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數百年領土之爭,中國受傷最大,也見證了小國崛起大國衰落

關於日俄千島群島的爭奪歷時數百年,所謂“北方四島”是日本的說法,俄羅斯稱之為南千島群島,指的是千島群島南部的擇捉、色丹、齒舞、國後四島。

日俄數百年領土之爭,中國受傷最大,也見證了小國崛起大國衰落

17世紀,沙皇俄國將其領土擴張到了太平洋沿岸,鋒芒直指東亞的中國、朝鮮和日本等國。沙俄的南下擴張遇到了此時國勢正盛的大清帝國康熙王朝,在兩次雅克薩大敗後,於1689年與中國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沙皇俄國的南下勢頭暫時受到遏制。隨後,沙俄將目光瞄準了朝鮮和日本。

日俄數百年領土之爭,中國受傷最大,也見證了小國崛起大國衰落

17世紀40年代,也就是日本德川幕府頒佈“鎖國”政策後不久,沙俄在太平洋西北水域一帶進行了一系列的所謂“探險”活動。在沙俄彼得大帝的命令下,將千島群島北部6個島嶼居民強行併入沙俄國籍,並把千島群島北部強行劃入沙俄的版圖。

1762年,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即位後,承襲彼得大帝的衣缽,親自指揮了沙俄對日本的“探險計劃”。日俄雙方時戰時停,在18世紀時,千島群島南北兩部分屬日本和俄羅斯。19世紀,沙俄佔領包括北方四島在內的千島群島和薩哈林島(庫頁島)。

日俄數百年領土之爭,中國受傷最大,也見證了小國崛起大國衰落

19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在整軍計劃中,日本以中俄兩國為假想敵,擴充軍備。1894年,日本不惜以國運相賭,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就在《馬關條約》簽字的同一天,沙俄政府與德、法兩國聯合要求日本放棄佔領遼東半島。日本因在甲午戰爭中耗盡了軍力,被迫屈服,沙俄也藉此機會將自己的勢力延伸到中國東北和朝鮮。日本政府雖然藉機又向中國敲詐了3000萬兩白銀的“贖遼費”,但一直以此為恥辱,伺機報復沙俄。

日俄數百年領土之爭,中國受傷最大,也見證了小國崛起大國衰落

1904年2月8日夜,日本艦隊在仁川港和旅順口對俄國艦隊同時發起突然襲擊,日俄戰爭爆發。在這場戰爭中,雙方共動員兵力60多萬人,日軍以傷亡7萬多人的代價,全殲遠東俄軍以及俄國太平洋艦隊和遠道奔襲而來的波羅的海艦隊。這場戰爭徹底改變了自鴉片戰爭以來遠東的政治地圖,日本作為當時亞洲首屈一指的強國獲得歐美列強的承認。1905年因日俄戰爭失敗,沙俄被迫通過《朴茨茅斯條約》向日本轉讓了千島群島和南薩哈林島的控制權。日本在那裡立足後,不僅封閉了俄羅斯通往太平洋的出口,而且封閉了通往堪察加和楚科奇半島各港口的海上通道,成了進攻濱海地區和遠東的基地。而沙俄則因為這場戰爭的失敗引發國內積蓄已久的政治危機,爆發了“1905年革命”。

日俄數百年領土之爭,中國受傷最大,也見證了小國崛起大國衰落

1917年11月7日後,蘇俄政權建立,日本加入協約國干涉軍在遠東登陸,隨即染指圖謀已久的蒙古地區。

1945年2月11日,美、英、蘇三國在蘇聯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塔達成秘密協定,美英兩國為使蘇聯早日對日出兵,不惜以犧牲中國為代價,同意在戰後劃分遠東勢力範圍時照顧蘇聯的利益。根據這一密約,蘇聯在戰後長期佔據大連等處港口。同時,作為蘇聯出兵打擊日本的回報,蘇、美、英三國在《雅爾塔協定》中規定:整個千島群島,包括擇捉、國後、色丹和齒舞群島,都劃歸蘇聯。此後,蘇聯(包括現在的俄羅斯)一直實際控制著上述領土。

日俄數百年領土之爭,中國受傷最大,也見證了小國崛起大國衰落

1945年8月,蘇聯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全殲日本作為總預備隊的百萬“關東軍”,並以承認美國人提出的以北緯38度線劃分朝鮮半島受降區的方案,準備在北海道島登陸(北海道也在北緯38度線以北)。

日俄數百年領土之爭,中國受傷最大,也見證了小國崛起大國衰落

為打破美國人在戰後沿西太平洋第一島鏈對蘇聯遠東艦隊的封鎖,蘇軍在對日作戰後,長期佔據了南千島群島的國後、擇捉、色丹和齒舞群島。“北方四島”問題遂成為蘇(俄)日兩國長期爭執的一大懸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