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讀失敗是什麼感覺?

何三畏


要問復讀失敗是什麼感覺,很簡單,是一種失敗、失落、失望的感覺,這種感覺對一個復讀失敗的學生來說,因為他年輕,打擊有點沉重。

問題是復讀失敗後應該怎麼辦,怎麼對待這種失敗。

復讀失敗,實際上是二次失敗。第一次失敗是高中畢業當年那次高考,那次高考失敗,才造成了你的復讀。復讀後又參加高考仍然失敗,所以是二次失敗。總之,常規的高中畢業成績,經過復讀彌補後的高中應掌握知識,二者究竟如何,都是通過高考來檢驗的。兩次都失敗,有必要正視這種失敗,並找出原因加以解決。

我想,首先應該由自己以高考中哪一科錯了哪些題為線索入手,找出自己知識的缺漏點,分為完全沒掌握,沒掌握透徹,掌握了或掌握得不甚透徹的部分,在運用作題的時候差生失誤或疏忽等幾種情況,最好用筆記本或做成小卡片,將查找出來的知識缺漏點分學科一一列出,便於加強。這樣做的好處是,使自己對自己的失敗不陷入認識上的盲目性,不沉浸在因失敗而形成的頹喪情緒中,使自己很快進入理性的,自覺性的狀態中,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立即進入解決問題的狀態。

把問題理清楚了之後,接下來應該反思,為什麼這些部分我沒學到或沒學好。這個階段,著重要反思和檢查自己,從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上去找原因。甚至,還要從自己對某一學科的好惡感情上去找原因,有些學生,甚至會因為對某位老師的感覺不好而影響到對其所教學科的放棄或忽視。把這些導致自己沒學好的原因從自己身上找出來之後,才會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有針對性的解決,進行第三次衝關。

在上面所說的查找缺漏知識點,檢查沒學好的原因之後,接著要解決的問題是再次學習備考的學習方法。對於一個復讀失敗的人來說,這是第三次學高中課程了,不應該再從頭象初學一樣地普學,而應該按自己查找出來的知識缺漏,針對自己兩次高考失敗反映出來的薄弱環節,有重點地強力突破,並且在突破中要找出這些部分知識點中帶規律性的東西。例如語文科在高考中考的文言文,都不是課本上的,對於這種課外的文言文段子,要翻譯理解,只有靠從文言的虛詞實詞句式等方面去尋找規律,才能掌握。以文言虛詞“於”來為例,如果你死記它在哪篇課文哪個句子裡當什麼講,你累死也掌握不了它。其實一歸納,“於”這個虛詞,在文言裡包括“從、比、在、到、向、由於、對於、關於、及於、至於”,你把這個規律性的知識點掌握了,考試中碰到“於”,將上面說的那十個東西,代入句子,哪個講得通,哪個合式就是哪個,錯不了什麼。現代漢語中並列,遞進,選擇,轉折,因果,假設,條件所有這些複句關係,在文言文裡就一個“而”字。掌握了這個知識點,考試中根據句子前後文義就可將“而”字翻譯準確。如果按規律性來歸納知識點,重點突破薄弱環節,必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上面這些,都是針對復讀失敗再次準備復讀的人說的。如不再準備復讀另作打算了,就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中了。


蕉蒼山人


最近這些天,這篇回答又出現了不少點贊評論的朋友,後臺也會有很多人問我是復讀還是去大學或專科,我深知自己不足給各位指點迷津,我只是一名故事的講述者,這個故事原本是講給自己聽,沒料到大千世界竟有這麼多同道中人,於是下定決心一定要來寫一個後續。

大學這兩年我經歷著各種迷茫,心理一直在成長,也在持續遇到各種新的問題。會在看完新書電影,探索一片新領域後感慨世界的宏大奇妙活著真好,也會在切身體會某些事情之後,似乎驚喜的發現對生活本質有了新的認知。知乎潛水多年不更回答,有意思的回答通通點贊。

我看到評論區有些朋友本來是藝術生看了我的回答像是頓悟了什麼,然後決心轉考純文化。這其實不是我的本意,我只是分享了一段自己的經歷,它並不是不適用於每個人,甚至連現在的我自己都沒搞明白。高復畢業之後,我其實一直在反覆咀嚼這段經歷,為什麼會失敗,問題出在哪... 我比較擔心文中“我”會給大家帶來一種錯覺,好像復讀就會得到人生真諦一般藉此來標榜自己。希望大家做重大決定前考慮清楚,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擇最佳最優解,我這篇回答所帶來的激情只是很短暫有限的。復讀不是神話,高中三年好好把控方為上上策,我不鼓勵復讀,支持大家高中一次順利讀完,一次能做好的事,為什麼要再來第二次。

現在的我,不同於去年,復讀生這個標籤也已經不再明顯。思來想去,決定以一個小大人的身份,在這個回答下,總結把這一年來自己那些不值一提的經歷,心裡五味雜陳的感知,進而領悟到的些許微不足道的經驗分享給看到這裡的你們。我把最合適的幾條標號放在了這裡,希望這些對屏幕前看到這裡的你有所幫助,哪怕只是一丁點。

1.人生是沒有節點的,或者說節點並不一定在一瞬間。轉變不是在高考結束的那一刻,也不是滿18歲生日的那一刻。後續的結果是你前期持續的累積所得,你所做的決定並不會一下子改變你的人生,但它有可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極大地影響了你後來的賽程。這條賽程很長很長,反饋甚微甚至可能看不到終點,很多時候都是在做一段長長的鋪墊然後迎來一次小小的波動。你的人生整體可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想要扭轉軌跡離不開持續發力。

2.年輕可以大膽嘗試。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我基本已經有了這樣一種反饋,怕什麼去試試唄,反正就算失敗了也沒有關係。事實證明,即使失敗了我也獲得了,那為什麼不去嘗試?更何況還有成功的概率呢。去年寫這篇回答的時候我還在長沙老家過著大一悠閒的暑假,大二暑假我很幸運來杭到了互 互聯網公司實習。事情由來就是我六月底大膽向心儀的公司投遞了簡歷,沒想到三小時就收到了答覆並告知錄取,公司為我安排了住處,提供了很大的便捷,而我也榮幸獲得大好學習機會。我總是感慨自己何其幸運,每一次迷茫時的大膽嘗試都還暫未釀成大錯,命運的大手彷佛隱隱托住,我總是會得到眷顧。

3.秉持一種認真的態度。這是我在知乎上刷一篇回答所領悟到的,我當時糾結於為什麼我好像做了很多事卻好像什麼都沒做,即便做了也擺脫不了那種空虛感。其實到今天這一點我還要持續學習探索,路還長著呢,得要一點一點做好呀!這裡的認真區別於偽勤奮,專注當下,盡心盡力做好正確恰當的事獲得一種踏實感,可能就不會有那麼迷茫。

4.開源節流,最好不要過於沉迷消費主義。近幾年不知道為什麼身邊突然一下子湧現出很多有錢人,吃穿用度各方面不同程度體現。但其實仔細觀察下來真正的有錢人也不多,大部分人其實都是普通人,消費不同說到底其實是對待金錢的想法不同。我之前也糾結想要買好看不便宜的球鞋,這次南下實習發現自己那點微博的積蓄剛好可以夠我暑期生活,,就覺得當時不買是正確的,哪怕我現在還有閒錢剩餘,所做的實習工作是關於籃球的,自己也常打,好看的球鞋不是剛需,存下的這筆資金讓我把握住了實習機會實屬幸運。

5.自始至終你其實是一個人的。很多事情到了最後上戰場的時候你會發現,面臨一切承擔後果的都是自己。人類的感情並不相通,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句話其實是對的,好的壞的都是自己承受。前期沒有做好準備工作匆忙上戰場時那種緊張焦灼,失敗之後那種懊悔沮喪,成功之後那種發自心底的欣喜愉悅,其實是很難與人分享的,語言有時候不能很好地傳達情感。就好像你走上蹦極臺準備往下跳的時候,就會發現父母的擔心囑咐,朋友的鼓勵都不管事,你還是很害怕,最後工作人員還給你推了那麼一下。

去年的這時候我想的是回憶高復那年給自己一個交代,但在今天,我彷佛獲得了某種指引鞭策,文字給了我前進的力量,它記錄了我這一年來的點滴成長,我想要跳出舒適圈,想要打破自己長期深處封閉世界的天花板。願自己有時間一定多多碼字,時常更新,於燈紅酒綠萬千浮華之中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曾獨自一人身處異鄉繁華都市仰望燈火感慨自己一無是處,曾在榮譽褪去繁華落盡之後淺嘗人間冷暖,曾親眼所見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人同我一樣身處個人侷限,也曾在那些悲歡喜樂的瞬間、新世界打開的時刻慶幸自己走到現在。

賽道循序鋪展一眼望不到盡頭,我想秉持初心走得更遠更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