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龍:改革者的失敗宿命

作為西方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五常之一的法國,也算是一個傳統強國了。但近幾年以來,法國的國家實力乃至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話語權都在不斷下降。甚至國內也爆發了“

黃背心”這樣“曠日持久”的運動,社會矛盾十分劇烈。

許多人將這一切問題歸咎於法國總統馬克龍,認為是他上臺之後的改革舉措導致了這一切,但這真的是馬克龍的錯嗎?倒也未必。

法國總統馬克龍:改革者的失敗宿命

老牌強國需要一次改革

人人所知的是法國是一個老牌資本主義強國,可在我國前職業外交官徐波先生筆下,法國卻是“世界社會轉型的實驗室”。在法國,你可以看到各種制度和社會形態的混合,在制度上,西式民主政體、傳統資本主義經濟體制和北歐式高福利、政府高度干預經濟等等制度並行共存;

在思想上,極端追求效率的資本思維和與強大的追求平等的社會思潮也同樣一起存在;在種族上,白人、黑人、穆斯林同樣在法國社會上大量共存。法國似乎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殘酷的現實和理想化的思潮在此處碰撞。

法國總統馬克龍:改革者的失敗宿命

最終呈現出的,是現在這樣一個看起來有點“亂”的法國社會:經濟增長停滯、失業率居高不下,同時社會上又存在著無休止的罷工活動;移民、伊斯蘭化的問題解決不了,又面臨著難民湧入的問題,更導致了法國國內的治安惡化。

各種理念的矛盾衝突,導致近年以來的法國,混亂到有些令人難以相信,這是曾經為世界文明貢獻了伏爾泰、雨果那樣的巨匠的國家;是曾經有著太陽王路易十四、一代梟雄拿破崙和世界巨人戴高樂的西方強國。

法國總統馬克龍:改革者的失敗宿命

因而,也許法國確實是需要一場改革,用來讓法國重新煥發生機。

可即使人人都知道需要做一些什麼來改變法國社會的現狀,但令人失望的是,法國的改革和其他許多國家一樣,推進起來都十分艱難,而身在改革旋渦中心的法國總統,總是難逃改革失敗者的宿命:上臺時雄心勃勃,任期中難以平衡各方利益導致支持率斷崖式下跌,最終黯然離場。

現任法國總統馬克龍一樣是這樣一個雄心勃勃的改革者,他上任時是高票當選,但在任期內同樣面臨著支持率斷崖式下滑的窘境,直到新冠疫情來襲,馬克龍的支持率才略有上升,勉強保住了自己的執政地位,但改革失利、最終黯然離場,可能已經是馬克龍註定的宿命。

法國總統馬克龍:改革者的失敗宿命

兩個利益集團不可調和的矛盾衝突

雖然有許多人將法國現在的問題歸咎於馬克龍,但很顯然這種論調是錯誤的,法國的問題並不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馬克龍一個人能造成的,問題的根源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埋下。

事情要回溯到上世紀80年代,法國和其他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一樣,開始大力發展金融、保險等現代服務經濟,同時,由於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法國國內大量製造業企業開始搬完勞動力更為廉價的亞洲國家。

這件事情本來似乎沒有什麼問題,因為大家都是這麼做的,但問題在於,大家同樣發展了一段時間之後,法國的金融服務業發展沒有英美等國家好,而工業企業又大量外流、乃至被肢解扼殺,相當於什麼都沒撈到。

法國總統馬克龍:改革者的失敗宿命

數據顯示,18年,法國的工業產值還不到德國的一半,甚至連俄羅斯都趕不上。

法國老牌工業企業,法國工業的驕傲阿爾斯通正是一個絕好的例子,去年出版的《美國陷阱》詳細描述了美國政府和通用電氣是如何肢解並扼殺阿爾斯通的,而其中阿爾斯通高層乃至法國政府中的許多人,都是幫兇。

失去了阿爾斯通之後,法國人民失去了數千個工作崗位,這令法國社會又一次爆發了激烈的抗議。

法國總統馬克龍:改革者的失敗宿命

總的來說,近年來,法國北部、東部的鋼鐵、汽車等重化工業產業長期低迷、工作崗位大量減少,但又沒有新興行業來彌補這些減少的工作崗位,導致法國失業率不斷攀升,法國人民的不滿日益加劇。

失去了工作的法國工人開始厭惡全球化,法國農民也是如此。在歐盟一體化的過程中,法國農民受到了來自中歐、東歐等國家的農產品、奶製品的嚴重衝擊,原本法國的農業在歐洲就不具有優勢,而如今更是大受打擊。

法國的工人和農民階級,都不希望開放市場,只有這樣他們才能保住自己的利益。如果只是這樣,那法國總統也並沒有那麼難當,只要像川普一樣不斷威脅“退群”,就可以獲得工人和農民階層的支持。

法國總統馬克龍:改革者的失敗宿命

法國總統難就難在,在法國國內還有一大批需要擁抱全球化的企業和人民。不管是大型跨國企業還是從事新興製造業、服務業的中小企業,都是需要依靠全球市場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的,而這些企業既能為國家創造GDP,又能為國家創造大量就業崗位,政府不可能置他們的利益於不顧。

這兩個利益集團的利益是相互矛盾衝突且不可調和的,在現如今這個全球經濟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矛盾衝突就更加劇烈,法國總統自然也會無可避免地被捲入旋渦的最中心。

但當然,其實說到底,兩大集團的利益衝突雖然劇烈,但只要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足夠強大,矛盾衝突都是有辦法可以化解的。

法國總統馬克龍:改革者的失敗宿命

因為,當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足夠強勢,它的新興產業和服務就能獲得巨大的國際市場,由此獲得的收益就能在國內進行再投資,創造出足夠的工作崗位來彌補工人、農民利益集團的損失。

但法國的實力明顯不夠。對於法國來說,參與全球化能夠獲得收益雖然大於損失,但是其收益又沒有高到可以培育出競爭力更強的新興優勢產業,這是法國經濟發展的死結,而法國的政治家需要做的,便是解開這個死結。

法國總統馬克龍:改革者的失敗宿命

一場“註定”失敗的改革

想要解開這個死結,一場改革是無可避免的。因而,法國總統馬克龍在上臺以後立刻雄心勃勃地推行自己的改革方案,但這也許是一場註定會失敗的改革,因為他的改革動了大多數的人的蛋糕。

比如馬克龍推行的公務員體制改革與退休金制度,我們光聽名字就知道這兩個改革方案一定是非常難以推進的,看到內容之後,我們只會堅定自己的想法。

在討論改革方案之前,我們需要先知道一個現實情況,那就是法國各級政府部門、國企以及其他各個公共部門共計僱傭了超過500萬“公務員”,這些公務員佔了法國近20%的人口,而且其中還不包括那些間接為法國政府工作的僱員,由此我們就能發現,法國的公務員系統非常龐大及臃腫。

法國總統馬克龍:改革者的失敗宿命

更糟的是,法國的法律還限制公共部門解僱員工,導致法國公共部門的僱員越來越多,而養這麼龐大的公務員系統更是令法國財政極為吃緊,並佔用了法國原本應該用於公交、地鐵等公共設施的資金。

但這麼龐大的公務員系統所提供的公共服務卻難以讓公眾滿意,因而馬克龍的改革方案之一便是精簡冗員,毫無疑問的,這一項改革卻遭到法國公共部門的人員集體反對最終不了了之。

法國國企的情況更加嚴重,一項數據顯示,16年法國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的企業高達1702家,但這些企業效率低下,且光在15年就淨虧損了101億歐元,這無疑讓本就吃緊的法國財政雪上加霜。

法國總統馬克龍:改革者的失敗宿命

馬克龍對於國企的改革和裁員方案,和其他裁員方案一樣未能成功實施,不僅如此,即使是一些提高國企工作效率的方案都完全沒有起到作用,可以說馬克龍的這些改革方案是完全失敗的。公務員制度改革幾乎宣告失敗,退休金制度改革的推行則更是舉步維艱。

法國現行的退休制度中,普通人一般是在62歲以後可以退休,並領取退休金,但另外還有一項涉及42個行業、上百萬人的特殊退休制度。享受特殊退休制度的人大多來自政府公共部門,他們可以提早退休,且退休金十分豐厚。

相關資料顯示,巴黎公交公司個別工種的工人可以在51歲就提前退休,整個公司的平均退休年齡是55歲零7個月,並且領取高達3705歐元的退休金,而普通法國私企員工的退休金僅有1300歐元。而這些退休金都是需要法國政府來買單的,無疑又給法國財政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法國總統馬克龍:改革者的失敗宿命

在瞭解了這樣的現狀之後,我們就能很容易地理解,要改革養老金制度、統一養老金的水平又動了上百萬人的蛋糕,自然也是無法繼續推進的,尤其是在推行這項改革方案的同事。

馬克龍還宣佈取消對於年收入超過100萬歐元的法國富人們徵收的高達75%的富人稅以及降低企業所得稅,這更加引發了社會巨大的不滿情緒。

總的來說,法國的養老金、社會保險 、住房補貼等福利開支就佔了國家財政的27%之多,而美國的這一項數字僅為17%。再加上法國供養公共部門的開支,法國政府大概要花上50%的財政開支在這些地方,導致法國財政嚴重入不敷出。

法國總統馬克龍:改革者的失敗宿命

為了取得更多的財政收入,法國政府只得對企業加以重稅,法國企業46.2%的綜合稅率是經合組織成員中最高的,但即使是這樣法國政府還是入不敷出。

這就意味著法國政府必須進行開源節流的財政改革,才能改變現在財政赤字嚴重超過國際預警線的現狀。對於法國來說,企業稅負已經很重了,開源這一點十分困難,而節流又要動數百萬人的蛋糕,自然也是會引起巨大的不滿和反彈的。

因而,即使馬克龍是順應社會思潮、高舉改革大旗才成功上臺的,但真正要實行時,這又是一次註定要失敗的改革。而他的政治生涯,不過是改革者失敗的宿命。

法國總統馬克龍:改革者的失敗宿命

法國人:個人利益高於國家

但如果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動了一部分人利益的改革未必就是一定會失敗的。

例如在我們國家曾經推行的、打破鐵飯碗的國企改革,的確是犧牲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改革最終依舊得以推行,我們改開的成功也正是證明了這一點。這主要是因為,對於中國人民來說,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總是排在第一位的,在國家的長遠發展面前,犧牲個人的短期利益是值得的。

而對於法國人來說則不一樣,對於法國人來說,為了國家的長期發展而犧牲個人的利益是完全無法接受的。戴高樂曾經指出,嫉妒是法國全民的罪過,而對特權的渴望和對平等的追求一直是法國人情緒中占主導地位且自相矛盾的部分。

法國總統馬克龍:改革者的失敗宿命

簡單點說,法國人追求平等是因為嫉妒富人過得更好或是享有更多的特權,而任何讓富人過得更好的政策,他們都要反對;與此同時,法國人自己又拼命想成為有錢人,並維護自己現有的特權。

法國人渴望改革,但如果改革雖然對國家有利——即使改革會使國家社會更加平等、國家財政得以改善——但只要改革會觸動自己的利益,那也是萬萬不行的。因而,法國人認為,國家應該對企業和富人施以重稅來彌補財政虧空,而不是依靠削減福利來節流。

但大家知道,重稅之下,一定會導致資本的外流,而這樣只會導致國內投資和工作機會外流,令國內經濟環境更加惡化。

法國總統馬克龍:改革者的失敗宿命

放眼全球,幾乎沒有一個國家敢徵收超高的富人稅和企業所得稅,但法國大部分中下層百姓卻不能理解,他們希望的是維持自己的超高福利政策,並且法國企業還能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

這顯然是不現實的,但法國的國民性就是如此,因而,不管是馬克龍還是其他人,他們提出再多的改革方案都註定是承受失敗的宿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