

对下,能够根据对象的性格、身世等特点,施舍小恩惠的形式迅速拉近关系。在深入交往过程中,通过透露自己的一些无关紧要别人又感兴趣的消息,来套取别人的高度信任,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必要信息。

宝钗这种人,平时相处起来应该很融洽,也不会主动去做出格的事情,不是奸佞之人。但是,绝对不是交心的好对象,更可能成为的是关系稳定的利益交换者,或者作为执行层去做任务。

毫无疑问,宝钗这类人生存能力比黛玉这类人强太多。但是,我这里不考虑其他,仅仅从单独一个人的角度去看,还是喜欢黛玉多一些。


秋阳读线装经典


《红楼梦》自清代乾隆年间刊传,读者众多,当时有"为人不读红楼梦,纵读诗书也妄然"之说。

特别在拥钗拥黛上,意见相左,连讲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文人,有时也甚至饱以老拳。

那么拥钗拥黛的哪个更多些呢?拥黛者更多。从红楼同人文的数量就可以看出。

从清开始,就有不少人在写红楼续书,至现在尚存的优秀出版的优秀版本尚有十余种。我看的未必全面,但鲁迅先生说,或上天入地,或得道成仙,或重生回魂,但无一例外,都是替林黛玉打抱不平,一定要让林黛玉为正妻,薛宝钗为副,且靠林黛玉振兴贾府。

在网络时代,人们的思想更解放了,红楼同人文得有大几千本。

无一例外,仍然是为林黛玉张目。有让林黛玉嫁水溶的,有嫁皇上的,有嫁将军的,还有与贾宝玉自食其力的,百花齐放,为林妹妹开辟了多条康庄大道。

而且有一个阶段,读者甚多。

沒有一本是为薛宝钗争取出路的,只是把她写的比《红楼梦》中更不堪而已。

每本书最少有上千个读者,没有看到抗议,只看到点赞。

从此可见民心所向,喜欢林黛玉的读者更多一些。


旁观者岚


  • 谢邀请。在《红楼梦》读者中,喜欢林黛玉的多,还是喜欢薛宝钗的多?可以十分肯定的回答,喜欢林黛玉的多,而喜欢薛宝钗的少。
  • 《红楼梦》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化经典,从诞生起就受到中国社会各极层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它全息式地描写社会生活,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索,全景式描述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繁盛到衰落的过程,让无数人扼腕长叹,让无数人看透人生与社会。
  • 而关于林黛玉与宝玉前世缘,林黛玉是前世是一株绛朱仙草,既将要缺水枯死,而贾宝玉的前世神瑛侍者,出于怜惜之心,施水浇灌这株要枯死的仙草。仙草降凡世报答宝玉前世雨露之恩,泪流尽而亡。
  • 多么凄惋的爱情传说,多么玄妙的隐喻,再加上黛玉的可怜身世,黛玉的冰清玉洁,才华出从,结诗社,学剪栽,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荣国府里的异类,曹雪芹用万般的美好塑造的女性形象在最后孤苦中死去,让多少人看到人间的惨剧,又有多少人不为之动容,多少人为之感慨与惋惜。
  • 相较于更世故,更圆滑的薛宝钗人们对她的喜欢就与林黛玉不可同日而语了。

但进入新时期以来,人们重功利与世俗方面,给了薛宝钗更多的肯定,说薛宝钗更适合人群,适合社会,这就与本题的关系不大了,应当另当别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