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生还者》的泄密危机,竟是游戏界的难治之症?

文:HypnosiaVX5

(本文不含任何《最后生还者2》的剧透,可以放心阅读。)


本周,尚未发售的《最后生还者2》(后简称 TLOU 2)关键剧情惨遭泄露,引起了多方关注。

人们如此关心此次泄密,是因为 TLOU 2 实在很重磅。


《最后生还者》的泄密危机,竟是游戏界的难治之症?


在不谈剧情的情况下跟你描述, TLOU 2 可能是丧尸题材游戏里讲故事最动人的 3A,可能是顶级开发商顽皮狗至今为止野心最大的作品,可能是大发行商索尼在 PS4 末期最重要的王牌。

就这样一个万众瞩目的商业大作,关键故事情节却被人发布到网上,宛如引爆了一颗炸弹。

顽皮狗、索尼方面四处灭火,封堵了一部分信息,发公告呼吁大家别剧透。事发一天后,索尼官宣此前无限期推延的 TLOU 2 将在 6 月上市。


《最后生还者》的泄密危机,竟是游戏界的难治之症?


玩家社群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冲击,剧透党与反剧透党的战火再次被点燃。

一些人热衷于分享并评论看到的剧情,然而只要一句话或一点点暗示,就能完全破坏掉未知的惊喜,这让另一些打算亲自发掘故事的玩家颇为难受。


《最后生还者》的泄密危机,竟是游戏界的难治之症?


唉,要是 TLOU 2 没被泄露,就不会发生这么些糟心事了。

但有一个很尴尬的事实是,游戏未发售就遭泄露,这剧情在业界简直是定番;且越是受人关注的一流大作,越容易提前走漏消息。

这是为啥,原因多种多样。

一种可能是,内部人员搞事。

就拿这次的 TLOU 2 事件来说,有广为流传的说法称,顽皮狗内部存在劳资纠纷,有员工心生不满,才专门挑剧情爆点整理出来公之于众。

虽然该说法尚未被证实,但“有内鬼”这点是大概率不会错的。


《最后生还者》的泄密危机,竟是游戏界的难治之症?


毕竟游戏体量越大,开发组规模越大,队伍就越难带,保密工作就越难做。

我猜,育碧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成为著名泄密大户的。这家开发商在全球各地布局工作室,员工众多且分散,差不多年年都因新作情报泄露而被报道。

就拿育碧旗下的动作游戏系列《刺客信条》来说,最近一作《奥德赛》,2018 年 E3 正式公布前,就被一个小小钥匙链泄露了古希腊背景。


《最后生还者》的泄密危机,竟是游戏界的难治之症?


再往前 2017 年的《起源》,早被泄露过发生在古埃及;2015 年的《枭雄》,维多利亚时代设定被提前曝光;2014 年的《叛变》, 主角是圣殿骑士等设定也曾公布前流出……


《最后生还者》的泄密危机,竟是游戏界的难治之症?


细究起来,在 13 年的《刺客信条》系列史中,仅有第二代游戏没在发售前被曝光过。说好的“行于暗夜,侍奉光明”呢?这还被开始走就都被大家看光了呀!

当然,《刺客信条》、TLOU 2 这种量级的大作情报泄露还有其它原因,就是这些游戏太受人关注了,而有些玩家的关注方式实在有些越界。

比如最近已正式发售的《最终幻想 7 重制版》,去年年底,曾有人提前获取了未公布的试玩版,并通过破解手段,找到并公开了“蜂蜜之馆”等正式版中才会出现的内容,


《最后生还者》的泄密危机,竟是游戏界的难治之症?


就此事,游戏编剧野岛一成痛心地表示:“泄露行为践踏了一切”。


《最后生还者》的泄密危机,竟是游戏界的难治之症?


像野岛一成这样被泄密行为伤害的开发者还有很多,其中最为大家熟悉的,可能是 Steam、Valve 的老板“G 胖” Gabe Newell。

2003 年,G 胖率领的开发组做 FPS 游戏《半衰期2》已经 5 年,结果在 10 月 2 日这天,却发现游戏源码、素材、可玩版本在网上疯传。

G 胖可能当时就怒了,决定加班重做并推迟游戏发售,同时彻查泄密源头。


《最后生还者》的泄密危机,竟是游戏界的难治之症?


奈何查了 5 个月也一无所获,直到一封承认对此事负责的神秘邮件出现,事情才有了转机。

调查发现,发件人是一个名叫 Axel Gembe 年轻德国黑客,他摸进了 Valve 服务器,盗走了《半条命2》的大量数据。他动机是什么?对游戏的爱啊!而他给 Valve 发邮件也是为了表达歉意。

面对如此真诚的玩家,G 胖十分感动,然后报了警。

在 FBI 的授意下,G 胖谎称要录用这名青年才俊,安排了电话面试,搞到了 Axel Gembe 的证词及联系方式,最终由德国警方上门抓人。


《最后生还者》的泄密危机,竟是游戏界的难治之症?


别看 G 胖平时笑嘻嘻,关键时候也会耍套路

不过,也不是每一次游戏泄密都有个正经理由,有些时候,真的只是无心之失与机缘巧合。

就像 2015 年发售的 RPG 大作《巫师3》,曾泄露过数份开发文档,文档内容涵盖游戏各方各面,包括人设、渲染技术、物品设定。


《最后生还者》的泄密危机,竟是游戏界的难治之症?


泄露的源头是某位员工的 Google Drive 云存储,这让CD Projekt Red 公司上下一顿紧张,莫非像当年 G 胖那样,遭了黑客入侵?

不久之后调查表明,并不存在什么黑客,事情的真相其实有些傻气:那名员工不慎把云存储设置成公开可见了。

这件事告诉我们,用云盘一定要谨慎;而下面这则泄露故事则告诉我们,加班写文档一定要注意场合。

说是在 2016 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地铁上,有个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找了个位置坐下,掏出笔记本就开始改文档。


《最后生还者》的泄密危机,竟是游戏界的难治之症?


旁边的路人无意间瞥了眼电脑屏幕,发现文档标题赫然是“古墓丽影:暗影”,就偷偷用手机拍照并发到网上。

《古墓丽影:暗影》就在这样在正式公布前很久,让大众知晓了它的存在与名号。

不知道这位在地铁上忘我工作的员工,后来有没有因为受处罚。

事实上,如果不是有意为之的营销操作,游戏情报泄露在公司看来是妥妥的危及商业机密,相关责任人肯定得喝一壶,特别那种别有用心的。


《最后生还者》的泄密危机,竟是游戏界的难治之症?


就像当年把《毁灭战士 3》的 E3 试玩版传出去的人,据说是合作公司 ATI 的员工,事发后也很快被解雇。

而从外部入侵获取情报的黑客,被逮到了也没有好果子吃。

比如惹了 G 胖的 Axel Gembe,面临“造成 2.5 亿美元损失”的指控。好在这人认罪态度积极,争取到了从轻处罚。

有时,参与游戏测试也可能因泄密而被追究责任,尤其在签署过相关协议的情况下。

去年,就有《堡垒之夜》的测试员因流出游戏内容截图,被 Epic 告上法庭,索赔至少 8.5 万美元。


《最后生还者》的泄密危机,竟是游戏界的难治之症?


这样看来,游戏泄露虽然让部分玩家获得了先睹为快的机会,但大概率不属于好事。

这类事件起码暴露出有人违背了职业道德与商业诚信,有公司存在着管理疏忽与技术漏洞,更意味着会破坏惊喜,影响到玩家未来的游戏体验。

除非……游戏公司化被动为主动,假托“泄密”发布精挑细选的情报,暗中给游戏造势。这种骚操作展开来讲,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资料来源

[1] IGN: A Long, Long History of Assassin's Creed Leaks

[2] EUROGAMER: The boy who stole Half-Life 2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杉果游戏的立场。

该文章属于杉果新媒体团队原创栏目,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原创视频节目,@杉果游戏官方微博、@杉果娘 Sonkwo。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有关游戏的东西,欢迎关注我们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