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时期的经济到底行不行?


武则天时期的经济到底行不行?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之一。时至今日 ,仍有一些学者对武则天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武则天当政后无丝毫政绩可言 ,没有采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反而倒行逆施 ,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造成了社会经济的崩溃。有人甚至说 :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比西汉、明清都要推迟三五十年 ,正是武则天统治的恶果。这些观点失之片面 ,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武则天执政约五十年之久,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好像一座过渡的连接两岸的大桥,而且是座大拱桥,有高度的出众和自己的特点。比如在制度方面,就有如下的创举。

一、创设了国家元首的顾问团,即所谓“北门学士”

武则天在宫城南面的南衙,照例任用三省的宰相们处理国务。此外,又在宫城的北门内,招集一批“文学之士”,以便集思广益,参议国事,并编撰书籍,时人称这批人为“北门学士。”

后来,明清两代,都不设置宰相,而以内阁学士为顾问,随时召入宫中议政,也是北门学士制之遗风吧。现代西方国家之总统,多有一批私人顾问,称为智囊团。

二、创设了意见箱,即“铜匦”

在中央政府办公厅前,放置一个特制铜箱。箱的四面,有四个投书口,接收各阶层的四种意见:1、各种建议。2、自荐。3、鸣冤。4、军事秘密。

其后,李唐各朝及宋朝,都沿用此制,清朝的西藏地方政府也用过铜匦。

三、在科举制度上创立了殿试

科举取士,始于隋,至唐大加发展,考试科目增加,录取人数增多。原告,到京城由教官主考会试后,就评定最后录取名单。武则天却别出心裁,叫及格考生到大殿前来再考一次,由皇上亲自出场主持殿试,这样做,既增加了考试的严格性,又增加了考生的光荣感,觉得自己是:“天子门生”了,更加忠君爱国。

此制,宋元明清各朝,都积极采用。

四、于文科之外创设武科

女皇晚年,于文科殿试之外,又创办武科(武举)。其目的,不单选拔军官,尤其要选拔将帅之才,以增强国防力量,保证国家安全。其后,宋元明清四朝,都开武科。

可见,武则天创殿试,开武科,都非常正确,作用都非常重大。其见识眼光之远大,非历代帝王所能及!

五、开创“南选”

唐初,边远的五岭及贵州一带,文化比较后,武则天有意加以开发,所以强调要选拔这些地区的人才。《旧唐书。选举志》称之为“南选”。

在经济方面的贡献

特别重视农业,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武则天执政时期,唐朝仍实行均田制,几乎所有农民都有地可耕,但她仍然强调重农政策。“无农不稳”嘛,何况是封建社会呢!

武则天为皇后不久,就于春初出宫举行重农桑的仪式皇帝耕藉田,皇后祀蚕神。

在剥削的制度方面,武则天除了要求农民负担均田制的调用之外,不曾增加苛捐杂税,也没有征收过汉代已有盐税铁税。

这五十年间的经济发展,还表现在国库充实,家给人足“,虽有边疆战斗,但无农民起义,物价低廉,人口增加。

以上这一批明显的、突出的、空前未有的现象,制度方面、经济方面等方面的大发展现象,都发生我国封建社会的隆盛时期,都发生在武则天执政时期。显然,不能不承认大部分是武则天的贡献,小部分也是她直接间接促成的。

这五十年间的发展,充分说明了:武则天一生,能文能武,为国为民,知人善用,领袖群才,治国有方,威信崇高。也说明了:她非常聪明,经验丰富,知识超群。在政治、军事、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她都有作为一个英明的国家领袖人物的才能、见识、眼光、风度、处理问题的方法,并且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武则天能成为上承贞观这治,下启开元盛世的中间的高大拱桥。促使唐朝(主要是安史之乱以前的一百三十年)成为国内空前隆盛的封建王朝;而在当时世界上,唐朝也是一个强大、繁荣、文明的大国。

女皇武则天,真不愧是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明主圣君。文武大臣称她为“圣神皇帝”,不是偶然,不是奉承。后世的史书、戏剧、文章等,对她发出的诽谤污蔑、造谣攻击,都是错误的,徒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