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指什麼?

海民老師


這句話體現的正是老子關於“道”的思想,宇宙的生成重在論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指“道”是獨立存有的一個渾沌的整體,是唯一的,由道而產生了天、地。天地含有陽和陰二氣。陰陽二氣互相沖突又產生了和諧之氣。由陰、陽、和三氣產生了萬物。

老子的“道”是非常複雜的哲學思想,“道”是先天地而生的,是效法自然而形成的宇宙的本體和規律法則。道一生天地陰陽二氣,陰陽二氣交合而成和諧之氣,陰、陽、和三氣生成萬物,所以“道”是天地之母,萬物之宗,是一切事物所產生的本源和動力以及最後的歸宿。

但是老子所說的“道”又是無狀無象的,人不能直接觸和感知“道”,“道”又用之不盡,確實存在,“道”通過萬物來體現,又依靠萬物而存在,人通過萬物變化感覺“道”。“道”幾乎是超越時空無處不在,又週而復始對立轉化。總之“道”先於天地之始,萬物生於“道”,“道”引導和支配自然界和社會的變化以及一切運動。


沅汰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實後面還接了一句:“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第二句正是對第一句的解釋。

根據陳鼓應的《老子註譯及評介》,道生萬物的過程可以具體做如下解釋:

道生一——道是萬物的本原,生出未分陰陽的混沌氣,就是一。

一生二——混沌氣在運動中分裂為陰陽二氣,故為二。

二生三——陰陽二氣相互作用,生成和氣,與陰陽二氣並列為三。

三生萬物——由和氣生成萬物,也就是說,萬物都是由陰陽和合而產生的。

所以,《道德經》接下來說: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意思是萬物都背陰而向陽,陰陽激盪形成新的和諧體。



夢露居士


《道德經》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指什麼?

“三”什麼也不是

中國傳統哲學裡面有很多概念,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這裡的“道”、“一”、“二”、“三”都是指一種形而上學上的概念,而不是具體的事物。

比如“道”,什麼是道呢?世界上有具體的一個物體可以稱為道嗎?沒有。那什麼是1,2,3呢?是指數字中的1,2,3嗎?顯然不是。

那什麼是道呢?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能用語言和文字描述的“道”,一定不是“道”的本體,所以你看《道德經》通篇老子都在講:吾強字之曰“道”;上善若水;道常無名。換句話來說就是老子沒有辦法用詞語或者句子來定義什麼是“”,老子都沒有辦法定義,我們現在的人恐怕也談不上了。

所以我們真的知道什麼是1,2,3嗎?

我們認為的1塊錢,動物能理解嗎?

我們所說的1納米,古代的人能知道嗎?

我們所說的1,只不過是人類強行定義出來的一個數字罷了,這和3,也沒有什麼區別。

1,2,3只是一種概念,它們離開了具體的物質世界就什麼也不是。

為什麼是“三”

我們生活中常見有三的詞語、典故,比如:


三光日月星

三才天地人

三皇堯舜禹

三教儒釋道

三寶佛法僧

三藏經律論

三法刺宥赦

三易連山、歸藏、周易

古人行禮三讓、三揖,服喪要三年為期,作事要三思而後行,探病要三問,弔喪要三往,哭喪要三踴,祭祀要三飯,占筮不過三次,強諫不為三番,禮樂要一倡而三嘆,作人要三十而立,夫不孝有三,夫大孝亦有三,兵以三軍為制,政以三令為節,年以三月為季,歷以三終為元。

三是一個有神秘力量和美感的數字。

所以上古人皇伏羲氏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然後“一畫開天,二分陰陽,三爻成卦”,從而用1,2,3這樣的符號建立起來了最古老的認識宇宙、萬事萬物、社會活動的一個模型,即是

八卦,然後從這個模型中衍生出來對於宇宙和萬物的認識判斷,是為中華民族最早的哲學抽象思維之祖。

而老子在《道德經》裡所講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否是用另外的一種方式在描繪我們古代先民對宇宙萬事萬物的一種認知?一種思維模型?

也許我們永遠沒有辦法探究這個“三”的真正含義,但是我相信這句話永遠會給我們人類帶來哲學上的思考,乃至於啟迪我們認識世界的全新方法。

讚美《道德經》!讚美先人的智慧!


談者無語


為答此題,更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學習經典,特意請教了信佛教、道教、基督教的三位朋友,綜合其說法有如下三種。

1

三可指三才,天地人。引用《陰符經》“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一是太極,二是兩儀(陰陽),陰陽為象,可喻萬物,日月,天地,水火,男女,南北,正反,明暗, 兩儀生四象(日月星辰為天之四象分陰陽,水火土石為地之四象分剛柔)。

“一分為二二生三,四象五行從此出。”的說法(李道純)。密宗有法化報三身,道家有三清之神,太清聖神,上清元神,玉清玉神。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此句出處《道德經》第四十二章,下一句便是“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衝氣,陰陽交融態。

2

三可以說是新物種,新物種根據二生三的模式演變更多。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個演變路徑

如果說一是上帝,上帝創造萬物,那應該是一生萬物

如果說上帝是一,亞當夏娃為二,亞當和夏娃的孩子為三,然後不斷繁衍就是萬物,萬物自有神性,也是就是一,一代表創造的屬性,屬於神性。

萬法歸一,哲學的本質是一樣的,就像金剛經說的,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3

一為體,二為用,三為造化。

道生一,一已經具有物質態的概念,可以想象成宇宙爆炸中的奇點。二為物質界的波粒二象性和宇宙的引力斥力。三為組成中子和質子的三個夸克。

《清靜經》有云:“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此陰陽未分,混沌未判的物質即為道,理論上可以理解為“零”。

一生二——先天一炁化生陰陽。陰陽在丹道中所指甚多,可喻性命系統,陰精陽氣,黃芽白雪,真鉛真汞等。

二生三——“三”,可作精氣神三者解,亦可做陰氣陽氣衝氣三者解;

三生萬物。“三才生五行,五行生萬物”的說法,見鍾呂傳道集。

道是佛家講的本源自性,儒家的明德。

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無始無終,無邊無際,無形無相,無名無狀。

道為“0”,為萬物之大本。無形無象,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本不可說,強名曰道。念之未生謂一,一念初發則心生,心生則陰陽判,機緣一到,則可生物。


有書共讀


文化是一種意境,要的是博學而廣大。

《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實質就是在註解《易經》八卦圖。

道生一,道就是一,太極為一,太極生兩儀,兩儀就是陰陽,就是冷暖,就是寒暑,一就是二,一又生二。二上面添個一,便有了“三”,“三”二後有“八卦”,有了“八卦”,便有了四面八方,爾後有“九州”。

“三”,其實為“六”,“六”爾後是“八八六十四卦”,萬事萬物,皆在“八八六十四卦”之中。這就是命理~《易經》之理數,亦即“道理”。

中國文化,貴在理解,而非咬文嚼字,死盯著某個字不放,重在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便有了人生的覺悟與開悟,這就叫觸類旁通,一通則百通。否則,走不出框框,就會糊塗一生。


羅無聲永不落幕名博彙


簡言之,“一”為陰陽;“二”為四象;“三”為八卦;見圖1 :

無極化太極,太極生兩儀(即“道生一”),兩儀生四象(即“一生二”),四象生八卦(即“二生三”),八卦演六十四卦(即“三生萬物”)。見圖2 : (其中“三才”和“五行”屬過渡演化階段,比類思維。)

八卦按方位分為伏羲(先天)八卦和文王(後天)八封。下圖內圈為先天八卦,外圈為後天八卦,先後天兩圖疊加,更易瞭解其方位變化。

八卦為三畫卦,兩兩疊加成六畫卦,六十四卦代表世間萬象。

將六十四卦分類排序,理清其間內在聯繫,形成下圖 : (銅錢製作即據此)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是易經最根本的比類思維,方位和順序的確定依據是河圖洛書。

以上是針對易學的簡要解讀,都弄清楚在易學中相當於小學一、二年級水平(實事求是,基礎內容)。道德經很多內容是對易經(連山、歸藏、周易)的象數或義理的解讀,學道通易。


毋以有己


老子的《道德經》,沒有那麼神秘,大道至簡。大道含三,大道認為萬事萬物,都有三組成,上中下,左中右三個數組成,大道在其中。包括《易經》的每一卦,都是三條槓。

現在老子的這句話就不難理解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聲一,可以理解為八卦圖,可以理解為地球。一生二,可以理解為陰陽兩儀,可以理解為天喝地。二生三,生出了八卦,天地之間生出了人。三生萬物,整張八卦圖出來了,都說包含天地,天地萬物囊括其中。人生出來了,人是萬物之靈,能思考,會勞動,能改造世界,會創造。就走了飛船、飛機、汽車、輪船、能把石油變成衣服,能將土木變成房屋器具,三者缺一不可。


紫陽師傅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這段話的解釋,很多人都被誤導了。只要一被誤導,解釋就會牽強,儘管能解釋發揮的很高玄的樣子,但依然存在不合理。古人說讀懂道德經的人沒有幾個人,說的真是不無道理。

在一生二之前,還有個道生一。所以得從道開始順著解釋下去,才能知道三指的是什麼?

道字,是老子描述的在宇宙開始之前就有的,至今不生不滅,存在於宇宙天地萬物之中,無處不在,維持著這個宇宙世界的秩序而不顯現出來。

道生一,就是道會開創一個開始,包括天地宇宙的開始,明白的講,比如現在說的宇宙最初成型,就是道生出一個宇宙形態。小至某一樣東西。說的是理,是一種存在。

一生二,指的是不管任何一種事情,都會一分為二,理上的一分為二,比如陰陽,對錯,善惡......

二生三,指的是一分為二之後,這個二是倆個對立面,他們會互相干擾互動,然後再產生另一個,介於倆個對立面之間。比如陰陽,然後互相影響之後產生另一個,你說是陰也不對,是陽也不對,不陰不陽也陰也陽,介於一種中立狀態。

三生萬物,這個三,可不僅僅是三,而是代表著包括二,我們可以認為,三,是陰和陽和中立的那個不陰不陽。也可以說,三就是一。

所以,三生萬物,指的是宇宙之間,所有一切事情,都是有三的這個狀態,可以用三來區分任何一種事物的存在狀態。

正確的理解,三生萬物的三,指的是這三種狀態生存於或者說存在於萬物之中。

我說的和眾多解釋會有些區別,不用在乎我講的對不對,自行整理辨別即可,個人研究個人得啦。

但假如你對此有疑問,你說出來,我定知無不言。


命理師陳一宏


要想知道這個三是什麼,得首先明白這裡的一和二是什麼。

按傳統來說,道生的一就是太極,二是陰陽,三是天地人三才。

但是我相信這樣說還是會有大批人摸不清頭腦,一堆玄之又玄的東西,這叫解釋嗎?

所以還是說點正常人能聽懂的話吧!

舉個例子,這個道就是我們的人生。

我們出生成為一個單獨的個體,這就是一。

出生後就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死亡,生和死就是二。

然後我們從生到死的過程,就是三。

在這個從生到死的過程中,我們經歷那些亂七八糟就是萬物嘍!所以說三生萬物!

這個框架不只適用於人生,還適用於這世間的萬事萬物,萬事都有始終,萬物都有生滅,這個三就是始終和生滅之間的過程!



用戶6428584081


這個題目很有意思,大家雖然都知道這句話,卻很少有人搞懂。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第42章。原文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何”。

“道生一”:從無道有

“道生一”很好理解。簡單來說,道是宇宙的終極真理,也是生髮出所有世間萬物的本原。如果用科學的解釋就是,宇宙都是從一個原點發展出來的,經歷了大爆炸之後,慢慢膨脹,才有了現在浩瀚的宇宙。現在,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我們的宇宙還在慢慢膨脹,慢慢擴大。

再說“一生二”。“二”其實指的是陰陽。我們知道,中國的思想裡面,強調陰陽和合。真個自然界都是因為有陰陽才形成。

一個人,如果你陰陽平衡,就會健康,如果得病,那就是陰陽失調。

“二生三”:老子思想的秘密

下面就說到重點“二生三”。既然世界是陰陽組成的,為什麼還會有“三”。“三”究竟是什麼?我們可以看一下《莊子·齊物論》中的一句話:“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既已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謂之一矣,且得無言乎?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自此以往,巧曆不能得,而況其凡乎!”

其實,莊子這句話就是在解釋一生二,二生三的過程。當然,這個解釋很複雜,希望我的解釋可以說明白。莊子說,天地和萬物都與我一體。既然是一體的,你就不會有自己的看法和思想(因為你就是自然)。可是呢,你已經說你與自然是合二為一的,你既然已經體認道你與自然的相容,那麼這其實就是你的感受和想法。

那麼,自然與你的想法就是“二”。好了,這時候你意識到你與自然有了分別,意識到沒有辦法將它們相融合,這時候自然,你的意識,你意識的意識就生成了三。注意,這個三不是終止,三之後還會有四,四會有五,慢慢分化,最終就有了萬物。

《老子》的思想很高明。我們可以用西方哲學稍微解證一下,在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強調,物質的形成有四個原因,目的因,物質因,動力因和形式因。這裡面我們來看物質因和形式因。比如,一塊磚頭,它的質料因就是土,它的形式因就是方形。當我們看到一塊磚,我們會說它是磚頭。

可是,如果有很多磚頭蓋了一座樓,我們就不會把構成樓的磚叫做磚,而是統一叫做樓房。那麼,我們面對一個房子,她的質料因就是磚頭,形式就是立體的房子。

所以,世間萬物都是從一個最原始的東西生髮出來(比如泥土),然後慢慢生出了別的物品。

這就與老子所說的很像。所有東西都分有了其它的東西而成了新的東西。其實,自然、觀念也是。當你看到一場雨,你可能會產生悲傷的心情。但是,這個悲傷的心情又讓你體味到了生活的艱辛。

這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